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定首都时只有北京一个候选吗

纸面上的候选很多 但实际的候选不多
最主要原因其实是当时压根还没有解放全中国
掌握在新中国政权手里的大城市其实就那么几个
旧势力也是盘根错节
北京的开国大典还差点被特务用炮炸了
你要是头铁定都南京 南京49年4月才刚刚解放……
上海五月底才解放
那中央就天天跟特务斗智斗勇吧 啥也别干了
老蒋当时甚至有方案 在开国大典时派飞机炸天安门
总之 定都时并不是什么太平盛世 虽然4月以后 果党大势已去 但全国实际还处于战争状态
比如有人问为啥不定都广州 广州不也挺好
因为特么广州10月14号才解放啊 10月1号你跑到果党后方去建都?
美苏争霸的势头初现 第三次世界大战随时可能爆发
首都放哪 最优先考虑的是军事实力 保卫党中央的安全
沿海压根不考虑 敌人有可能给你搞抢滩登陆呢
太南方也不考虑 台湾可以随时来飞机恶心你
这就排除了一大堆选择了
另外 离苏联越近越好 也是军事上的考虑 老美再牛逼也不敢在苏联边境用兵 紧紧抱住老大哥大腿
但也不能太近 后来中苏交恶 北京离苏联太近反而成了肘腋之患
那基本就没什么选择了……
要么西安 要么洛阳郑州开封 要么太原 要么东北长春沈阳哈尔滨
其实本来长春也是不错的选择 但辽沈战役太惨烈 周围都打烂了 全部要重建
北京好歹进去有路走 有房子住 和平解放是最大的优势 新中国当时穷的和孙子似的 能省点就省点
■网友的回复
不要忘了交通条件哟
当年定首都时只有北京一个候选吗
■网友的回复
各位不要争了,这题已经有答案了,不过不是我写的,文末有出处
定都问题,毛泽东与王稼祥在西柏坡有过一次谈话。
毛泽东弹一下烟灰,很郑重地说:“我们很快要取得全国的胜利了,我想听听你的意见,我们的政府定都何处?” 不等王稼祥回答,毛泽东又说:“历史上,历朝把京城不是定在西安,就是开封,要不就是南京、北平。我们的首都定在哪里合适呢?中央虽有个考虑,但还没有最后定案。” 这是一个十分重大的问题,王稼祥的神情一下子变得严肃起来。王稼祥曾经认真地考虑过这个问题,但他还是试探地说:“是不是定在北平?” 毛泽东大感兴趣说:“噢,谈谈你的理由。” 王稼祥颇似学者,侃侃而谈:“依我看,现在国民党的首都南京,虽然自古称虎踞龙盘,地理险要,但是只要翻开历史就会知道,凡建都金陵的王朝,包括国民党都是短命的。这样讲,带有历史宿命论的色彩,我们是人,当然不相信这一套。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南京离东南沿海太近,从当前的国际形势看,这是它的很大缺陷,我们定都,当然不能选在南京。” 毛泽东默默地点头。 王稼祥又接着说:“再看西安,它的缺陷是太偏西。现在中国的疆域不是秦汉隋唐时代了,那时长城就是边境线,现在长城横卧于中国的腹地,地理位置上已不再具有中心的特点。特别从经济的角度看,东部沿海和江南具有明显的优势,是经济中心,这样一来,选西安为都也不适合。” 毛泽东表示赞许。 王稼祥由于早就考虑过这个问题,谈起来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他接着说:“黄河沿岸的开封、洛阳等古都,因中原经济落后,而且这种局面不是短期内能够改观的,加之交通以及黄河的水患等问题,也失去了作为京都的地位。” 毛泽东一笑相应。 那么,哪里可以定都呢? 王稼祥沉稳地说:“我认为首都最理想的地点是北平。北平位于沿海地区,属于经济发达圈内,而且扼守连结东北与关内的咽喉地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可谓今日中国的命脉之所在。同时,它靠近苏蒙,无战争之忧,虽然离海近,但渤海是中国内海,有辽宁、山东两个半岛拱卫,战略上十分安全,一旦国际上有事,不至立即使京师震动。此外,北平是明清两代五百年帝都,从人民群众的心理上,也乐意接受。考虑到这些有利条件,我的意见,我们政府的首都,应选在北平。” 毛泽东听完,甚感欣慰,笑着说:“稼祥,你的分析,正合我意。看来,我们的首都,就定在北平了。蒋介石的政权基础是官僚资本,因此定都南京。我们的政权基础是人民群众,因此,我们定都北平。”
摘自杂志《湖南文史2002年第四期—王稼祥建议定都北京》
王稼祥建议定都北京-湖南文史2002年04期-手机知网
■网友的回复
定都对于任何王朝来说都是一件足以动摇国本的大事,考虑不周就将造成很大的动荡。曹操向西击败李傕郭汜的军队之后,奉迎天子于洛阳,但是洛阳因为之前董卓强行迁都,一把大火将洛阳烧的残破无比,可谓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此时的洛阳已经不再适合作为都城存在,曹操与首席谋臣荀彧经过商议之后,决定迁都于许昌,并且改名为许都。许都位于豫州腹地,处于曹操势力的中心范围,献帝被接到此处,始终十分安全
