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标准|食品企业标准是否必须规定保质期?食品标准中的“保质期”,到底如何理解?( 二 )


1、影响食品保质期的因素
【企业标准|食品企业标准是否必须规定保质期?食品标准中的“保质期”,到底如何理解?】“实施指南”对保质期的释义中有这样的表述:“企业应根据产品生产工艺、自身特性、贮存要求和具体包装形式等确定产品的保质期 。 ”
影响食品品质的因素众多 。 内因有微生物增殖、酶反应、物理化学变化等 。 外因如温度、湿度、氧气、光照等 , 这些因素会影响内因反应的进行速度 。
针对上述内外因 , 企业应采用科学合理的食品工业技术、生产工艺、包装形式和贮藏条件等 , 以期延长并制定合理的食品保质期 。
如 , 水分含量高、蛋白质丰富的食品 , 在适宜的温度下 , 微生物会快速增殖而使食品腐败变质 。 脂肪 , 特别是不饱和脂肪酸在空气中氧气的作用下易氧化 , 使产品氧化酸败 。 针对上述食品特性 , 可选择运用防腐剂、抗氧化剂技术 , 低温工艺 , 超高温、高压、辐照等杀菌及无菌包装工艺技术 , 抽真空、充氮包装 , 适宜的贮藏条件等以延长食品保质期 。
2、确定保质期的方法
在研发食品新产品或对已有产品的配方或工艺改进的过程中 , 由于时间的限制 , 研发人员不可能对每种产品的保质期进行实际的测定 。 因而 , 必须有确定食品保质期的科学方法 。
“实施指南”指出:“企业……可依据加速稳定性实验数据分析、同类产品的长期稳定性实验数据分析以及参考市售同类产品保质期等要素科学制定保质期 。 长期经验也是确定食品保质期的重要参考要素 。 ”
也就是说 , 企业制定保质期可通过查阅文献资料 , 寻找有相同化学变化的同类产品 , 借鉴其保质期数据;依据加速破坏性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 , 经分析计算后 , 推算出食品在预期贮存环境参数下的保质期;长期稳定性实验 , 模拟实际产销过程及环境等因素 , 记录过程数据并分析 , 以确定保质期;企业也可以根据所产产品的长期经验确定保质期 。
另外 , 对上市产品 , 可通过实际货架条件下随机抽取样品的方式来验证保质期 。 对消费者的质量投诉及市场反馈信息进行研判 , 以了解食品保质期的状况等 。
以上文字强调 , 确定食品保质期限 , 是企业的工作 , 而不是政府的职能 。
三、新颁(修)的食品产品标准不再设定保质期限
比较近年来新颁(修)的食品产品标准(包括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国家及行业推荐标准等) , 你会发现 , 修改后的食品产品标准已不再设定食品的保质期 。 这与上文中定义、释义、答复的精神以及食品保质期确定原理是一致的 。 那么在以往制定的标准中为什么会设定保质期?而新颁(修)标准却无保质期规定?
在经济发展的初期 , 食品工业技术亦欠发达 , 无论在食品原料的选择、生产工艺水平、食品科技发展、生产人员素质、企业的质量安全体系管理等都不能满足高标准食品产品的生产 。 此时期食品的生产往往满足社会对量的需求(解决温饱问题) , 而非质的满足 。 这一时期的食品产品 , 品质良莠不齐 , 粗制滥造不乏其类 , 在此情况下 , 国家必然会制定强制性的食品保质期限 , 以保证食品的质量 , 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 并以此促进食品工业的工艺革新、食品科技的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 , 以达更高的食品品质 , 满足社会需要 。 保质期的设定和标签强制标示 , 给消费者以心理预期 , 增加食用安全感 。 因而 , 此时期规定的食品保质期应理解为最低的时限要求 , 即最短应达到的期限 , 达不到该期限即为不合格产品 , 不得生产 。 相反地 , 保质期限相对较长 , 应证明该产品的品质更好 。
如:2001版《啤酒》标准GB4927-2001中规定 , “4.5.1、瓶装、听装(生、熟)啤酒的保质期不少于60天 , 桶装(生、熟)啤酒不少于30天 。 4.5.2、鲜啤酒的保质期不少于5天 。 4.5.3、生产企业可根据啤酒种类、企业自身技术条件和市场营销情况 , 分别按照4.5.1-4.5.2规定 , 在标签上具体标注产品的保质期” 。 由此可见 , 表述中均有“不少于”字样 , 表明所设保质期限为最短期限 。 换句话说 , 在食品标签保质期项标注的期限长于标准中确定的保质期期限是符合标准规定的 , 合法的 。 同时“4.5.3”的规定 , 实际上赋予了企业确定具体保质期限的自主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