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雨听涛|种植体周围炎非手术治疗新进展


看雨听涛|种植体周围炎非手术治疗新进展
文章图片
种植体修复因其舒适、美观、咀嚼效率高、不损伤邻牙等特点 , 在临床上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 但种植体修复也存在很多失败的原因 , 种植体周围炎就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 据最近一篇研究报道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病率约为28.5%(种植体水平) 。 种植体周围炎是一种慢性进展性边缘炎症 , 属种植体周围组织病 。 种植体周围组织病包括种植体周围黏膜炎与种植体周围炎 , 前者是仅累及软组织的可逆性种植体周围组织疾病 , 而后者是前者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 不仅累及软组织 , 还侵犯深层的牙槽骨 , 造成骨吸收 。 若种植体周围炎不及时治疗 , 会导致持续的骨吸收和种植体-骨界面分离 , 最终导致种植体松动、脱落 。 其危险因素包括牙周炎、吸烟、糖尿病、口腔卫生不良、全身系统性疾病、角化龈宽度、IL-1基因多态性、力和种植部位等 。 大多数学者认为 , 细菌感染和种植体周围炎有密切的联系 。
目前种植体周围炎的治疗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 , 其中手术治疗去除龈下菌斑及沉积物 , 通过GBR手术能有效的解决骨吸收问题 。 但由于手术的创伤较大 , 易造成牙龈退缩 , 有学者提出只有在严重骨吸收以及常规治疗后牙周探诊深度仍在5mm以上的病例实施 。 随着口腔治疗的无创化、微创化观念的深入与非手术治疗治愈率的提升(总体治愈率约50%) , 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主要趋势已经走向了非手术治疗 。 本文就种植体周围炎非手术治疗作一综述 。
1.机械治疗
机械治疗作为种植体周围炎的基础治疗手段 , 主要包括手工刮治(Grasey刮治器等)、超声系统(Vector系统等)、空气研磨(甘氨酸喷砂等)等 。 机械清创通过降低种植体表面粗糙度、空气研磨、超声洁治等从种植体本身和周围组织两方面进行菌斑清除 。 对于机械治疗是否会对种植体表面粗糙度造成影响 , Persson等研究表明金属刮治器、超声设备工作尖以及喷砂颗粒在使用过程中会导致种植体表面粗糙 , 继而容易导致菌斑聚集和微生物膜的形成 。 而罗英等研究表明 , 在脱落种植体表面经过刮治后再进行喷砂 , 可以进一步降低种植体表面的菌斑和附着物 , 而且不会增加种植体表面粗糙度 。 故对于喷砂治疗是否会造成种植体表面粗糙度的改变 , 还需要大数据的研究来证明 。
基础机械治疗的方式中 , 喷砂的治疗效果表现比较出色 , Sahrmann等在体外模拟种植体周围炎 , 比较Grasey刮治器、超声、空气喷砂三种方法的治疗效果 , 发现喷砂组菌斑去除效果最好 。 JhonG等研究也表明 , 种植体周围炎患者在经甘氨酸喷砂处理后 , PD、BOP及临床附着水平等各项临床指标均有改善 。 SchwarzF等在对喷砂治疗种植体周围炎进行meta分析后 , 发现相比较其他机械治疗方法 , 喷砂治疗可明显改善种植体周围炎的各项指标 。 Renvert等在比较Er:YAG激光和空气研磨对于治疗重症种植体周围炎的临床比对中 , 探诊深度(PD)减少分别为0.8mm与0.9mm , 骨再生量在44%与47% , 研究表明两种治疗方法对于重症种植体周围炎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 但二者疗效并没有明显的差异 。
但是在Persson等比较Er:YAG激光与空气研磨治疗效果的研究中发现 , 在治疗一个月后 , 空气研磨组绿脓杆菌、金黄色酿脓葡萄球菌、厌氧葡萄球菌数量明显减少 。 而Er:YAG激光组耐药具核梭杆菌与具核梭杆菌的数量明显减少 。 两种治疗方式对探诊深度(PD)都有明显的改善 , 减少量分别为0.8±0.5mm和0.9±0.8mm 。 但6个月的疗效评估 , 两种治疗方式都不能有效降低细菌量 , 临床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故喷砂治疗的治疗效果能够肯定 , 但其对于长期疗效的保持 , 还有待提高 。 对于其他治疗方式 , Karring等比较碳纤维刮治器和Vector超声系统的治疗效果 , 发现其二者的治疗效果并无明显差异 。 在该试验中kariing选取了11例患者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探索性研究 , 入选者均为种植体牙周袋大于5mm且暴露种植体螺纹者 。 结果显示 , 单纯使用碳纤维刮治器或超声波龈下洁治对种植体周的清洁是远远不够的 。 但目前缺少大样本和更长期的数据来为此提供支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