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中国医生“飞刀”简史:医生到底是自由人还是单位人?
本文插图
上个世纪末 , 江浙一带的乡间 , 一辆黑色别克 , 载着被业内称为“胡一刀”的胆石病外科医生胡海和他的腹腔镜 , 常年在尘土飞扬的公路上飞驰 。
车辆能到达的医院 , 都能开展腹腔镜胆囊手术——一项在当时在三甲医院都很少开展的微创手术 。 彼时 , 胡海从上海三甲医院离开 , 到江苏省张家港一个乡镇卫生院工作不到两年的时间里 , 开展了1500多例腹腔镜胆囊手术 , 市场需求之大可见一斑 。
对医生而言 , 这是一段难忘的“自由”执业时光 。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尚未实施 , 标记医生职业身份的只有职称和医师资格证 , 没有执业证 , 更没有对执业地点的限制 。 也就是说 , 医生 , 在哪里都可以执业 。
胡海可能是中国最早一批的“飞刀”医生 , 后来同样走出体制 , 成为自由执业者的著名血管外科医生张强 , 称胡海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自由执业的最早一批践行者” 。
2004年以后 , 这位“自由执业的早期践行者”又回到了三甲医院——受邀到上海市东方医院 , 建立了胆石中心 。 在接受上观新闻采访时 , 胡海自称“被招安” , 虽然他从来没有觉得飞刀有什么不妥 , 但“不能再拿职业生涯冒险了” 。
因为1999年施行的《执业医师法》确立了我国医师的注册制度 , 也将医生与公立医院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 。 医生只有通过国家统一考试 , 才能获取执业资格;无法自由选择行医的机构 , 只能在一家医疗机构注册 , 越雷池半步 , 即属非法行医 。
胡海从“自由人”变回了“单位人” , 但在医疗资源严重失衡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之下 , ”飞刀”之风已经愈演愈烈 。
国内最大的医生论坛丁香园的一项调查显示 , 55%的受访医生表示所在医院医生的飞刀走穴现象普遍 , 近三成的医生表示自己曾经走穴过 。
在接下来的20年中 , 有着一手绝活的外科医生们 , 和各大医院的院长们 , 以及政策制定者们 , 展开了一场漫长的拉锯战 。
本文插图
从会诊到走穴:医生们的黄金年代
最开始的飞刀不叫飞刀 , 叫会诊——这在当时 , 是一个高雅的词汇 。 能够外出会诊的都是名医 , 能享受到名医会诊的则是社会的特定阶层 。
1995年 , 张强是浙江邵逸夫医院血管外科的一名主治医生 。 参加工作还没几年 , 因为一项亚洲最早开展的静脉手术技术 , 他一炮打响 , 接到全国各地的手术邀请 。
这些手术邀请最先是通过医院发“会诊单”的形式 。 会诊单在建国后有几十年的历史 , 医院之间互派医生进行医疗协助与合作 , 一直被认为是国内医疗界的优良传统 。
张强的第一份会诊单来自浙江台州地区的一家基层医院 , “那个时候我才刚刚当上主治医生 , 科主任还不同意我去 , 因为觉得我资历不够 , 后来是院长特批的 。 ”
所以 , 在很多医生眼里 , 能外出会诊是对其专业能力的极大认可 。 大医院的知名医生为偏远或医疗条件差的地区解决“看病难” 的问题 , 背后有支援帮扶的潜台词 , 不同于后来出现的“飞刀走穴” , 因为“赚外快”的商业气息 , 不够体面 , 很少被拿上台面谈论 。
1997年之后 , 因为有自己的“绝活” , 张强又接到了很多“会诊” , 但这些”会诊” , 已不完全是通常意义上的医院业务协作 , 大多是通过同行或是熟人介绍 , “出诊”的费用往往都在千元以上 , 远远高于当时的市场价格 , 有些“会诊”医院并不知情 , 支付的出诊费也是医患私下现金结算 。
在市场的供需调控机制下 , “高雅”的会诊在90年代却慢慢演变成了人们口中略带贬义的“走穴” 。
“走穴”一词 , 最早描述的是“演员为了捞外快而私自外出演出” , 后来这一说法衍生到了其他职业 , 包括教师、律师和医生等 。 其中 , 医生“走穴”收到的关注和争论最多 , 医生利用业余时间私自到任职医院以外的地方提供医疗服务 , 并收取劳动报酬 , 似乎并不符合医生“白衣天使”、无私奉献的形象 。
推荐阅读
- 招聘|2022中国人民银行招聘考试:专业大类怎么分?哪些专业可以报?
- 教师|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前景
- |中国职业拳击迎最重要一战!中国一哥挑战大牌拳王,已创造历史
- 国企|你想要成为中国烟草的员工吗?三类学生优势更大,应届生别错过
- 空军|中国社保卡有新用处,英国小哥拿它“钓鱼”,没想到对方信以为真
- 中国文化|收下这份新春好物清单,悦迎“虎”年
- 成都|中国第三个路易威登之家今日亮相成都
- 医生|“理想女婿”职业排名,公务员不受欢迎,榜首深受丈母娘的喜爱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录用名单已出炉!中石油总部公布名单信息,网友:名校的重要性
- 英媒|英媒:中国95后爱买“国潮”首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