而同样的,不光是曹操在定都的问题上多有选择,实际上毛主席建国时期也在考虑着到底应该将哪座城市定为都城。毛主席说:历朝历代定都主要就是四个地方,西安,开封,南京或者北平,中央有了一些打算,不过还没有做出决定。然而随着1949年开国大典的举行,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的宣读了《人民政府公告》,决定了相关事宜,并且宣布北京定为首都,至今为止已经有70年的历史,而定都于北京最早是在当年3月的七届二中全会,那么我国为何要将北平作为新中国的首都呢?
实际上早就在解放战争中期,党中央就已经在思考,应该定都何处?其实之所以对北平和平劝降,而不是炮火连天,就已经有了定都于此的打算,不过实际上党中央第一个目标既不是千年古都北平,也不是有帝王之气的南京,更不是长安或者开封,而是位于黑龙江的哈尔滨,也是我国东北的政治经济中心。因为哈尔滨是当时全国最安全的大城市,而且距离苏联很近,因此毛主席打算定都哈尔滨,不过随着国军往东北大量增兵,毛主席取消了这个决定。
而伴随着解放战争节节胜利,越来越多的大城市被解放,出现在毛主席面前的选择越来越多,北平就进入到了他的视线之中。实际上负责平津战役的聂荣臻将军也在思考有没有和平解放的可能,毕竟北平乃是千年古都,历史文化悠久;而且在和毛主席的会晤中,聂荣臻意识到毛主席有定都于此的打算,而且国军将领傅作义也并非决心死战到底。经过与罗荣桓的沟通,他决心和平解放北平,通过攻占天津作为威慑,傅作义最终决定起义。
当年定首都时只有北京一个候选吗
就这样,一枪未响的情况下,北平得以和平解放,而毛主席立刻任命叶剑英为北平市长,负责接管北平的相关工作。叶剑英临危受命,而且清楚的意识到,毛主席已经打算定都北平,因此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接管任务,而是有着更深的政治考量。叶剑英迅速从各地抽调超过一千位干部,在保定召开了相关会议,要求大家务必将接管工作做好。在叶剑英负责下,北平接管工作和平展开,就连国军统治区的《新闻天地》都对叶剑英此举表示赞誉。而北平和平解放后,在东北负责城市工作的王稼祥赶赴西柏坡参加会议,事后与毛泽东会面。毛主席就此事争取王稼祥的意见,询问他定都哪里何时?王稼祥详加分析利弊,认为南京沿海太近,不好防守,西安位置太过偏西,而洛阳开封等地因为中原经济衰落,而且交通不便,而北平位于沿海地区,连接东北与中原,而且临近苏联,又是明清两代王朝的首都。毛主席听取了王稼祥的远见卓识,下定决心,定都北平。
■网友的回复
这主要得益于开国的那些领袖人物,领导者的决策应该是定都北京最为关键的因素。这里面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比如一开始北京被称之为“国都”,而不是今天耳熟能详的“首都”。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一致通过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都定于北平,即日起北平改名北京。”1954年宪法确认了这个决议,但将“国都”改称为“首都”。
当然,他们之所以选择北京为首都,实际上做了很多准备和调研。尤其是在政治协商会议的表决,基本上可以看出新中国定都北京的一些实际考虑。
1949年6月16日,周恩来主持筹备会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会议决定下设研究草拟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等方案的小组,组长是中国著名教育家、中国民主促进会负责人马叙伦,副组长由北平军管会主任叶剑英担任,不久又增加沈雁冰任副组长,组员有张奚若、田汉、马寅初、郭沫若、廖承志等16人。经过多次讨论,该小组于9月14日一致提出建都北平,改名为北京,并在当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获得一致通过。
在表决前,沈雁冰汇报了第六小组的研究讨论意见,提出了定都北平的理由:“国民党反动派过去定都南京,主要原因是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便于依赖帝国主义,因为南京靠近上海,而上海是帝国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剥削中国人民的中心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人民自己的国家,它依靠的是中国人民,自不一定要建都南京了。北平为中国的首都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在政治上,北平位于华北老解放区内,人民力量雄厚,规模弘伟,文物集中,是世界上有名的历史的大都市之一,且自五四以来,这里就是新文化思想的摇篮。此外,在地理上,北平位于一个大平原之中,将来有足够的扩充的余地,在交通上是四通八达,有平沈、平绥、平汉、平沪等铁路干线,连络全国各地。总之从各种条件看,北平实具备现代大国首都的各种资格。因此,我们提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应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编辑部编辑,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 2000 总第20期 上卷,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社,2001,第76页)
