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老牌制造企业的“工匠神话”为何最终破灭?( 二 )

那些老牌制造企业的“工匠神话”为何最终破灭?
量的压力:工匠神话的破灭尽管日本制造业在1970年代以后凭借优良的品质赢得了市场与尊敬 , 引发了全世界向日本学习的热潮 , 并成功地建构了工匠神话来强化日本制造高品质的形象 , 但是 , 日本制造业全面进击的黄金时代在1990年代便结束了 。 进入21世纪后 , 若干丑闻的曝光也宣告了工匠神话的破灭 。 然而 , 并不是只有日本的工匠神话破灭 , 德国、美国的老牌制造企业亦未能幸免 。 究其原因 , 量的压力所导致的残酷市场竞争 , 侵蚀了质的原则 , 而人的惰性与投机性 , 以及由此带来的制度的不稳定性 , 如历史上反复出现过的那样 , 再一次产生了不良的结果 。1962年创立的日本街道工厂小林研业 , 就非常深切地感受到了量的竞争带来的压力 。 该公司位于日本新泻县燕市 , 当地有90多年的汤勺、烹饪用具等器具的研磨加工历史 , 拥有一批技能高超的工匠 。 小林研业曾经为美国苹果公司的iPod音乐播放器研磨机器背板的镜面 , 可见该公司拥有不俗的技艺 。 实际上 , 在1990年代前半期 , 小林研业的业务主要是研磨真空焖烧锅的内锅 , 并几乎垄断了该项业务 , 每个月能研磨40万个内锅 , 经营高峰期年销售额超过了1.1亿日元 。然而 , 1997—1998年 , 中国制造的低价产品很快普及开来 , 日本的真空焖烧锅厂家不得不废除了不锈钢部门 , 小林研业也连带受到影响 。 该公司的创始人小林一夫为此专门跑到上海调研了中国的研磨厂 , 看到中国工厂的生产线两边坐着50名左右的工人 , 以分工化的方式麻利地工作 , 他得出的结论是:“哎 , 这样的话 , 即使我们四五个人如何努力研磨也毫无胜算啊……”回国后小林一夫就放弃了厨具类业务 , 将投资了大约4000万日元的设备全部处理掉了 。 [11]于是 , 小林研业开始为富士通的关联企业研磨笔记本电脑的主机外壳 , 后来又为苹果公司研磨iMac产品的支架零件 。 但该项工作持续了一年之后 , 就被转移到人工费低廉的马来西亚 。 不过 , 小林研业又接到了研磨iPod背板镜面的工作 , 而包括小林一夫在内 , 整个企业只有5名工匠 。 [12]可是 , 残酷的现实是 , 一旦中国企业掌握了“研磨的要领”与“品质管理”之后 , 苹果等厂商就会将所有的研磨加工工作都转移给中国的工厂 。 小林一夫便经常对他的工匠们说:“今后不会再有获取纯利润的量产品的工作了 。 日本国内的工作仅仅限于中国无法完成的小批次高难度订单 。 ”[13]虽然小林研业努力以技艺来进行竞争 , 但也只能被排挤到注重高品质的细分市场里 , 无法从大批量产品的市场中获利 。 这就是进入21世纪后日本具有工匠传统的小型制造业企业的生存实态 。 而量的压力不仅令日本的小企业感到生存困难 , 也同样压迫着日本的大企业 。 然而 , 一批日本的大企业面对量的压力 , 采取了欺诈与投机行为 , 戳破了苦心经营数十年形成的工匠神话 。2017年10月8日 , 日本第三大钢铁企业神户制钢承认长期篡改部分铝、铜制品出厂数据 , 冒充达标产品流向市场 , 其波及的客户达近200家企业 , 而使用其非达标品作为原料的不乏丰田汽车、新干线、日本国产喷气式支线客机等日本知名产品 。 据报道 , 神户制钢的涉事工厂在产品出厂前就已经发现某些方面不达标 , 却在产品检查证明书中修改强度和尺寸等数据 。 [14]一时间 , 舆论哗然 。 最为令人震惊的是 , 神户制钢副社长梅原尚人提到 , 部分产品从10年前开始就一直沿用篡改后的数据 , 篡改数据也并非个别人所为 , 而是获得管理层默许 , 是公司整体性问题 。 至于篡改数据的原因 , 系“迫于按期交货的压力” 。 [15]神户制钢创立于1905年 , 曾接受海军工厂的技术指导 , 自1915年后发展迅猛 , 1921年资本由最初的140万日元扩充到2000万日元 。 [16]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 经过调整 , 神户制钢的生产稳步扩张 。 图5-1为1955—1973年神户制钢的粗钢产量 。那些老牌制造企业的“工匠神话”为何最终破灭?
