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的恶习,众人的好处”:理解经济意识形态的起源( 五 )
资讯频道http://zixun.iweiba.cn/list-1.html
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 , 1912年7月31日—2006年11月16日) ,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 , 芝加哥大学教授、芝加哥经济学派领军人物、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 , 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1951年约翰·贝茨·克拉克奖得主 。 弗里德曼被广泛誉为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及学者之一 。
我不禁做出这样的假设:人们同在一个社会中生存 , 彼此间却不需要交流 , 不需要友爱 , 唯有相互冷漠和自我封闭是确保公共财富的最佳手段 , 这样的乌托邦简直恐怖至极 。 但它却能够真实地存在 , 并为众多专家学者所承认 , 一定有其非常强大的理由 。
卢梭告诉我们 , 当激情一旦“因为障碍物从它们感兴趣的物体上转移开[……] , 更多地专注于试图逃避的障碍物 , 而不是原本一心渴求的物体”时 , 恶就出现了 。 障碍物显然就是竞争者 , 处于我和我渴求的物体之间 。 在一个肆意竞争的社会中 , 竞争者大量存在 。 关于各社会阶层平等的民主社会 , 托克维尔曾有过精彩的论述:
当所有的出生特权和财产特权被摧毁 , 当所有的职业一律向众人开放 , 当人人可以凭借自身努力达到职业顶峰时 , 广阔而自由的职业生涯将在人类的梦想面前敞开大门 , 人们欣然想象自己正在接受伟大命运的召唤 。 然而这正是现实经验每天都在修正的一个错误想法 。 这种允许每个公民构想宏大希望的平等性却让所有的公民在个体上变得弱小 , 因为它允许他们欲望不断扩大的同时 , 也全方位地限制了他们的力量 。
他们不仅有一种来自自身的无力感 , 而且感觉每一步都要面对巨大的困难 , 这是他们一开始完全没有察觉到的 。
他们摧毁了某些同类令人厌恶的特权 , 却遭遇了所有人的挤压 。 边界改变了形式而不是地点 。 当所有人几乎相差无几并行走在同一条路上 , 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想走快点 , 并穿过包围他、挤压他的、如铁板一块的人群 , 都是非常困难的 。
平等唤起的天性与满足它们而提供的手段之间始终存在着对立 , 这让灵魂备受煎熬、疲惫不堪 。
后面他又写道:不管一个民族的社会状况和政治组成结构多么民主 , 我们会发现每一个公民总是关注他身边支配他的几个方面 , 我们可以预见他会将目光固执地投向这唯一的一侧 。 当不平等成为一个社会的普通法则 , 即使最不平等的事也不会被引以为怪 。 只要一切都差不多在同一水平线上 , 伤害就会降到最低程度 。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 平等越广泛 , 对平等的渴求越难以满足 。
推荐阅读
- 这一场|这一场相亲不仅损失了女子个人的品行,还损失了钱财……
- 整点车|可用220V充电,每公里仅5分钱,打工人的第一辆车:2.88万起售
- 解放军|童话里都是骗人的:为何说被国际公约禁止的,其实都是弱鸡武器?
- 扒聊娱筱映|皇帝的婚房和普通人的婚房有何区别?看看末代皇帝的婚房你就懂了
- 刘潇潇说财经|民法典下话担保丨主债权债务的变更对保证人的影响
- 阿里巴巴|送快递、送外卖、开滴滴、发短视频,是新一代年轻人的未来吗?
- 朝鲜战争|朝鲜战争后,全世界都对志愿军展开研究,英国人的评价绝了
- 子非鱼|穿书:这个路人的出镜率比宁婴婴和明帆还要高,影分身都学会了!
- 鑫师父|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是哪种人天生具备的素养?
- 二郎神侃球|王艺迪与陈幸同等人的竞争中,为何跑前面去了,从二线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