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文与张金哲的百岁人生( 五 )

  “医乃仁术” 。 其实张金哲心心念念的 , 是医生、护士、医学研究者怎样把工作的着眼点 , 更多地放医学、医疗的人性化上 。 其实当年搞发明、炼“金手”、对付疑难症的各种手术新发明、合理高效开发使用病房病床……都是顾完孩子顾家长的至善之举 。

  由此可见 , 医学人文在张金哲的医学生涯中从来不是虚无的说教 , 而是他坚守的职业行为 。

  从医70多年 , 张金哲一路创新 , 同时也一以贯之地恪守自己定的老规矩 。 比如在接诊时 , 对每个病人起身相迎、起身相送;手诊前先洗手 , 把手搓热再接触患者皮肤;比如在自己的白大褂的左胸前 , 用粗笔写上“外科张金哲” , 让患者(家属)一目了然 , 消除陌生感 , 建立平等关系和亲近感;还包括信奉《克氏外科学》扉页上印的和患者“先交朋友再做手术” , 等等 。

  他的小患者及家属一代一代的至少也三代有余了 , 回忆总是会夹带着画面:他变小魔术边逗孩子边问诊;还有“三分钟口才”和“衣兜里飞出的小纸条” , 前者是医患快速有效沟通的本领 , 后者说的“小纸条”是为小患者家属准备的 , 每条不过50字 , 扼要、通俗地释义一种常见病 , 不光是为了让对方弄个明白 , 有实物收获感 , 更是为了增效省时 , 看更多的病人 。 说白了就是肯花掉自己的时间 , 节省有限的诊疗时间 , 让患者得到更多 。

  直到90岁以后出诊 , 老先生还会这么做 。 他认为医生首先要尊重患者 , 这是最重要的 , 成人世界是这样 , 儿童的世界也是这样 。 即使在他担任副院长、社会职务最多的时期 , 也是要求自己再忙也不能耽搁出门诊 。 实在不能出诊 , 必提前向已经约好的病人说明情况 , 更改日期 。

  关于医学人文这个大题目 , 是笔者在与张金哲先生的邮件往来和有限次的见面中聊得最多的 , 如下归纳整理 , 以飨读者 。

  ——现代医学多是从动物实验来的 , 往往会滤掉许多人性的特点 , 而做医生这一行不能只讲生物医学 , 必须要有医学人文的思想 , 就是要找回丢失的人性 , 在生物医学中融入和凸显人的特性 。

  ——医学乃人学 , 必须要服从人性 , 从人的本能需要以及社会需要出发 。 正如现在人们吃饭并不只是为了饱腹 , 不会为了满足体能而吞食一堆营养素 , 而更多的是要追求美食的享受和文化 。 过分迷信实验、数据、模型 , 而把“人”丢了 , 这是现代医学发展的主要偏差 。

  ——医生不是验尸的仵作或兽医 , 把尸体和动物的经验直接使用于人给人治病 。 医学必须体现出对人、对生命个体的充分尊重 。 古老中医讲“扶正祛邪” , 目的也不只是为了除病(祛邪) , 大前提是要让人活得健康(扶正) 。 所以必须要把病人真正当人 , 并且当友人 , 让病人见到医生能得到一份安慰和信心 。 去查房招呼不打过去就掀病人被子 , 我看不惯 。

  ——无论水平多高的医生 , 永远都是服务者 , 除了考虑治疗 , 还要从预后、经济承受能力等方面为患者考虑 , 多一点耐心 , 用最简单的方法、最便宜的药治好患者的病 , 而不是借口“生命无价” , 就让患者选择那些仅微小改变 , 却成倍加价的新药 。 对治不了的病要帮助患者计划少花钱 , 少受罪 , 避免人财两空 。 对那些患实体恶性肿瘤的小孩子 , 治病和疗心永远同样重要 。

  这些见解朴素而震撼 , 精诚至善 , 令人泪目 , 特别是在优质医疗资源还很缺乏的当下 。 这也是张金哲在百岁之年仍然在为之努力的事情 , 包括他“约贾立群 , 会王焕民” , 更多是在叮嘱、强调在专业队伍中传播医学人文思想精神的意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