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历史|虞建华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虞建华
全文共7284字 | 阅读需15分钟
摘 要
在新历史主义思潮影响下 , 当代美国文坛呈现出以小说形式重写历史的热情 。 美国历史上一些争议事件与法案 , 屡屡被作家们用作素材进行想象性再现 , 凸显官方历史叙事缺失和淡化的部分 , 意在打破线性叙事 , 引向对历史的再认识 。 文章不是小说个案的详细解析 , 而以扫描与点评的方式从整体上呈现当代美国作家的政治介入和对抗书写 , 并试图从这幅全景图中提出关联性的思考 , 说明历史沿袭至今的美国国家意志对"他者"实施的权力压迫 。
关键词:当代美国小说;新历史小说;新历史主义
目 录
一 大历史与小叙事:美国的新历史小说
二 从历史开篇到当代:暴力与屠杀
【中国国家历史|虞建华】三 西进南扩:蚕食与兼并
四 废奴义举:暴动与镇压
五 法定边缘人:种族歧视与肤色之罪
六 红色恐慌:法律的傲慢与偏见
结语
作者简介:虞建华, 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所教授
原文载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20年第五期
一、大历史与小叙事:美国的新历史小说
创作理念上受新历史主义思潮影响的历史小说 , 常被称为新历史小说或新历史主义小说 。 这类小说与新历史主义文化诗学不谋而合 , 关注重心从历史的“真实性”转移至叙事意图:历史由谁叙说 , 如何叙说 , “为想象和虚化历史提供了合法性的依据”。 近几十年 , 此类小说和相关研究在美国文坛颇具影响 。 与强调文学的主体性、自律性、文本性和审美性不同 , “新历史主义具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形态性” 。
新历史主义认为 , 我们无法重现历史 , 我们所做的只是用语言建构历史、阐释历史 。 新历史主义批评实践解构本质论的历史真实 , 强调作者在文本意义生产方面的主观能动性 。 小说重构的历史不再被视为对历史的篡改 , 而是对历史的重新阐述 。 历史与小说的界限不再分明 , 小说不再为虚构所困 , 登堂入室 , 进入历史书写的殿堂 。 这种文学性的历史再现冲击了同时也丰富了传统的历史叙事 。 美国的新历史小说作家们自觉地把小说书写当作参与历史言说和重构的举措 , 艺术化地呈现事件 , 重构语境 , 让文学话语与历史话语形成对话或碰撞 , 一方面提供直接、真切的历史体验 , 另一方面让读者看到历史书写的多种可能性和历史真相的多面性 , 取得历史新认识 。 这种介入性的书写意在补充、修正和重新呈现历史 , 具有建设性的意义 。
20世纪80年代以来 , 美国文学中以历史事件或法案为素材写就的小说引人注目 。 “对于所有作家 , 而非仅仅伟大的作家而言 , 一旦他们拿过某个故事 , 写成自己的文本 , 他们就已经卷入了一种异质性的阐释 。 ”作为个人化小叙事的小说再现 , 是作家对宏大历史叙事的批判性解读和修正性重构 , 为读者提供了另眼看历史的窗口 。 当一批小说串联起历史上诸多争议事件 , 一张政治图谱隐约出现 , 人们可以看到美国国家意志和法律对异教徒、少数族裔、新移民、左翼青年和战争中的他国平民等边缘群体实施的权力压迫 。 从这个意义上说 , 当代小说对美国历史的重构和再现 , 可以为我们思考、解读当下的政治和社会情境提供借鉴 。
二、从历史开篇到当代:暴力与屠杀
美国文坛两部反映1692年塞勒姆猎巫运动的当代历史小说引人瞩目 , 一是凯思琳·肯特(Kathleen Kent)的《叛教者的女儿》(2008) , 另一是凯瑟琳·豪(Katherine Howe)的《迪丽芬斯·戴恩的医书》(2009) 。 两部小说都取材于审巫事件 , 两位女性作者都是被送上绞刑架的受害“女巫”的后代 。 有了这一层血脉和情感上的关联 , 她们的小说更带有感受的真切性和思考的深刻性 。 凯思琳·肯特对塞勒姆历史和审巫事件的语境做过多年研究 , 小说出版后一举登上《纽约时报》年度畅销书榜 , 获该年度美国历史小说奖(大卫·兰格姆奖) 。 凯瑟琳·豪获得过历史研究博士学位 , 专攻早期新英格兰史 , 后任教于康奈尔大学 , 是一位学者型的作家 , 小说出版后在《纽约时报》年度畅销榜位列第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