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浩|“北京健康宝”是谁开发的?这群人“484”干了110天
“打开北京健康宝 , 扫码登记 。 ”在超市、商城、电影院、理发店以及开往北京的各种交通工具上……北京健康宝已融入人们的生活 。
2020年9月8日 ,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 , 一名程序员荣获全国抗疫先进个人 , 他就是中关村科学城城市大脑股份有限公司CEO李浩浩 。
他不是一线医务人员 , 也不是基层防疫工作者 , 但他的团队开发的北京健康宝、京心相助等抗疫科技产品 , 用大数据精准防疫 , 为北京建立了疫情防控的“城市大脑” , 塑造防疫“科技奇兵” 。
“北京健康宝”是谁开发的?
从3月1日上线到现在 , “北京健康宝”累积查询超过13亿次 。
“北京健康宝的开发不止我们一家 , 我也不是研发北京健康宝的科学家 。 ”9月29日下午4点半 , 在北京海淀科技大厦 , 健康时报采访人员见到了正在工作的李浩浩 。
获得抗疫优秀个人后 , 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让他有些“苦恼” , 不断澄清“李浩浩以及团队并非开发北京健康宝的科学家”成了他反复强调的事儿 。
“北京健康宝是由4个科技公司团队共同开发的 , 包括腾讯、阿里、太极 。 ”虽然在北京打拼25年 , 李浩浩骨子里仍透露着甘肃庆阳人的朴实 , 他说 , 真的不敢居功 , 北京健康宝是许多人共同的成果 , 不是中科大脑一家的 , 更不是我李浩浩一个人的 。
“北京健康宝除了4大科技公司团队开发外 , 与北京政府疫情防控政策密切相关 。 ”李浩浩透露 , 北京健康宝是由北京市领导亲自参与设计的 , 大到各项防控政策如何通过程序加以实现 , 小到健康宝里应不应该有图片 , 跑马灯如何设计等 , 这都是北京市政府工作人员共同设计研究的结果 。
李浩浩说 , “我们就是做了北京健康宝的一部分程序 , 编写了点代码 , 我们都是‘码农’ , 而我只是‘这群码农的头’” 。
在李浩浩的带领下 , 该团队12小时完成核酸检测预约功能的开发 , 3天完成全北京市疫情数据电子化程序 , 7天完成疫情报送系统 , 9天开发京心相互、京心相助程序 , 与其他团队11天完成健康宝首版本上线……
大年初一接到开发任务
李浩浩以及团队进行科技抗疫超110天 , 在这110多天里 , 他们不仅开发了北京健康宝 , 还有京心相互、京心相助等一系列防疫科技产品 。 健康宝其实属于这一系列最后一个产品 。
这一切的开始 , 要从1月25日大年初一说起 。
“那时 , 我们并没有意识到疫情会像后来发展的那么严重 。 我们接到任务时并不是直接做健康宝 , 而是要做一个疫情报送系统 。 ”李浩浩回忆说 , 就是做一个政府各个层级第一时间掌握、互通疫情信息的平台 。 报送例如哪些人感染新冠、哪些是密切接触者 , 哪个街道、哪个小区要进行疫情管控等信息 。
当时 , 北京市疫情调度管理组织体系分为社区、街道、区、市共4级 。 全市有16个区、300多个街道、7000多个社区 。 社区居住人员信息的上下打通问题亟需解决 。
“从2个人 , 50个人 , 70个人 , 研发团队的程序员是不断集结起来的 。 ”李浩浩指着疫情期间他们办公的方向说 , 我们当时就是在那儿办公的 , 由于疫情加上过年 , 很多工作都是在线上开展的 。
1月25日大年初一那天 , 公司就剩下了李浩浩和总裁助理两个人 。 他们接到任务后 , 迅速把北京的员工集合起来 , 通知外地员工能返京的尽快返京 , 不能返京的就在线上工作 。
“后悔回家过年没带电脑 。 ”线上办公可把老家在农村没有无线网络的程序员小张(化名)难到了 , 他说 , 想着没网带了电脑也没用 , 以往过年也没加过班 。
“公司一些程序员家住农村 , 回家的时候没带开发的电脑 , 我们只能用快递把电脑快递给他们 。 有些地方快递也不通 , 就只能让他们借电脑 。 ”李浩浩介绍 , 开发初期 , 他们也经历了技术、人手缺乏的阶段 。
