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画家左顿专访:艺术世界探险者( 二 )


人性是值得用艺术去表现的永恒话题 , 也是我的艺术的一个灵感来源 。
现在我理解为什么你的作品中有一些落款“作于桃花源” , 因为你对纷争、矛盾和名利都看开了 , 看淡了 , 有一种“世外之人”的视角 , 是吗?
的确 , 我知道什么对我重要 , 什么不重要 。
我对物质和生活体验的要求非常低 。比如别人说哪个国家特别美 , 你去看看 , 我没有太大兴趣 , 因为我觉得自己头脑里面就有世界 , 更有许多不存在于现实世界的内容 。类似于想象力 , 但是又超过想象力 , 反而像是另一种现实 。这个精神世界就是我的桃花源 , 我不需要通过其他外在的环境来补充灵感 。
但我也不是“闭门造车” , 我的画有时代感 , 正是因为我有我所关心、所关注的内容 , 我有取舍 。
多数人都在给生活做加法 , 想要更多的东西 , 像蝜蝂一样 , 不管有用的没用的都往身上背 , 好像拥有了很多 , 又感觉什么也没拥有 , 还缺很多很多 。而我在给生活做减法 ,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就够了 。
【画家|画家左顿专访:艺术世界探险者】画家|画家左顿专访:艺术世界探险者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左顿作品 盛宴 2020)
你刚才说不断去探索艺术世界 , 呈现出变化的画风 , 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景 , 可以理解为具有持续创新精神吗?
不是的 。创新具有很强的目的性 , 而我的变化不是刻意的 , 不会为了不同而不同 , 它是自然的 , 就像探险者在一个地方久了之后很自然要往前走 。
我认为一个艺术家根本不需要考虑创新的问题 , 不需要为了特别而特别 , 他只要顺着自己内心去画 , 出来的东西自然就是与众不同的 。画如其人 , 有一百个个性之人 , 就有一百种不同的画 , 画就像人一样是带着性格来的 。
潘天寿的画是霸悍的;李伯安笔下人物的生命力振聋发聩;法国的一众画家同属“印象画派” , 但各个不同 , 稍微学习一点鉴赏 , 哪幅画是谁画的都是一目了然的 。
什么人就能画出什么画 , 根本不会共用一套艺术语言 。所以画家创作本无所谓创新不创新 , 遵循内心去画就行了 , 很难“撞衫”的 , 假如撞上的话估计就是受外界影响太大了 , 丢了初心 。我自己以前就是受外界影响太大了 , 有过模仿 , 几经转变才慢慢清空了杂质 , 回归到自性 。
那么你平时看到很多人画的画都差不多 , 不是因为中国画的画法就这些 , 而是因为这些人根本没有了自己的个性和想法 , 不约而同去模仿了一套门槛低的画法 。
7、外行看热闹 , 内行要去看门道 。左顿老师 , 能不能简要介绍一下你的作品有哪些独到的画法?
绝大多数画家的创作过程是先在头脑中画完 , 然后再把头脑中画好的给拿出来 , 画的结构、布局都在心里先成型了 , 主要对象的位置都有着落了 , 再去下笔 。但我的创作过程是逆向的 。
我画画的时候 , 心里只有一个描绘对象和一个主题 , 比如说我打算画个什么人或者画只什么鸟 , 仅此而已 , 没有其他的规划和设计 。人体比例是什么 , 鸟翅膀放在哪 , 这些都是未知的 , 没有设计和构思就去下笔了 。我所要把握的只是一个符合主题的基调 。在作品完成之前我自己并不知道成品的样子 , 画完才知道 , 所以是逆向的 。
所谓落笔无悔 , 线走到哪就是哪 , 墨走到哪我跟到哪 。一笔下去 , 笔墨的走向是随缘的 , 而我要根据随机出来的效果去变通 , 去快速衔接推进 。前一笔的结束给了后一笔一个起点 , 而后一笔的终点在哪 , 又是随缘 。实际过程几乎是没有停顿的 , 要气息连贯地循环这个步骤 , 一口气完成 。
8、听起来很难控制 , 为什么采用这么特殊的画法?
用这个画法 , 就不要去想控制 。这个画法风险很大 , 线条如果走得不顺眼 , 根本没法修修补补 , 考验的就是能不能“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