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五名农民工的就业之变
五名农民工的就业之变
阅读提示
【工人日报|五名农民工的就业之变】有人在东南沿海工厂打工 , 遭遇企业产品滞销;有人为了生计东奔西走 , 没有稳定收入;有人工资虽高 , 却远离家人无法照料……农民工外出务工遭遇的这些难处 , 在家乡提供的机会下迎刃而解 。 创办农民工返乡创业园 , 解决启动资金和土地难题 , 在创业就业的不同阶段给予补贴 , 这些措施激发出农民工为家乡创造价值的内生动力 。
重庆城口县庙坝镇香溪村村民牟桃春 , 家里有两个老人 , 带着两个孩子读书 。 夫妻俩外出打工 , 为两个孩子赚取生活费和学费 。 但是这几年打工不景气 , 去年牟桃春在福建电子厂做了3个多月 , 结果工厂因为产品滞销发不出工资 。
去年暑期 , 牟桃春回乡抢收庄稼 , 参与返乡创业园组织的就业招聘 , 成功地在创业园中的天宝药业找到一份药材研磨工作 。 目前 , 牟桃春平时在天宝药业赚钱 , 周末带孩子 。
这个重庆最偏远的区县 , 目前已经累计吸引2000多名外出务工人员带着项目、资金、技术返乡创业就业 , 成立具有一定经营规模、一定带动能力的市场主体50多家 , 带领全县1.6万余农户 , 通过基地种养殖业 , 招录企业就业、自主创业就业等渠道 , 实现稳定增收致富 。
这些农民工是如何实现从外出务工到家门口创业就业的转变?近日 , 采访人员采访了几名农民工 。
返乡创业园筑巢引凤
“感谢镇里创办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园 , 把我回乡挣钱的愿望实现了 。 ”牟桃春高兴地对采访人员说 。
据庙坝镇返乡创业园工作人员介绍 , 农民工返乡创业园 , 计划总投资300万元 , 自开园以来已投资80万元 。 租用场地面积6000平方米 , 能同时容纳60户企业入驻 。 现已入驻企业33户 , 可直接带动就业500人 , 入驻企业总投入达1500万元 , 注册资本总额达5568万元 。
创业园企业为返乡农民工带来了工作岗位 , 返乡农民工同样为创业园企业创造了价值 。
庙坝镇罗江村尖角梁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何泽有 , 过去为了生计到处打工 , 食品加工厂干过 , 钢铁冶炼厂干过 , 也到福建出海打渔 。
2018年 , 何泽有听说老家庙坝镇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 , 毅然回乡加入创业大军 , 在政府农业部门的帮助下开办了尖角梁生猪养殖合作社 , 通过两年多的养殖技术升级 , 雇佣了3名返乡农民工和贫困户人员 , 合作社年出栏生猪300头 , 年产值70万元 。
朵朵香菇如花绽放
“40岁以前在外面打工 , 干过很多活 , 后来我想 , 打工就算工资高一点也是帮别人赚钱 。 2010年 , 村里有村民开始种香菇 , 我发现村里土地平坦、水源充足、交通方便 , 而且全县菜市场的香菇都是靠外地运输 , 政府又大力支持 , 于是萌生了返乡创业的念头 。 ”胡传平说 , 种香菇虽然辛苦了一点 , 但赚的钱都是自己的 , 种得好的话比打工赚钱 , 且不用东奔西跑 。
“这里很适合种香菇 , 我租了近30亩地 , 现有香菇近5万棒 , 收入不错 。 ”在城口县高观镇施礼村 , 惠康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法人胡传平说起自己的香菇事业 , 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
胡传平说 , 此前村里的一些家庭小规模生产香菇 , 但前景不怎么好 , 主要原因是经营相对分散 , 没有形成具有规模的集中销售模式 , 很难形成稳定的市场供应量;没有掌握科学的种植技术 , 生产管理水平比较低 , 出菇率和香菇的质量都不高 。
