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搞平衡术,司马光直指朋党之争根源,当面怼皇上:你不能和稀泥

司马光砸缸救人的事迹 , 早已家喻户晓 , 在司马光生活的那个时代 , 人们也都赞赏他的机智和勇敢 。 他一生最大的成就是写出了史家巨著《资治通鉴》 。 《资治通鉴》记录了上起春秋战国 , 下至宋朝建立之前 , 总共1362年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叙述 。 为此后历朝历代的治国理政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 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 故命名为《资治通鉴》 。
宋神宗搞平衡术,司马光直指朋党之争根源,当面怼皇上:你不能和稀泥
文章图片
司马光为人耿直 , 刚正不阿 , 敢于直谏 。 对于宋朝闹得很凶的“”朋党之争根源 , 司马光曾当面怼皇上不能和稀泥 , 要公正处理 。 他对于皇上用人和人事方面的安排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 皇帝身边有阿谀奉承、品德败坏的大臣和宦官 , 他都不顾自身安危、坚决地进行弹劾 。 对于牵涉到国事的皇上家事也是如此 , 在仁宗朝、英宗朝、神宗朝都体现了他的忠直和勇敢 。
宋仁宗后期身体不好 , 但太子迟迟不立 。 司马光与范镇认为于国不利 , 于是冒死劝谏宋仁宗早立太子 , 仁宗是难得的明君 , 欣然接受立赵胜为皇太子 , 即后来的宋英宗 。
宋神宗搞平衡术,司马光直指朋党之争根源,当面怼皇上:你不能和稀泥
文章图片
宋英宗继位后 , 与皇太后不和 , 两人为了手中的小权权闹矛盾 。 司马光是谏官 , 前后共上奏章17封直谏 , 缓和两宫冲突 。 他说皇帝没有太后支持“无以君天下” , 太后离开皇帝“无以安天下” 。 通过讲历史 , 摆利害终于令两宫的矛盾得以缓解 。
作为谏官 , 他忠于职守 , 除了密切关注皇帝等上层机构 , 司马光关心黎民疾苦 , 呼吁减轻人民负担 。 反对朝廷不顾国家实际 , 搞宫中宴饮和厚赏群臣 。
古代皇帝喜欢玩平衡术 , 在朝堂上让几股势力互相制衡 , 皇帝在其中左右逢源 , 牢牢把控皇权 。 在宋代 , 有谏院和御史台两个部门 , 谏院专责拾遗补阙 , 御史台专责弹劾官吏 。 因为经常受到弹劾 , 执政大臣与这两个部门产生对立 , 形成了“朋党之争” , 皇帝乐于看到这种情况 , 他可以居中斡旋 , 认为这对于巩固皇权有好处 , 但实际上经常会造成各种扯皮 。
宋神宗搞平衡术,司马光直指朋党之争根源,当面怼皇上:你不能和稀泥
文章图片
宋神宗继位后想将韩琦等一班老臣排除权力中心 , 将王陶被任命为御史中丞 , 这个王陶可是神宗皇帝在颍邸的亲信 , 神宗皇帝即位后 , 这些人随着主子进入皇宫 , 称为“随龙” 。
王陶懂得皇帝的心思 , 以为仗着皇帝的势力能很容易的办成这件事 , 便弹劾韩琦拖延政务 , 工作不认真等问题 。 但谁想到韩琦在朝中的势力根深蒂固 , 韩琦联合执政大臣们反击王陶 , 说他胡言乱语 , 扰乱朝政 , 群起施压神宗 。 神宗一看 , 韩琦的势力还是很强大的 , 暂时动不了 , 只好甩锅给王陶 , 撤掉其御史中丞的官职 。 但王陶毕竟是自己的亲信 , 便让其转任翰林学士 , 让司马光执掌御史台 。
宋神宗搞平衡术,司马光直指朋党之争根源,当面怼皇上:你不能和稀泥
文章图片
但韩琦和执政大臣们 , 对于王陶却不依不饶 , 坚持不给王陶签发任命告身 , 翰林学士也不让他干 。
神宗皇帝听闻后气火了 , 御笔亲批命中书省放人 , 中书省这才不得不签发王陶的任命告身 。 虽然放行了 , 但中书省两个当家的——吴奎、赵概一肚子怨气无处发泄 , 竟然不上朝了 , 向皇帝抗议 。
这下谏院和御史台的那些大嘴巴找到了执政大臣们的把柄 , 吴申、吕景弹劾吴奎、赵概目中无君 , 有欺君之罪 。 执政大臣们也不甘受气 , 和台谏派开始火并 , 互相攻击谩骂 , 骂到最后连对方谁逛了几次妓院 , 谁打老婆的的私人隐私都抖落出来 , 曝光于天下 , 成了吃瓜群众街头巷谈的趣事 , 朝堂被这些他们搞得乌烟瘴气 。
宋神宗搞平衡术,司马光直指朋党之争根源,当面怼皇上:你不能和稀泥
文章图片
司马光虽然属于台谏派 , 但看到朝堂闹成这样 , 就上奏给神宗一份《听断书》 , 请神宗公平处理此事 , 稳定朝局 。
