品牌|酒店业格局生变:本土品牌竞相布局中高端,转向内涵式扩张( 二 )


助力“智慧酒店”快速发展 , 酒店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近年来 , 随着智慧酒店兴起 , 机器人几乎成为各大酒店的标配 , 但主要停留在试验阶段 , 利用率并不高 。 而疫情意外助力“智慧酒店”迅速发展了起来 。 一位国内连锁品牌酒店店长表示 , 疫情期间 , 无人配送机器人成为酒店服务的“主力军” , 最多的时候平均每天要送100多次 。
基于降低疫情传播风险、节省人力资源投入等方面的需求 , 疫情期间各大酒店加速智能化建设 。 比如 , 华住集团要求旗下5700多家酒店强化推行智能化无接触服务 , 包括自助入住、机器人送物、零秒退房、远程办理入住等;首旅如家则大力推广区块链技术、客房Mini消毒柜及全新升级的送物机器人等创新科技 , 今年第三季度 , 首旅如家的研发费用比上年同期增长了43.29% 。
业内关于酒店智能化的争论 , 主要围绕投入与产出不平衡的痛点 。 困扰投资者的问题在于目前智能技术依然处在快速发展阶段 , 如果酒店选择全面应用智能技术 , 不但需要支付额外成本 , 还必须在后续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技术升级和设备更新 。 而对于习惯了人工服务的消费者来说 , 接受智能化服务还需要一个“教育”过程 。
疫情的暴发 , 恰恰倒推企业下决心加大智能化的研发和投入 。 今年下半年 , 华住集团、首旅如家酒店集团、格林酒店集团国内住宿业三大头部企业先后投资优地科技 , 全力推进机器人在酒店市场的拓展及落地 。 业内人士认为 , 这不仅仅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应急之举 , 更预示着智能化在酒店市场应用已趋向成熟并出现规模化趋势 。 首旅如家酒店集团总经理、如家酒店集团董事长、CEO孙坚此前接受新京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经过此次疫情 , 人工智能和无接触服务会被更多消费者接受 , 也帮助企业实现简化人工、降低成本的需求 。
魏翔认为 , 疫情激发了酒店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 各酒店集团在智能化方面的推进步伐很大 , 同时卫生安全方面的竞争也更为激烈 。 他建议 , 未来几年酒店智能化首先应该服务于安全和卫生 。
新京报采访人员 曲筱艺
【品牌|酒店业格局生变:本土品牌竞相布局中高端,转向内涵式扩张】编辑 李铮 校对 刘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