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面具

我在西南地区 , 看过傩戏 , 傩戏的演员 , 都是要戴面具的 , 面具都很狰狞 。 这可以理解 , 人家表演 , 是为了驱鬼 , 戴上面具 , 鬼会害怕 。 如果演员演罢 , 回到生活中 , 依旧戴着面具 , 那么 , 看到到的人 , 都会不大习惯 。我们平常的语言 , 也会有面具 , 而且 , 这种面具 , 人们还轻易不把它摘下来 , 就这么戴着 , 晃来晃去 。 记得还在教书的时候 , 每当有新生入校 , 我给他们上第一节课的时候 , 都会问他们一些家常 , 比如说 , 你为什么要报考这个专业云云 。 没有例外 , 第一个回答我的同学 , 一定会说 , 我报考这个专业 , 是为了祖国的事业 , 等等 , 等等 。 每当这种时候 , 我都会打断他说 , 请说人话 。 然后 , 他就会说 , 其实专业是我爹让报的 , 或者说 , 我是调剂来的 。 前面说的 , 就是面具 , 面具和真人之间 , 差距就有这么大 。不仅大学生的语言戴着面具 , 我们这个时代 , 连农民也一样戴面具 。 带学生下乡调查 , 想了解一点历史上的政 治风云对农民生活的影响 。 学生们纷纷反应 , 没法问下去 , 一说到过去 , 农民就回答说地 主 阶 级的残 酷 剥 削 , 自己房无一间 , 地无一垄 。 说来说去 , 都跟教科书上讲的一模一样 。 我说 , 你得问得具体一点 , 具体到在哪一年 , 他们住的什么房子 , 种的什么地 , 是不是租来的 , 租金多少 。 赶集卖什么东西 。 否则 , 听到的 , 都是面具 。记得民国时期的名采访人员赵超构先生 , 在民国时期访问过延安 , 他倒是对延安人的精神面貌 , 多有赞誉 。 但不解的是 , 这个地方的男女老少 , 对于大多数问题 , 从国际形势 , 到国内形势 , 甚至于恋爱问题 , 都有几乎一致的答案 , 无论赵采访人员跟哪个聊起来 , 对方说的话 , 都差不多 。 毫无疑问 , 这样的标准答案 , 无疑都是非常正确的 。看来 , 人的语言 , 之所以有面具 , 是因为面具属于正确的范畴 。 在公开场合 , 回答问题 , 一定要正确 。 就跟考试一样 , 回答不正确 , 就不会得分 。 刚入校的学生 , 面对老师 , 被调查的农民面对做调查的学生 , 人家不摸你的底儿 , 当然要说话 , 只能找正确的说 。只是 , 这样的面具 , 如果戴久了 , 往往有忘记摘下来的时候 。 有的人 , 甚至一辈子都戴着面具生活 , 无论在什么场合 , 都说着正确的官话 。 在家里跟家人 , 也是一样 。 让外人看了 , 是有点喜剧效果 , 但身临其境之辈 , 却哭的心都有 。语言的面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