去年2月 , 胡传平拿出在外打工的20多万元积蓄 , 在高观镇施礼村承包近30亩土地 , 聘来6名员工 , 建成生产香菇大棚12个 。 随即 , 挂牌成立城口县惠康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我种的香菇 , 从来不施化肥 , 用有机肥料 。 ”胡传平说 , 正是因为不用化肥、农药 , 所以香菇卖相好 , 营养价值高 , 吃着放心 。 去年 , 平均每个菌棒的产量是3斤鲜菇 , 5万个菌棒至少能出产15万斤 。 按照4元每斤的市场批发价格 , 毛收入近60万元 , 除去每个菌棒成本1.5元左右 , 全年纯收入可达50多万元 。
“政府帮我解决启动资金和土地 , 还主动联系镇属学校食堂等销路 。 ”胡传平介绍 , 香菇基地的鲜菇产量较大 , 多数鲜菇是往县城蔬菜市场批发 。 由于鲜菇的保质期比较短 , 鲜菇的市场需求饱和时 , 他就购置烘焙设备、引进加工技术 , 对鲜菇进行加工烘焙 , 加工成干菇 , 装袋销往外地 。
谈到未来 , 胡传平表示 , 他一方面将扩大香菇的生产基地 , 一方面将建成香菇生态观光园 , 让游客亲临现场 , 体验种菇、采菇的乐趣 。 其次 , 通过基地的作用 , 全面带动乡亲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 , 增加平菇、金针菇等珍稀菇种的生产 , 让更多的群众发财致富 。
归雁经济呈泉涌之势
集“老、边、山、穷”于一体的城口县 , 75%左右的耕地为倾斜25度以上的坡地 , 且多为“巴掌田”“鸡窝地” , 该县通过抓好回引、留住、发展、带动四个关键环节 , 巧用大巴山“山、水、谷、林”等乡村元素 , 大力发展归雁经济 , 产业发展已呈泉涌之势 。
“走南闯北在外打工多年 , 如今回家开办起了酿酒厂 。 ”在城口县蓼子乡当阳村 , 听着王守毅娓娓叙述 , 他返乡创业不仅实现了农产品就地加工 , 还利用“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 , 帮助本地贫困户发展中药材 , 收购玉米 , 形成了一条以酒产品为主导的产业链 , 带动当地群众致富增收 。
而在该县庙坝镇排山村150亩的双金山地鸡养殖基地 , 采访人员看到这里红冠黑羽的山地鸡数只一群 , 或在山林间跑动 , 或在路边、树上歇息 。 指着成群的山地鸡 , 基地经理、返乡创业的周其双说 , 正是靠着这些山地鸡 , 他才有了一份稳定发展的事业 。
如今 , 周其双的基地里每年可出栏1.2万只山地鸡 , 加上从附近农户收购来的 , 基地里每年可卖出3万只山地鸡 。 按照每只4斤、每斤25元计算 , 每只山地鸡至少可卖100元 。 “供不应求 , 不少都销往陕西、四川等地” , 仅去年一年 , 他的纯收入就达到了18万元 。
“为鼓励农户扩大养殖规模 , 政府在养殖的不同阶段都给予了补贴 。 ”城口县扶贫办副主任冉孟贵介绍 , 基础设施建设阶段 , 农户修建鸡舍政府给予每平方米40元的补贴;每建一个育雏室补贴1000元;购买孵化机等设施再补贴50% 。
目前 , 排山村3963户农户中 , 有1462户养殖山地鸡 , 年均出栏达20万只 , 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 。
李国
推荐阅读
- 饮食|因一盘菜入ICU?糖尿病人怎么吃?药师推荐:最佳饮食前五名
- 农民工工资|商丘市住建局关于办理退还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的公告
- 农民工工资|郑州通报一公司拖欠农民工工资:同意支付却无进展
- 工人日报|老板拖欠贫困户工资12万余元拒不支付,被判刑
- 工人日报|快递企业加快搭建防火墙 专家:技术易得 “内鬼”难防
- 工人日报|劳动关系还是劳务关系,不是一纸协议说了算
- 工人日报|老板拖欠贫困户工资获刑 退赃次日农民工领到工钱
- 工人日报|兼职外卖员送餐中逆行撞伤人,谁来担责?
- 明日方舟|【明日方舟】五名回费先锋的横向评测
- 工人日报|工作了10年却没有五险一金?几字之差,待遇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