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名中的冷知识( 二 )
明代北京坊巷图(选自(明)张爵《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四人名地名总相宜以人名命名地名在世界是通例 , 北京亦是如此 。 据《北京的胡同》介绍 , 北京“直接以人名命名的胡同儿就有百十来条 。 既有以民族英雄名字命名的 , 也有几朝的历史人物、达官贵人 , 还有不少平民百姓、小商贩、小手工业者名字命名的 。 ”其实在明清时代 , 与人名有关的地名少有具体人名 。 尤其在官本位占统治地位的社会 , 地名很少有老百姓的真名实姓 , 有的以达官贵人为主 , 如什么马大人、班大人胡同等 , 普通百姓大多记的是绰号及所从事的行业名 。 明代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中 , 就有一些与人名有关的地名 。 书中所列的人名很耐人寻味 。 如唐神仙胡同的唐神仙 , 可能是个绰号或外号 。 汪纸马胡同是以制作“烧活”的工匠命名 , 后来汪纸马演变成汪芝麻 , 与人名无关了 。 罗纸马胡同、何纸马胡同大概也是这个意思 。在书中确实记述有真名实姓的地名 , 但是姓名之后加了个家字 。 如耿喜家胡同、陈昂家胡同、史刚家胡同、李浩家胡同、李友家胡同、安成家胡同、陈信家胡同、刘汉家胡同等 。 由于是名不见经传的人物 , 在清代的《京师坊巷志稿》中就不再出现 。 那些直呼姓氏的胡同 , 像今天已经消逝的崔姥姥胡同、刚太监胡同、杨刀儿胡同、姚铸锔胡同、杨狗头胡同、沈篦子胡同、盛老儿胡同、张善家胡同等 , 都是有典故和故事的 , 虽有姓无名 , 但也是历史史料 。民国之后 , 全国许多城镇都出现了以革命先驱孙中山命名的街道 , 也有以抗日英雄张自忠、佟麟阁、赵登禹命名的街道 。 北京是首都 , 有人会问怎么不像上海、天津、武汉、广州等大城市有中山路呢?其实历史上北京有中山路 。 北京中山路是北伐胜利之后才出现的 , 据《燕都丛考》等史籍记载 , 北京的中山路是东西走向 , 是长安左门至长安右门一线 , 长不过千米 。 北京的中山路是真正的路 , 两旁既无民宅又无商户 。 在中山路出现的同时 , 北京还曾有中华路 , 即从中华门(大明门、大清门)至长安街一段 。 上世纪50年代扩建天安门广场和拓宽长安街 , 中山路与中华路不复存在 。顺义有以中山命名的东、西、南、北四条大街 。 通州区有中山街 , 也与孙中山有关 , 还有佟麟阁街和赵登禹大街 。五谐音地名妙趣多从古代到近现代 , 北京对地名的改动一直没有停下来 。 其中重要的改动是利用谐音、转音将地名文明、雅化 , 使其更符合首都的文化形态 。 改地名往往出现在“改朝换代”之际 , 民国之后有两次改地名 , 但范围不大 , 影响也不大 。 1949年之后也改动了一些地名 , 如清除了有迷信色彩和反动内容的地名 。 1965年又系统改动 。 改革开放后 , 在地名上也“拨乱反正” , 大多恢复了原貌 。利用谐音或转音改地名是智慧的表现 。 现今的北京人都知道高义伯胡同是狗尾巴胡同、抽芬厂是臭粪厂、礼士路是驴市路、高卧胡同是狗窝胡同谐音过来的 。 还有人知道王广福斜街原来称王寡妇斜街 , 大觉、小觉胡同原是大脚、小脚胡同 。 至于屎壳郎胡同改为“时刻亮”的事 , 知道的人也不少 。谐音、转音地名在今天的东西城最多 , 主要有棺材胡同改光彩胡同、追贼胡同改垂则胡同、苦水井改福绥境、鸡爪胡同改吉兆胡同、臭水河改秀水河、臭皮胡同改寿比胡同、粪厂大院改奋章胡同、烧酒胡同改韶九胡同、闷葫芦罐改蒙福禄馆、裤子胡同改库资胡同、裤裆胡同改库藏胡同、野鸡大院改叶家大院、大小砂锅胡同改大小沙果胡同、牛蹄胡同改留题胡同、劈柴胡同改辟才胡同、轿子胡同改教子胡同、打动巷改大吉巷、打狗巷改大沟沿、找子营改枣子营、石虎胡同改珊瑚胡同、猪营改珠营、牛血胡同改留学路、鬼门头改为贵人关、兔儿山改图样山、猪市口改珠市口等等 , 例子很多 。用谐音改地名改得好的很易让人们接受 。 但有些改动则让人不敢恭维 , 像民国期间将牛街的熟肉胡同改为输入胡同就很令人费解 。 北京的地名多为具象 , 很少有抽象 , 虽输入与熟肉音相似 , 但改得不贴切 。 像羊尾巴胡同改“洋溢”胡同 , 也是这种毛病 , 太抽象了 , 因为“洋溢”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利用谐音改地名有一定局限性 , 因此改地名最多的是彻底大改 。 李阁老胡同改力学胡同、阎王庙街改迎新街、王八坑改手帕胡同、菜帮子胡同改白庙胡同、饽饽房改博学胡同、六铺炕改青年湖西里、千佛寺胡同改千福巷、锣锅巷改锣鼓巷、马杓胡同改民安东巷、送姑娘胡同改颂年胡同等 。 旧京有四五处胡同称老虎洞 , 后来都改得比较文雅 。 民国期间将清末的坟拿儿路、英国路、协和路合并称正义路 。 当年王府井、台基厂都曾有洋名 , 先是称莫里逊路 , 后来称马可·波罗路 , 在1947年后改回原名 。