图5-1:神户制钢的粗钢产量(1955—1973年)资料来源:整理自株式会社神户製鋼所:《神户製鋼70年》 , 第106页 。毫无疑问 , 神户制钢也属于二战后崛起的日本制造业企业之一 。 神户制钢的老员工光井二雄在1970年代曾这样回忆:“时光飞逝 , 转眼已经是第39年了 。 从我进公司开始就一直生产铜管(只干过这个) 。 我回忆起了 , 在1953年还没有建立工程管理制度之前 , 我一个人负担着整个工程管理的责任拼命工作的场景 。 战前我们还在使用手工的工具 , 和今天完全不能比 。 现在我们的设备好了 , 也能生产出好的产品了 。 ”[17]这段回忆反映了神户制钢的铜管生产经历了机械化的制造方式变革过程 , 也反映了企业的管理制度是逐渐完善的 , 还折射出企业老员工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 。 因此 , 神户制钢完全可以被视为日本工匠神话的一个代表性企业 。 然而 , 据2018年第三方机构的调查 , 早在1970年代 , 神户制钢数据造假的问题就已经出现了 。 [18]而那时 , 神户制钢正处在上升期 , 整个日本制造业也因为有神户制钢这样的优质企业而能够去建构工匠神话 。 正因为如此 , 当神户制钢曝光了长期系统性质量造假的丑闻后 , 日本的工匠神话就破灭了 。更为严重的是 , 质量造假的日本制造业企业并不是只有神户制钢一家 。 就在神户制钢丑闻曝光前 , 日本已经曝出高田安全气囊问题、三菱燃油效率造假等丑闻 。 对日本制造业来说 , 祸不单行的是 , 2017年11月28日 , 东丽公司也承认其子公司存在篡改产品强度质检数据问题 。 该生产轮胎增强材料的东丽子公司自2008年4月至2016年7月 , 将不符合强度标准的产品作为合格产品提供给客户 , 造假时间长达8年 , 涉及产品149件 , 受害企业13家 。 [19]此情此景 , 令曾经煊赫一时的日本工匠神话看上去就像只是一种被夸张了的想象 。然而 , 问题不止出在日本一国 。 另一个塑造了工匠精神形象的国家德国 , 2015年曝光了大众汽车尾气检测造假丑闻 。 这一丑闻与神户制钢和东丽公司的丑闻具有相同的性质 , 也令人质疑大众汽车是否真的具有追求卓越品质以及诚实守信的工匠精神 。 与此同时 , 曾经以安全为第一考虑追求品质的美国波音公司 , 在2018年10月与2019年3月极短的时间内 , 连续出现了两起波音737MAX客机坠机事故 , 共造成346人遇难 , 同样震惊了世界 。2019年10月18日 , 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在官网挂出一则声明 , 称波音公司未及时向监管机构报告其两名员工在2016年的一段通讯记录 , 该记录表明两人早已知道波音737MAX系列飞机的MCAS系统(机动特性增强系统)存在问题 。 MCAS用于防止客机失速 , 按照波音公司的设计 , 一旦飞机出现失速迹象 , 该系统可以无需飞行人员介入即接管操作并使机头朝下骤降 , 化解失速风险 。 然而 , 通讯记录显示 , 2016年 , 737MAX首席技术飞行员告诉另一名飞行员:“在飞行模拟器中 , 737MAX的自动系统MCAS让飞机难以飞行……虽然我不擅长飞行 , 但即使这样 , 这个系统也太过分了 。 ”由于737MAX客机通过了测试 , 该飞行员还说:“所以基本上我是向监管部门撒了谎吗(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然而 , 波音公司对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隐瞒了该信息 , 2017年 , 波音737MAX客机获得了该局批准 , 正式上线出售 。 [20]10月29日 , 在美国国会召开的听证会上 , 波音公司CEO向美国国会承认:“我们知道我们犯了错误 , 一些地方出了差错 。 ”美国众议院交通和基础设施委员会主席在为听证会准备的声明中提到:“我们现在至少知道了一个案例 , 波音的一位经理出于安全担忧 , 恳求时任波音737项目的副总裁和总经理关闭737MAX生产线 , 这比2018年10月狮航空难发生早了几个月 。 ”该主席还提到 , 至少有一名举报人告诉委员会 , 波音公司为节省成本而牺牲了安全性 , 据称 , 该公司曾考虑针对两次坠机涉及的功能增加一个功能更强大的报警系统 , 但后来彻底搁置了该方案 。 [21]而2020年1月9日披露的波音内部通信记录显示 , 后来发生了事故的狮航公司曾要求波音公司为其飞行员提供昂贵的模拟器培训 , 但一名波音员工在2017年6月的文字信息中写道:“现在该死的狮航可能要求一台模拟器训练驾驶MAX , 可能是因为他们自己愚蠢 。 我正在想方设法甩掉!白痴 。 ”另一名员工则回复道:“(粗口)!!!!他们的姊妹航空公司(指马印航空)已经在飞了!”最终 , 狮航公司接受了波音公司的建议 。 针对最新发布的一系列波音公司的内部通讯 , 美国众议院运输和基础设施委员会主席表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 波音公司竭力向MAX飞行员隐瞒MCAS , 同时也淡化与联邦监管机构分享的MCAS信息 。 这真是太可恶了 , 与波音一再坚持的安全第一背道而驰 。 ”[22]作为美国企业 , 波音公司从来不像日本企业或德国企业那样标榜工匠精神 , 但其发展过程中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实际上就是一种注重品质的工匠精神 。 然而 , 波音737MAX丑闻展现的是波音公司工匠精神的丧失 ,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为追求利益而不顾品质甚至不顾安全底线的短视的资本文化 。其实 , 如果不算神户制钢从1970年代就开始的数据造假 , 近年来曝出丑闻的东丽公司、大众汽车、波音公司等一系列老牌制造业企业的问题 , 带有很大的共性 。 所有的丑闻都涉及到相关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而不惜牺牲品质 , 而所有相关企业弄虚作假的动机 , 都是为了应对以量为核心的市场竞争 。 例如 , 神户制钢给出的造假理由是“迫于按期交货的压力” , 虽然这种理由非常牵强 , 但现实就是 ,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 如果不能满足客户的交货期要求 , 就会被别的供应商替代掉 。 而按期交货之所以成为压力 , 正是由于市场的需求量大导致了生产的规模与速度必须跟上 。 因此 , 假如说工匠神话的盛行一时是建立在质的竞争的基础上 , 那么 , 当量的压力大到企业必须降低成本但又不能兼顾品质时 , 已有的工匠神话就会破灭 。 要想解决这一难题 , 惟有在制造方式上寻求创新 , 使企业能够进行高品质的大规模生产 , 同时满足质与量的要求 。 但很显然 , 那些曝出丑闻的企业并没有在制造方式创新上付出艰苦的努力 , 而是采取了最简便的欺骗与投机行为 。 这些丑闻 , 就如同数百年前龙江船厂和威尼斯兵工厂的衰落所揭示的那样 , 再一次表明人存在着惰性 , 由人构成的制度也一样 , 故而 , 以人为基础的任何精神都存在着衰退的风险 。 制造业的精神与文化 , 永远是动态的 。小结进入21世纪后 , 世界制造业的格局出现了极大的变化 。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 , 2001年以后 , 中国逐渐取代日本 , 成为全球制造业新的发动机 。 全球制造业格局的新变化对制造业的精神与文化变迁有着深刻的影响 。 尽管目前尚未出现如福特制或精益生产那样具有标志性的新的制造方式 , 但各国对于智能制造的探索 , 显然已经是一场正在进行中的制造业变革了 。 在这种背景下 , 工匠精神也发生着新的变化 。在20世纪后期 , 全球制造业曾一度兴起向日本学习的热潮 。 当时 , 日本制造以高品质赢得竞争 。 不管是在日本占有优势的汽车工业里 , 还是在日本急起直追的半导体工业里 , 甚至在日本并无存在感的航空发动机制造业里 , 以品质改善为核心的精益生产与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 作为日本制造业致胜的法宝 , 被一批欧美企业引进与学习 。 在这种态势下 , 日本制造摆脱了过去留在人们脑海中的价廉质低的印象 , 塑造了性价比高的新形象 。 在这一过程中 , 一方面 , 部分日本企业系从作坊小厂成长起来的 , 在起步阶段确实借助了工匠传统的积极因素 , 另一方面 , 部分日本企业家也有意识地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日本的传统文化 , 由此建构出了日本的工匠神话 。 日本的工匠神话是一套话语体系 , 将包括“匠心”在内的具有东方文化色彩的精神因素视为日本制造业的成功之道 。 工匠神话的建构与传播 , 一方面试图在日本内部传承工匠精神 , 另一方面也在世界上强化了日本制造注重品质的形象 。 然而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工匠神话对“匠心”的渲染 , 也诱发了一种手工崇拜的心态 , 即不仅仅将传统工匠的某些作风视为有益的工作伦理 , 还连带推崇传统工匠的手工制造方式 。 但这种手工崇拜所产生的对日本制造业成功之道的解释 , 显然与二战后日本制造业崛起的真实原因南辕北辙 。 