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后美的空调收入再超格力,董明珠将如何反击?( 二 )
行业越是萎缩 , 竞争就越升级 。
2010年上半年 , 美的的空调板块收入也一度超越格力 , 但下半年格力又扳回一局 , 在年度数据上保住了领先
——在那个下半年 ,
双方的激烈竞争造成了真正的“血战” 。
2010年的国庆长假前夕 , 安徽巢湖的安德利卖场里 , 格力的一名商场导购孙军 , 一脚将邻铺的美的实习生业务员强大伟踢倒在地 , 后者经抢救无效死亡 。
文章图片
2010年在格美之间发生的一场促销血案 。
图片来源:新浪网截图
两家空调巨头的基层员工在一座小城的“血战” , 被认为是格力与美的“争霸”史上的标志性事件 。
斗殴背后 , 是双方旷日持久的第一阶段空调市场争夺战 。
当时 , 国内空调产业在多个政策的共同刺激下 , 重新恢复高增长 , 格力与美的已经超越海尔 , 成为国内空调市场的“双王” 。
2010年 , 当孙军与强大伟互相抡起拳头之前 , 格力与美的公布的2010年上半年财报显示 , 美的的空调及零部件收入超越了格力 , 逆袭成为行业第一 , 格力坐了10年的“老大”位置不保 。
不
过 , 次年(2011年)开始 , 美的空调内部主动进行战略调整转型 , 从追求规模转为追求质量 , 空调业务的脚步也有所放缓 , 格力借势夺回并拉大了与美的在空调上的差距 。
文章图片
2012年 , 随着方洪波、董明珠从何享健、朱江洪手中接过“掌门人”之位——尤其是因为高调、自信的董明珠 , 双方的争斗也越发吸引媒体关注 。
2013年·“一晚一度电”之争 。
正处于转型关键期的美的集团 , 于行业首创“一晚一度电”的ECO独特节能技术 。 这一技术甫一发布 , 便引来董明珠的指责之声:“一晚一度电 , 忽悠了多少无知、不懂技术的人 , 欺骗了消费者”、“就是胡扯” 。
2014年·学术造假之争 。
格力一名技术员工陈进在微博上实名举报美的集团涉嫌学术造假 , 涉及的是美的一项行业领先的空调变频节能技术 , 该技术还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两天后 , 美的一名空调专业工程师李猛也通过微博实名发帖 , 举报格力2011年获得的“国家科技进步奖”涉嫌造假 。 双方的这场缠斗一直延续到2016年 。
2015年·挖墙脚之辩 。
董明珠炮轰美的派人到珠海驻扎 , 挖格力的人 。 方洪波“隔空”回应:“只要是珠海那家企业的人 , 我们绝不会用 。 ”
不过 , 如果你是一个2017年后才关注资本市场的人 , 或许会觉得两家公司并没有那么势如水火 , 反而对格力与奥克斯的口水仗更为印象深刻 。 因为 , 从2016年开始 , 两家公司公开“互撕”的新闻 , 关注度就逐渐没那么高了 。
取而代之的新闻焦点 , 是董明珠又打算造什么、美的又要收购什么——因为那些年 , 双方都在忙于踏入新的战场 。
文章图片
行业到顶 , 巨头寻找“第二跑道”
文章图片
201
5年 , “透支”的家电市场步入调整阶段 , 空调行业首现“天花板”说法 。
那年 , 无论是美的、格力 , 空调板块的营业收入都大幅萎缩 。
财报显示 , 当年格力的空调收入是837.18亿元 , 同比下滑近30%;
美的在空调业务上则收入727.05亿元 , 同比下滑11.3% 。
张彦斌认为 , “天花板”是指行业企业顶着天花板在负重前行 , “整体增长幅度不大了” 。
文章图片
彼时 , 格力和美的都在开始思考如何转型 , 做好第二跑道 。
于是在2017年 , 格力电器于年报中首次将自己定义为“多元化的全球型工业集团” 。 而在此之前 , 格力一直定义自己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国际化家电企业” 。 这次 , 格力电器给自己选定的“新跑道”包括:智能装备(机器人、数控机床及伺服电机等)、智能家居(包括芯片等)以及新能源产业 。
推荐阅读
- 金华日报|扶起老人一年后,这位金华交警收到一封信…
- 美食工坊|而有一个很唯美的名字,日本仍保留使用,古代的苹果不叫“苹果”
- 财经锐眼|背后有何玄机?,美的董事长大笔套现近14亿
- 资讯早知道|9年后再看《步步惊心》,发现若曦无论跟谁都不会幸福
- 华为:中国华为公开表态:视危机如机遇,若干年后的我们会更强大
- 穿搭:文雅甜美的穿搭,显瘦有气质
- 中国经济周刊|美的方洪波减持,格力董明珠增持,空调价格战一触即发?
- 今年8月|【聚焦增减持】中期业绩失守 小家电反攻 美的集团突遭股东减持31亿!
- 爱库存与美的达成战略合作,共建新电商生态
- 辣妈正传@重温《辣妈正传》:7年后才明白,深情的元宝到底有多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