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的恶习,众人的好处”:理解经济意识形态的起源( 四 )


“个人的恶习,众人的好处”:理解经济意识形态的起源

资讯频道http://zixun.iweiba.cn/list-1.html

莫里哀的戏剧《贵人迷》

傲慢 , 就是想象自己可以如同拿破仑一样 , 给自己戴上皇帝的王冠 , 企图将自己置于一个超越的位置 , 也就是以权威自居 。 在危机最深重的时候 , 我们每天都可以看到傲慢所付出的代价:政府为“稳固市场”注入天文数字的现金流 , 只换来完全相反的结果 。 市场得出的结论是:只有恐慌可以解释人们何以达到如此极端的地步 。 借助于市场的调节功能来谈论“重建资本主义” , 近乎痴人说梦 , 因为这意味着我们已经解决了外在性消失构成的巨大难题 。 经济占据了至高无上的位置 , 如今自食其果 。

经济的伦理学污染

“使资本主义道德化” , 给经济添加一定剂量的伦理 , 对证券投机者

(traders)

开展公民教育——这是某些人鼓吹的新道路 。 但是太晚了 , 伦理已经被经济蒙蔽了 , 正如同在一杯自来水中添加一点矿泉水 , 何用之有?

经济有属于自己的伦理 , 虽然有时它让我们觉得这个世界生无可恋 。 就像它能够自我组织一样 , 虽然有时它会盘旋而下坠向深渊 。

经济通过竞争的方式运转 , 而竞争导致一个无比艰难的世界 。 人们找不到工作或丢掉工作 , 企业破产 , 供应商被长期合作的客户抛弃 , 投机者豪赌一把却满盘皆输 , 新开发的产品无人问津 , 研究者长期艰辛的努力却一无所获 , 民众在国际竞争中利益亏损 , 等等 。 而且这些惩罚往往从天而降 , 没有道理 , 无法预见 , 不可理喻 。 在哈耶克看来 , 人们之所以这样说 , 只是悖论地想让这些惩罚变得可以忍受 , 尽管没有人想这样 。 但在现实世界里 , 这些惩罚却带来耻辱和愤怒 , 甚至越来越经常地转变为一种绝望 。

然而 , 经济竟想在自己分泌的毒液中找到一种解毒剂 。 不妨换一种脑筋去理解米尔顿·弗里德曼对市场发出的热情歌颂:

在买卖双方的自愿交易中 , 简单地说 , 自由的市场中涌现出来的价格 , 能够协调数百万人的行为;因为每个人都只关心自己的利益 , 最终导致所有人的状况得以改善[……] 。 价格体系是在任何中央指导缺席的情况下完成这一任务的 , 而且人们既不需要彼此交流 , 也不需要彼此友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