神宗皇帝是怎么处理的呢?神宗也不知如何是好 , 干脆将这几伙人都一一做了处罚 , 心里还有气 , 谁让你们惹是生非了 。
王陶被贬去陈州 , 台谏派的吴申、吕景各罚铜二十斤;中书省的吴奎贬往青州 。 神宗这下真的玩了一把平衡 , 自认为手段不错 , 也很公平 , 自己的亲信都处置了 , 大臣们该满意了吧 。 但司马光却很不满意 , 大臣们互相攻击的根源就在于皇帝处置不公 , 皇上和稀泥是不对的 。
宋神宗搞平衡术,司马光直指朋党之争根源,当面怼皇上:你不能和稀泥
文章图片
司马光上了一份奏札 , 对皇帝提出意见 , 一定要公正评判是非 。 大臣做的事是正确的 , 台谏官胡搅蛮缠 , 皇帝要及时喝退;反之台谏官说的是正确的 , 皇帝就要狠狠批评大臣 , 进行处罚 。 一些事臣僚们争论不休 , 皇帝应该倾心听取各自的主张 , 拿出自己的判断 。 不能不论是非一棍子都处理掉 , 不然以后还会发生这样的事 , 这样的事以后一定要慎重处理 。 这下神宗算是领教了司马光的铁面刚正 , 比打了他两巴掌都难受 。
这才刚开始呢 , 司马光又盯上了皇帝身边的“随龙”们 。 前面说过 , “随龙”是皇帝在东宫时的亲信 , 太子登上皇位后这些人跟着鸡犬升天 。 但皇帝这些东官旧人未必适合皇帝委派给他们的职务 , 有的平庸无能没有尺寸之功却连连升官;更有人靠拼命给皇帝歌功颂德 , 来取得利益和荣誉;更有甚者为了升官 , 不惜陷害朋友 , 讨好宦官 , 祸乱朝纲 。
司马光是史学大家 , 历朝历代的教训 , 让他对皇帝任人唯亲的行为深恶痛绝 。 郭昭选等四人 , 原是神宗皇帝在东宫时的勤杂人员 , 神宗继位后 , 成了阁门祗侯 , 论地位仅次于如今的卫戍司令 。 这几人没有尺寸之功却一下掌握这么大的权力 , 司马光批评皇帝用人太狭窄 , 不能选贤任能 。 龙图阁直学士兼侍读王广渊工于心计卖友求荣 , 巴结宦官 , 司马光认为如此趋炎附势之人 , 在皇帝身边实在危险 , 于是接连上奏弹劾 。
宋神宗搞平衡术,司马光直指朋党之争根源,当面怼皇上:你不能和稀泥
文章图片
神宗皇帝只好把王广渊派往齐州任知州 , 但内心并没有虚心接受司马光的谏言 。 他还是保留了王广渊龙图阁直学士兼侍读的待遇 , 而且还将象征地位与荣誉的绯紫章服给了王广渊 , 绯紫章服多是赐予功臣的 , 王广渊靠拍马屁得到这一荣誉 , 令人不齿 , 司马光再次请皇帝将王广渊放逐远方 , 其不应做齐州知州 , 更不应赐绯紫章服 。
司马光作为御史中丞 , 对于宦官揽权保持高度的警惕 。 宦官高居简 , 英宗朝时就善于讨好皇帝 , 神宗皇帝即位 , 他靠献媚得宠 , 从此嚣张跋扈 , 连宰相都惧他三分 , 满朝文武更是不放在眼里 。 司马光不顾自身安危 , 一连5次弹劾高居简罪行 , 宋神宗却以先帝丧事未办完为由 , 拖延处理高居简 。
宋神宗搞平衡术,司马光直指朋党之争根源,当面怼皇上:你不能和稀泥
文章图片
司马光开始以史服人:说尧死后 , 舜除掉尧时四个部族首领(浑敦、穷奇、梼杌、饕餮) , 并不是对尧不忠 , 仁宗皇帝贬黜真宗皇帝信任的大臣丁谓 , 并非不孝 。 如今对于作恶多端的高居简 , 皇上又有什么为难的呢?宋神宗见拖延不过去 , 只好将高居简调出御药院 。
后来神宗想让王中正去御药院就职 , 司马光直言王中正狡猾贪婪 , 又是一个翻版的高居简 。 神宗听罢就没让王中正到御药院就职 。 后来 , 这个王中正还是得到神宗的重用 。 征伐西夏时 , 被神宗委以重任 , 带领10多万大军讨伐西夏 , 却只杀了30多个西夏百姓 。 王中正贪功心切 , 竟然杀良冒功 , 屠杀宥州城居民五百余家 。 王中正不会打仗 , 在宋朝和西夏边境磨洋工 , 反被西夏打得损兵折将 , 这都是神宗用人不当之过 。
司马光在朝堂之上 , 敢于直谏皇帝 , 不顾个人安危 , 尽自己所能地清君侧 , 驱逐奸吏 。 其刚正不阿的精神得到了神宗的认可 , 接受了他的很多劝谏 。 宋神宗对于司马光的评价是品德学识过人 , 做事耿直 , 但言行迂阔 。
宋神宗搞平衡术,司马光直指朋党之争根源,当面怼皇上:你不能和稀泥
文章图片
【宋神宗搞平衡术,司马光直指朋党之争根源,当面怼皇上:你不能和稀泥】这从宋神宗重用王安石变法 , 而司马光大多对变法之事竭力阻止可以看得出来 。 而司马光反对变法 , 却没能提出更好的解决办法 , 坚持祖宗之法不可变也反映出司马光的思想守旧 , 确实如宋神宗对其迂阔的评价 。 但司马光的的高尚品德和学识 , 他的刚正不阿 , 勇于铲奸除恶精神 , 仍然令我们敬重不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