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从长安的千年商业史,浅谈商业与国家的关联( 二 )


五代重修长安城时 , 兴建了最大的市场——北市 。这个市场位于景风街、安上街、含光街几条主要街道的交汇之处 , 里面以货物种类的不同而分成若干个“厢” , 比如卖皮货的皮厢 , 卖布匹的布厢 。城内还散布着各种小型的市坊 , 商业市场和居民区已有溶为一体之势 , 比如如卖药的药市就散落在朱雀门一带 , 酒市药市西侧大街附近 。还有关乎老百姓日常生活的菜市、粮市、油市 , 更是与居民区杂相而处 , 老百姓购买商品更加方便 。
五代宋元时期是长安始于隋唐的坊市制消亡的一个时期 , 这也是城市商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 也是长安复兴的重要标志 。
商业|从长安的千年商业史,浅谈商业与国家的关联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长安城的大明宫
盛唐时期 , 长安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 , 商业十分繁荣 。但唐末到五代的战乱让长安变成了一片废墟 , 长安的商业跌落到了谷底 。长安城内的建筑、道路特别是人口遭受极大的破坏 , 正如《秦妇吟》中所说:“长安寂寂今何有 , 废市荒街麦苗秀 。百万人家无一户 , 破落田园但有蒿 。”这是这一时期长安的真实写照 。
北宋建立后 , 随着天下安定 , 长安和其他饱经战火的城市一样 , 社会经济开始复苏 , 但商业的复兴并非一朝一夕能够成功 。
由于五代时期 , 各个政权税赋十分繁重 , 经商者无法营利 , 商业也无从发展 。以人人都要食用的食盐为例 , 后晋石敬瑭时 , 将长安居民分为五等 , 每户缴纳盐税从二百文到两千文不等 , 并且几乎年年增税 , 从盐商到普通百姓 , 一斤盐要交三道税 , 许多居民只得淡食 , 商业无从谈起 。这些政策将商业活动限制得死死的 , 除了掌握权力的上层贵族外 , 普通人根本无法经商 , 只有任凭那些贵族垄断 , 商业一片萧条 。
北宋初期 , 长安“民亡储蓄 , 十室九空” 。宋人写于此时的《游长安》上说:“人游曲江少 , 草入未央深” 。盛唐时期 , 长安有一百余万人 , 常住人口不少于80万 , 北宋初期仅存数万家 , 人口不过十万 。随着天下安定 ,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 , 关中平原社会经济有了一定的恢复 , 长安的商业也显示出了生机勃勃的气象 。
【商业|从长安的千年商业史,浅谈商业与国家的关联】宋神宗时期 , 长安已有二十二万余户 , 宋徽宗时增加到二十五万户 , 经济也恢复得很快 。陕西“连岁大稔” , 农业连年丰收 , 粮食储量的增加又催生了人口的增长 , 长安的商业也迎来了春天 。长安作为一个特大型城市 , 地理位置优越 , 是北宋重要的物资交流和商品交换基地 。货物的大量涌入又使得商业的规模越来越大 , 政府收取到的税收也越来越多 , 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
据《宋会要辑稿》记载 , 北宋熙宁四年 , 长安商业税总额为五万余两 , 五年后增加到近十万两 , 虽不及首都开封 , 但在全国仍处在前列 , 仅次于南京、扬州等少数城市 , 高于另一著名城市洛阳 。
商业|从长安的千年商业史,浅谈商业与国家的关联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北宋时期 , 长安的商人总数已有一万余人 , 一些小商人已经无力承担长安昂贵的店铺租金 , 他们在朱雀门外聚集 , 形成自由市场 , 号曰“草场” , 与今天的露天市场比较想相像 。草市的规模很大 , 长约二里 , 宽也一里有余 , 是当时西部地区最大的露天集市 。北宋政府鼓励商业 , 将一些专门在长安草市经商的商人户口纳入长安户籍 , 纳入长安的乡保 , 鼓励他们在长安从事商业 。
长安市场上可以说商品种类齐全 , 应有尽有 。上至高档奢侈品 , 下至日常用品 , 都能在长安市场上找到 。特别是深入各国居民坊内的商店 , 商品高中低档 , 品种繁多 , 囊括了市民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 。而在高档的朱雀门外大型商业街上 , 各类奇珍异宝、化妆品、奢侈品也是门类齐全 , 只有你想不到的 , 没有你买不到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