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C书局客|2020诺奖得主露易丝·格丽克 | 她的诗像锥子扎人,扎在心上( 二 )


格丽克诗歌中远非个案 , 显示格丽克似乎是天赋异禀 。 一直到《阿基里斯的胜利》一诗 , 格丽克给出了爱与死的关系式 。 这首诗写阿基里斯陷于悲痛之中 , 而神祇们明白:“ 他已经是个死人 , 牺牲 / 因为会爱的那部分 , / 会死的那部分” , 换句话说 , 有爱才有死 。 在《对死亡的恐惧》中再次将爱与死进行等换:“ 每个恐惧爱的人都恐惧死亡 。 ”这其实是格丽克关于爱与死的表达式:“爱 =>死” , 它与《圣经·创世记》所表达的“获得知识 => 遭遇有死性”、扎米亚金所说的“π=f(c) , 即爱情是死亡的函数”有异曲同工之妙 。
JIC书局客|2020诺奖得主露易丝·格丽克 | 她的诗像锥子扎人,扎在心上
本文插图

阿基里斯 , 即阿喀琉斯 ,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的主人公 , 特洛伊战争中的英雄之首 , 被阿波罗的暗箭射中脚踵而死 。 图源网络
按《哥伦比亚美国诗歌史》里的说法 , “从《下降的形象》(1980)组诗开始 , 格丽克开始将自传性材料写入她凄凉的口语抒情诗里” 。 这里所谓的自传性材料 , 大多是她经历的家庭生活 , 如童年生活 , 姐妹关系 , 与父母的关系 , 亲戚关系 , 失去亲人的悲痛 。 她曾在《自传》一诗中写道:“我有一套爱的哲学 , 宗教的 / 哲学 , 都是基于 / 早年在家里的经验 。 ”后期诗歌中则有所扩展 , 包括青春、性爱、婚恋、友谊……逐渐变得抽象 , 作为碎片 , 作为元素 , 作为体验 , 在诗作中存在 。 这一特点在诗集《新生》《七个时期》《阿弗尔诺》中非常明显 。 更多时候 , 自传性内容与她的生、死、爱、性主题结合在一起 , 诗集《阿勒山》堪称典型 。 同时 , 抒情性也明显增强 , 有些诗作趋于纯粹、开阔 , 甚至有些玄学的意味 。
罗伯特·海斯(Robert Hass)曾称誉格丽克是“ 当今写作者中 , 最纯粹、最有成就的抒情诗人之一”, 可谓名至实归 。 格丽克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就在于她将个人体验转化为诗歌艺术 , 换句话说 , 她的诗歌极具私人性 , 却又备受公众喜爱 。 但另一方面 , 这种私人性绝非传记 , 这也是格丽克反复强调的 。 她曾说:“ 把我的诗作当成自传来读 , 我为此受到无尽的烦扰 。 我利用我的生活给予我的素材 , 但让我感兴趣的并不是它们发生在我身上 , 让我感兴趣的 , 是它们似乎是……范式 。 ”
实际上 , 她也一直有意地抹去诗歌作品以外的东西 , 抹去现实生活中的作者对读者阅读作品时可能的影响 , 而且愈来愈决绝 。 比如 , 除了 1995 年早期四本诗集合订出版时她写过一页简短的“作者说明”外 , 她的诗集都是只有诗作 , 没有前言、后记之类的文字——就是这个简短的“作者说明” 。 此外 , 让她的照片、签名出现在这本诗选里 , 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JIC书局客|2020诺奖得主露易丝·格丽克 | 她的诗像锥子扎人,扎在心上
本文插图
【JIC书局客|2020诺奖得主露易丝·格丽克 | 她的诗像锥子扎人,扎在心上】

露易丝·格丽克的诗作 , 图源网络
■ "从十多岁开始 , 我就希望成为一个诗人"
格丽克出生于一个敬慕智力成就的家庭 。 她的祖父是匈牙利犹太人 , 移民到美国后开杂货铺谋生 , 但几个女儿都读了大学;唯一的儿子 , 也就是格丽克的父亲 , 拒绝上学 , 想当作家 。 但后来放弃了写作的梦想投身商业 , 相当成功 。 在她的记忆里 , 父亲轻松、机智 , 最拿手的是贞德的故事 , “但最后的火刑部分省略了” 。 少女贞德的英雄形象显然激起了一个女孩的伟大梦想 , 格丽克在《诗人之教育》中回忆说:“ 我们姐妹被抚养长大 , 如果不是为了拯救法国 , 就是为了重新组织、实现和渴望取得令人荣耀的成就 。 ”
格丽克的母亲尤其尊重创造性天赋 , 对两个女儿悉心教育 , 对她们的每一种天赋都加以鼓励 , 及时赞扬她的写作 。 格丽克很早就展露了诗歌天赋 , 并且对诗歌创作野心勃勃 。 十几岁的时候 , 她比较了自己喜欢的画画和写作 , 最终放弃了画画 , 而选择了文学创作 , 并且野心勃勃 。 她说:“ 从十多岁开始 , 我就希望成为一个诗人 。 ”格丽克提到她还不到三岁 , 就已经熟悉希腊神话 。 纵观格丽克的十一本诗集 , 她一次次回到希腊神话 , 隐身于这些神话人物的面具后面 , 唱着冷冷的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