东城区安定门街道北锣鼓巷摄影 孔繁纲六京城有四个妞妞房自元代在大都建都城以来 , 各个朝代都会增加、调整、更改和消失一些村庄与街道 。 而一些今天已消失的地名 , 同样也是一个时代的反映 。 如近代消失的妞妞房(胡同)就是例证 。 《京师坊巷志稿》和《燕都丛考》等典籍中 , 记载了清代北京的四个“妞妞房” 。妞妞是北方地区 , 尤其是北京地区对小女孩的昵称 , 听着就很温馨、亲切 。 但妞妞房则是另一回事了 。 东城景山地区的东板桥西巷曾称西妞妞房胡同;东华门地区的骑河楼南巷称妞妞房 。 西城府右街地区有南妞妞房;厂桥地区的爱民三巷曾称北妞妞房 。 四个妞妞房都离紫禁城不远 , 不难看出妞妞房与皇家的关系 。 据《北京市东城区地名志》在解释骑河楼南巷妞妞房时称:“据传 , 此地为清朝宫女居住之所 , 故名”;在解释东板桥西巷妞妞房时称:“据传 , 明朝时由外地送来的民女 , 先在此地训练 , 然后送进宫去 , 故此地称妞妞房” 。这四个妞妞房的消失或改名称都是1965年的事 。 在清宣统年前 , 清宫“选秀”每三年一次并没有中断 。 按清代的典制 , 清代皇帝的后、妃主要来源于秀女 , 每三年在八旗内部挑选一次 。 史载 , “凡八旗女子 , 不论是属于官员或兵丁的家庭 , 及岁时均应报部应选” , 当年已形成了一套完整制度 。 应选的秀女年龄在十一岁至十六岁 , 而且“凡未经选阅的 , 不得私自相聘嫁” , 否则“违者交部治罪” 。 因秀女来自全国各地 , 来京后便集中住在妞妞房里 , 由太监和老年宫女做些基本调教和训练 。 妞妞房就是为选秀女服务的 , 为此西城区还曾有秀女胡同 。秀女与宫女不是一回事 , 宫女是留在宫中侍候人的使女 , 而秀女则是为皇上及其子孙、近支王公配亲用的 , 故而对秀女挑选很严格 。 人们从电影或电视剧中看到选秀女的情节是一个个秀女花枝招展 , 穿得花花绿绿 , 好像在选美 。 殊不知 , 主导选秀女的是后妃们 , 她们不会去选竞争对手 , 很多时候是在“选丑” , 中选的往往是些其貌不扬的人 。在东板桥妞妞房附近 , 还有地名与清宫有关 , 即吉安所右巷、吉安所北巷、吉安所左巷 , 这三个地名都与吉安所有关 , 不过 , 吉安所北巷原称铁匠营 , 1965年才改成吉安所北巷 。 今天有人认为吉安所是宫女死后“以衾被从宫中裹出 , 于此殡殓”之处 。 清代有不少女子的命运是悲惨的 , 她们被选中秀女后成为后妃的机会很少 , 宫里品级低的女孩选中后就当了宫女 , 生老病死全操控在帝后和太监手中 , 病死后在吉安所暂时停放几天 , 就被送往阜成门外的倒影庙埋葬 , 倒影庙又有静乐堂之称 。 在吉安所附近有安乐堂胡同 , 清代是安置生病太监的地方 , 名字与吉安所一样 , 很好听 。 不过 , 去过安乐堂的太监大多回不去宫里 , 死后则埋在恩济庄了 。 如今 , 倒影庙、吉安所、安乐堂都消逝在尘埃之中了 。后记北京地名如果一一加以钩沉、考证和溯源 , 将是一项很大的工程 , 也是有趣的事 。像诸如北京城的外地地名(苏州街、山西街、四川营、陕西巷、蒲州馆……);北京以忠孝仁义善为名的地名;以花草鱼虫命名的地名;北京有颜色的地名(红土庙、青塔胡同、白堆子、蓝靛厂、黄瓦门……);以及已化为历史烟云的寺庙、衙署的地名(大佛寺街、弘善寺、兵部洼、户部街、理藩院夹道……)和一些有“怪味”的地名(奤夿屯、醉葩胡同、大耳胡同、嘎哩胡同、嘎嘎胡同、五根檩胡同、迎门冲、怪村、岢屯……)等都是有意思的话题 。那些以市场、商品、食物命名的 , 以建筑物和名胜古迹命名和地形景物河湖命名(八道湾、十八半截、三里河、七里渠……)等也使北京地名更加丰富多彩 , 如认真挖掘 , 对丰富北京文化较有意义 。
推荐阅读
- 期货市场|前三季度我国期货市场成交同比增长超四成
- 川普口中的新冠奇蹟藥 研發自墮胎胎兒的腎臟
- 贾冀豫~北京副市长陈刚贪污1.288亿也死不了
- 雪舞寒天刀出鞘|北京骑士市区飙车压弯失败冲上人行道,撞上路边商贩致其双腿骨折
- 英国外交官威妥玛眼中的晚清政府——
- 中国经济内虚 北京楼市一叶知秋
- 人民网|长春:秋菜来了!买了吗?【图】
- 光明网|一日穿遍四季衣 | 图集
- 地铁吸烟被拘:惩戒“黑暗缺德症”,是个好案例
- 地理意义上的精神坐标——小说《大河人家》中的家园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