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与格力的五次“革命”转折

作者 | 陈辰1975年 , 董明珠从安徽省芜湖干部教育学院统计学专业毕业后 , 回到家乡南京的一家化工研究所做行政管理工作 。 后来 , 她与丈夫组建了一个幸福的小家庭 。 可是30岁那年 , 丈夫突然因病去世 , 留下她带着两岁的儿子 , 艰难度日 。孩子没人照顾 , 董明珠只能每天带着去上班:早上抱着儿子 , 走路半个多小时到单位;中午再抱回家简单做点饭 , 吃完饭又抱回去;晚上下班后再抱回家休息 。 每天四趟 , 风雨无阻 。 这一抱 , 就是一年多 , 直到孩子上了幼儿园 , 才放下 。由于害怕重新组织家庭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 她一直没有再嫁 。 1989年 , 董明珠35岁时 , 孩子已经上小学 , 可以不用天天跟着照顾了 。 这时她在研究所工作了十四年 , 但微薄的收入让董明珠意识到:无法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 。1990年 , 南方成为热土 。 几番犹豫挣扎下 , 董明珠决定把孩子交给外婆照顾 , 自己辞职去广东打工 。 她先是在深圳一家化工企业继续做行政人员 , 然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来到珠海时 , 感到环境比深圳开阔、宁静 , 便决定留下在这找工作 。珠海的工作机会比深圳少 , 要找到对口工作不容易 。 于是董明珠只好寻找其它机会 , 应聘到一家叫海利的国营空调厂 , 成为一名基层业务员 。 1991年 , 海利改组为格力电器后 , 她被派往北京 。 当坐着闷热的绿皮火车北上时 , 她诚惶诚恐 。董明珠与格力的五次“革命”转折
不同年代的董明珠对比因为怕“不好看” , 董明珠甚至在火车上整整一天没吃一口东西 , 最后头晕眼花地倒在地上 , 把自己摔成了骨裂 。 从文职跨行到销售 , 有一个适应过程 。 她羞涩腼腆的每天跟在销售“师傅”身后形影不离 , 好几次被认为是对方的女朋友 。这样的误解背后 , 董明珠明白在新岗位上 , 要刻苦学习 , 要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 在北京学习结束后 , 她被派往负责安徽市场 。 到合肥的第一件事 , 是向一家拖欠42万货款的经销商追债 。 虽然是前任业务员留下的“坑” , 但她认为也要去负责 。经过持续40天的“追堵”后 , 董明珠终于追回了货款 。 此后 , 她立下决心采用“先款后货”的策略 , 并凭着真诚、勇敢和坚强 , 在淮南、芜湖、铜陵、合肥、安庆都打开了局面 。 1992年 , 她奇迹般的创造了1600万元销售额 , 占整个公司的1/8 。随后 , 董明珠又被调往“市场没有一丝裂缝”的南京 。 在家乡的隆冬季节 , 她神奇的签下了一张200万元的订单 , 而且在一年后将个人销售额提升至3650万元 。 一代传奇从此开始 , 董明珠后来一步步成为格力“女皇” , 并深度主导了多次变革 。01临危受命九十年代初 , 国内大部分空调厂商都没有技术含量 , 主要依靠购买散件组装 , 格力也不例外 。 更严重的是 , 企业“三角债”非常严重:公司欠着上游供应商的款项 , 下游代理商又欠着公司的款 , 而且还欠着银行的钱 , 企业主要依靠银行贷款在支撑 。缺乏竞争力 , 又有很高债务比 , 格力的命运自然较大程度掌握在销售人员手上 。 董明珠刚工作时 , 销售提成2% , 卖掉100万元 , 可以拿2万元提成 , 算绝对的高收入人群 。 相比之下 , 格力电器的后勤人员月薪只有300左右 , 一年只能挣三四千元 。1992年 , 中国的市场经济进一步开放 , 很多领域都处于野蛮生长状态 。 这一年 , 国内空调年产量才两百万台不到 , 但市场增长的速度非常快 。 于是 , 春兰、华宝、三菱、松下、东芝、日立等国内外大大小小的厂商纷纷加大投入 , 格力也紧随其后 。强者如林 , 羸弱的格力还不是对手 , 在1994年遭遇了重大危机:产品滞销 , 积压了大量库存;持续四年没有盈利 , 财务已经亏空;对手虎视眈眈 , 正高激励挖人 。 公司风雨飘摇 , 部分骨干业务员也“集体辞职” , 甚至带着客户跳槽到竞争对手那里 。但这时董明珠展现出异常定力:拒绝诱惑 , 坚守阵地 。 紧接着 , 她被全票推选为公司经营部部长 , 统管销售 。 这是她事业起飞的第一个契机 , 也是格力电器的第一次重大转折点 。 董明珠当部长的第一件事 , 就是整顿营销体系 , 实施彻底的变革 。她大力推行“大经销商模式” , 到各个省市找合作伙伴 , 用返点来刺激他们卖格力空调 。 这使得企业命运系在业务员身上的局面被彻底打破 。 更重要的是 , 她还对产品质量把控提出更高要求 , 推动成立了一家“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原材料筛选厂 。在董明珠的力挽狂澜下 , 1995年 , 格力不仅挺过来了 , 还创造出惊人业绩:营收25亿 , 实现1亿元利润 。 同时超越春兰 , 登上中国空调销量的王位 。 但第二年 , 格力又遭遇一大危机 。 全国各地雨季都比较长 , 一些地方甚至出现洪灾 , 空调销售因此受阻 。重压之下 , 大经销商纷纷降价抢出售 。 这导致当年格力收入增速大幅下滑 。 于是 , 董明珠又继续改革营销体系 , 在各个省组建区域销售公司 , 把各大经销商从竞争者变成合伙人 , 共同持股 。 这使经销商们不再乱搞价格 , 而是在共同利益下一起发力 。事实证明 , 很多竞争对手先后衰落 , 但格力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 , 企业发展开始走上自我规范的路子 , 强化内部管理、销售模式和品质控制 。 后来 , 董明珠丝也毫不掩饰自己的坚守对格力的意义 , “1994年 , 如果不是我回来 , 格力确实有灭顶之灾 。 ”02力阻出售由于对格力电器贡献巨大 , 董明珠的职位也在迅速晋升 , 1996年任销售经理 , 1997年任公司副总经理 。 2001年 , 格力电器成立十年时 , 她又升至公司总经理 。 也是在这一年 , 董明珠的“伯乐”及格力电器的灵魂人物朱江洪 , 升至公司董事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