实际上 , 美国人戴明对日本质量管理的影响已经表明 , 某些后来被视为日本特色的制造文化 , 其实具有普世性和非日本的起源 。神话终究含有虚构与夸大的成分 。 近年来 , 以神户制钢、东丽公司等为代表的日本大企业曝出的质量造假丑闻 , 充分表明了日本工匠神话的人为建构的一面 。 然而 , 大众汽车和波音公司的质量丑闻又表明 , 工匠精神的衰退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 实际上 , 从数百年前的东西方案例已经可知 , 人具有惰性与投机性 , 由人构成的制度也因此存在着衰败的可能性 。 20世纪后期 , 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主体的全球制造业的竞争一度以质的竞争为核心 , 这给了精打细算的日本企业以逆袭的机会 。 但是 , 冷战结束后 , 以中国为代表的一批后发展国家在新一轮全球化浪潮中开放了巨大的市场 , 并充分参与世界制造业竞争 , 就使得量的竞争重新变得重要起来 。 而量的压力导致部分日本及欧美企业原有的生产方式成本过高 , 可一旦尝试降低成本 , 这些企业就不能维持原有的高品质 。 在这种两难处境下 , 部分企业以技术创新来应对 , 部分企业依靠技艺去抢占小众的细分市场 , 还有部分企业则采取了最简便的欺诈与投机的方式去降低成本 。 那些欺诈与投机的企业自然就丧失了它们的工匠精神 。 因此 , 伦理层面的工匠精神就和人类的任何精神一样 , 是动态而不稳定的 , 其演化受制于制造业的外部环境与内部形态 。注释:[1] 威廉戴明:《戴明管理思想精要》 , 裴咏铭译 , 金城出版社2019年 , 第238-239页 。[2] 威廉戴明:《戴明管理思想精要》 , 第39页 。[3] 威廉戴明:《戴明管理思想精要》 , 第99;114页 。[4] 威廉戴明:《戴明管理思想精要》 , 第242页 。[5] 山本直:《丰田四十年的历程》 , 第140页 。[6] 威廉戴明:《戴明管理思想精要》 , 第8-9页 。[7] 詹姆斯沃麦克等:《改变世界的机器》 , 沈希瑾等译 , 商务印书馆2003年 , 第273-274页 。[8] Caleb Pirtle III: , pp..111-112.[9] 安迪格鲁夫:《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特种经理人培训手册》 , 安然等译 , 中信出版社2014年 , 第82页 。[10] 马克沙利文:《可信赖的发动机:普惠公司史话》 , 第124-126页 。[11] 根岸康雄:《工匠精神》 , 李斌瑛译 , 东方出版社2015年 , 第25-26页 。[12] 根岸康雄:《工匠精神》 , 第29-32页 。[13] 根岸康雄:《工匠精神》 , 第33-34页 。[14] 钱铮:《神户制钢所被曝产品数据造假》 , 新华网 , 2017年10月9日 , 链接:http://www.xinhuanet.com/2017-10/09/c_1121776377.htm , 2019年1月10日访问有效 。[15] 贺梨萍:《百年老店日本神户制钢为何造假?业内人士:按期交货不是借口》 , 澎湃新闻 , 2017年10月11日 , 链接: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820330 , 2019年1月10日访问有效 。[16] 株式会社神户製鋼所:《神户製鋼70年》 , 1974年 , 第7-13页 。[17] 株式会社神户製鋼所:《神户製鋼70年》 , 第68页 。[18] 马曹冉:《日本神户制钢所发布数据造假最终调查报告》 , 新华网 , 2018年3月26日 , 链接: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8-03/06/c_1122497249.htm , 2019年1月10日访问有效 。[19] 姜俏梅:《东丽公司造假 日本制造频曝丑闻》 , 人民网 , 2017年11月29日 , 链接:http://capital.people.com.cn/n1/2017/1129/c405954-29674343.html , 2019年1月10日访问有效 。[20] 《波音最终还是瞒不住了》 , 《商业周刊中文版》 , 2019年10月21日 。[21] 《波音CEO再次道歉》 , 《商业周刊中文版》 , 2019年10月31日 。[22] 《狮航在坠机事故之前曾希望更多培训 但遭到波音嘲笑》 , 《商业周刊中文版》 , 2019年1月15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