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武汉市第六医院:介入诊疗中心打造“立体救治网”( 三 )


为了缩短救治时间 , 市六医院心内科与120联动 , 通过微信、远程网络等方式 , 实现院前急救与院内绿色通道的无缝链接 。 在患者到达医院之前 , 将胸痛患者心电图、症状、体征、化验单上传到微信群中 , 胸痛中心医生快速诊断鉴别并做好手术准备 , 救护车送来病人后直接进入导管室手术 , 做到“患者未到 , 信息先到;病人未到 , 医生先行” 。
张苏川介绍 , 早在2011年 , 心血管内科就成立了介入诊疗团队 , 团队成员多次赴省内外顶尖的心脏介入中心进修学习 , 临床经验丰富 。 能独立开展包括冠状动脉造影、球囊成形及支架植入和钙化旋磨、药物球囊、慢性闭塞病变等复杂冠脉病变的介入治疗 , 辅助血管内超声、血流动力等腔内影像学检查;外周动脉造影、球囊成形及支架植入;房颤、室上性心动过速及室性早搏等各类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 , 临时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等手术 , 年手术量超过2000台 。
“我们团队以复杂冠脉病变的介入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规范治疗和顽固性心衰治疗为特色 。 ” 张苏川称 , 介入团队曾创下一天18台介入手术的记录 , 最高龄的是为94岁患者放支架、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 下一步 , 还将开展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的介入诊疗 。
2019年11月 , 胸痛中心顺利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 , 成为“国家级胸痛中心” 。 今年将创建“心衰中心”“高血压中心”“房颤中心”“心脏康复中心” , 打造以多中心联合、各亚专业交叉的立体“救心高速路” 。

肿瘤|武汉市第六医院:介入诊疗中心打造“立体救治网”
本文插图

心血管介入团队
做支架、用球囊、放滤器
外周血管介入疏通淤积的“管道”
“去年我们做了300台外周血管介入手术 。 今年 , 我们可能突破400台 。 ”钟若雷掌管的血管外科 , 是武汉市第六医院“最年轻的科室” 。 在他和团队的不懈努力下 , 这个刚“出道”2年的科室 , 手术量节节攀升 , 在病人中留下了极佳口碑 。
目前 , 介入手术占了钟若雷科室手术的半壁江山 。 在他看来 , 随着腔内治疗材料和特殊血管装置的不断推陈出新 , 血管介入技术的禁区正在逐渐缩小 , 这种创伤小、恢复快的手术方式 , 未来势必会成为血管外科的主流 。
钟若雷介绍 , 血管外科是外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 集外科技术、腔内技术和杂交技术为一体的外周血管疾病综合治疗学科 。 目前 , 科室形成了以下肢动脉闭塞、下肢静脉曲张、肝血管瘤和肝癌等腹部实体肿瘤、深静脉血栓的介入为治疗特色 。
今年6月底的一个周末 , 一名88岁的武汉阿婆辗转找到钟若雷 。 她有很严重的下肢动脉栓塞 , 脚趾已经发紫 。 儿子在深圳工作 , 阿婆在当地看了好几家医院 , 医生都表示无能为力 , 建议她尽早截肢 。
钟若雷仔细检查后 , 发现阿婆可以通过介入手术打通闭塞的血管 , 不需要截肢 。 尽管当天是周六 , 钟若雷还是决定立即手术 。 手术操作对象是直径约1.5毫米、长度达2米的血管 , 难度可想而知 。 最终 , 钟若雷凭借过硬的技术 , 保住了阿婆的腿 。
“膝关节以上的动脉血管闭塞放支架重新建立通道 , 膝关节以下的动脉用球囊扩张狭窄的血管 。 ”若是遇上动脉血管太细 , 穿刺针过不去怎么办?“顺着穿刺过不去 , 我们就逆向穿刺 , 在血管中间汇合 。 ”面对棘手的难题 , 钟若雷总能想尽一切办法来克服 。
对于深静脉血栓 , 药物溶栓、机械取栓、吸栓、放滤器……十八般武艺使出 , 目的只有一个: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血流通畅 。
除了疏通血管 , 还能通过掐断肿瘤的营养补给 , 即堵住供养血管来饿死它 。 钟若雷以医院优势学科普外科为依托 , 开展了各种实体肿瘤的续贯性治疗 。 根据肿瘤大小、位置、深度 , 量身定制介入治疗方案 。 不愿意做放射治疗 , 或是因肿瘤部位深 , 放疗效果不佳的患者 , 通过植入放射性粒子来杀死肿瘤细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