事实上,沈雁冰说的理由包含了以下几点:
第一就是南京定都有些不合适,对此毛泽东也有相关的论述。毛泽东明确地指出:“蒋介石的国都在南京,他的基础是江浙资本家。我们要把国都建在北平,我们也要在北平找到我们的基础,这就是工人阶级和广大的劳动群众。”
第二就是北京有悠久的历史和革命传统,在很多时候都起到了革命的先导作用。
第三,就是北京独特的地缘优势和交通优势。这里就说一点,北京靠近当时是社会主义老大哥的苏联和蒙古,国界长而无战争之忧。
参考文献:1.王聚英著.新中国定都北京纪实.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编辑部编辑,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 2000 总第20期 上卷,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社,2001,
■网友的回复
新中国选择北京作为首都是考虑了多种因素的。据说在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定都问题上,曾把上海、南京、北京、哈尔滨、延安这几个城市都考虑在内。但经过权衡利弊,还是定都北京。北京,古都。在这里的两个王朝都坐了将近300年的天下。迷信也好,事实也好,北京确实有王气。北京与哈尔滨相比,也是比较靠近苏联的,从政治上也是稳定的。这里的工业基础也很雄厚,经济上也是说得过去的。再者,一个个人原因,毛主席十分喜欢北京的四合院。不能不说或多或少的左右了毛泽东甚至中央的决定。另外,北京和平解放,这里没有经过战争的摧残,保存完整,在一个完好无损的城市上建设首都,将节省了一大笔开支。这对于一个共产党来说,再省心不过了。当时中央指挥中心还设在河北的西柏坡,定都时考虑的城市都是经前的都城,共包括北京、西安、南京、杭州、洛阳和开封。主席首先淘汰的是南京,因为它是国民党的首都。接着淘汰的是杭州,因为选杭州做国都的朝代,统治时间短。然后又淘汰了洛阳和开封,都是因为古时曾经辉煌过的国都,但其在历史上的影响都不如北京和西安。最后留下了西安和北京,据说这让主席很头疼,论历史,西安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两个朝代(汉和唐)的国都,而北京则是最近的三个朝代(元、明和清)的国都(注:以上所注明朝代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不代表所有的);除元朝外,这些朝代都是统治时间很长,而且较为繁盛。论地理位置,西安无疑占尽优势,因此位于中国的中心地带,有利于战略防守。但北京虽然地处偏东,离海较近,但由于渤海湾的保护,战略上虽没有西安有利,但也是易守难攻。最后注定北京成为国都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北京的和平解放,北京没有受到任何的军事打击,无论是文物现在现代建筑都得以保全,在重建方面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因此,最终北京成为了首都。北京地理位置佳(俗称风水好)。她西拥太行,北枕燕山,东滨渤海,南面敞向华北大平原。这处天造地设、酷似海湾的小平原向来被人们称作北京湾。古人云: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此其一。其二,政治军事方面。其实她在政治军事方面的地位也多是由她的地理位置决定的。她先是燕蓟古城,后是隋唐时期的涿郡和幽州,再又成为大辽国的陪都──称南京。这时她已由隋唐的北方军事重镇逐渐向全国的政治中心过渡了。北京地区真正成为政治中心首都,是女真族政权的大金国迁都后的金中都时期。此后的元、明、清朝就一直以北京为首都。 看来选择北京做为首都,是顺应历史定都北平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从国际安全和国际政治格局作出的一个必要的选择。距离苏联较近,更适合与苏联的接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