作为程序研发团队的重要一员 , 小张被迫跑到村里的小卖部借电脑使用 。 过年期间 , 小张硬生生的在小卖部待了十多天编写代码 , 开发程序 。 把一项非常重要的功能开发完成以后 , 小李回到家里 , 收拾行囊 , 立刻赶回了北京 , 继续工作 。
2月1日 , 整个疫情防控平台上线 , 北京市7000多个社区告别手填纸记环节 , 直接使用信息系统进行管理 。 这一阶段 , 他们仅用了7天开发完成 。
居民在社区填写的纸质版信息 , 能转换成电子数据并实时共享到疫情防控部门 , 精确筛选出需要重点关注的人员 。 筛查完之后 , 将重点关注人员的信息逐层下发到社区 , 便于社区管控 。
工作模式:不是996 , 而是484
在110多天的程序研发过程中 , 整个团队的工作模式是484 , 一周7天 , 连续工作110多天 。
“都说程序员这个职业工作是996 , 而我们是484 。 484就是连续工作48个小时 , 休息4小时 。 ”李浩浩介绍 , 那段时间大家就是全力在拼 。
疫情就是命令 , 时间就是生命 。 团队工作、休息、吃饭几乎都在工位和会议室里解决 。
2月10日 , 北京大部分单位开始复工复产 , 大量外地务工人员返京 。 防疫的需求不断变化 , 京心相助等产品应运而生 。
“刚开始铁路部门、民航部门大多是让乘客填写纸质表格 , 部分航空公司可能反应快 , 让乘客用自己的APP签 。 但两者都面临数据共享打通以及效率低下的难题 , 导致后期个人信息筛查没有数据支撑 。 ”李浩浩说 , 于是他们用了9天时间开发了京心相助 。
返京人员提前将个人数据添加到京心相助上 , 个人健康信息自动进入疫情报送系统 , 从而打通市、区、街道、小区4级的信息传递 , 依托京心相助 , 从疾控的角度对所有返回北京的人员情况有了一个全面的掌握 , 为流行病学筛查提供数据支撑 。
随着城市全面生活秩序的恢复 , 防疫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 。 3月1日 , 北京健康宝快速上线 , 至今 , “北京健康宝”已经覆盖全部北京市民和来京人员 , 累积查询超过13亿次 。
经历三次大的版本更新
“一个产品只有做到简便好用 , 才能够真正运用起来 。 ”李浩浩介绍 , 健康宝经历了三次大的版本更新 , 小的版本更新次数不计其数 , 刚开始几乎每天都更新 。 版本更新的过程是一个倒逼的过程 , 包括:新纳入的数据、政府根据防疫政策的改变提出更新需求及庞大的用户体验反馈 。
在健康宝运行初始阶段 , 每天早上8点 , 政府参与防疫的相关部门都会与研发团队讨论新的情况 。 中午12点 , 研发团队则会带着需求回到公司开会商讨如何将需求实现 。 讨论结束后经常已是晚上8点 。 晚上8点 , 研发团队就开始熬夜开发;第二天凌晨6点 , 按照要求新版本上线 。 从需求提出到新版本上线 , 绝不超过24小时 。
在李浩浩看来 , 抗疫系列科技产品的开发对于中科大脑是一次练兵也是一次重塑 , 科技赋能疫情防控、赋能城市管理是未来科技应用的前沿领域与重要方向 。
【李浩浩|“北京健康宝”是谁开发的?这群人“484”干了110天】“很多没有智能手机或者没有微信和支付宝的老年人 , 如何使用健康宝 , 这个问题我们在一些社区已经开始探索解决 。 ”李浩浩介绍 , 类似的需求以及问题 , 我们会根据用户的反馈不断改进产品 。
推荐阅读
- 李勇年|全国爱肝日 西安大兴医院李勇年详解护肝那些事儿
- 李子柒做的食物有多好吃拆下过滤器后没有食欲
- 李忆祖|外国弃婴被中国夫妇收养,23年后成顶级科学家,坚称:我是中国人
- 类风湿关节炎|当“李焕英”遇上RA,四个条目要记牢
- 乙肝|李文辉:找到乙肝病毒进入人体的“门”
- 软心巧克力曲奇,麻薯爆浆拉丝粘糯浓香零食中的李奎妹妹
- 李焕英|看完“李焕英”,我的母女关系结束了
- 李云龙|《亮剑》拍摄时零下20度,李云龙喝真酒,白酒真的能取暖吗?
- 眼底病|眼底病成致盲首因,全国人大代表李甦雁:推进眼科疾病的规范化治疗
- 甲亢|李连杰得了甲亢?忙于工作忽视了甲状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