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读完他们写的诗,我看见了世界的另一面”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读完他们写的诗 , 我看见了世界的另一面”
作者:槽值小妹 来源:槽值(ID:caozhi163
孩子|“读完他们写的诗,我看见了世界的另一面”
本文插图

飞速发展的媒体时代 , 把世界送到每个人面前 。
无数种人生 , 无数种生活 , 在小小屏幕里 , 一一展开:
有人周游世界 , 探索不一样的风景;
有人沉迷美食 , 打卡新鲜的味道;
有人在案板下学习 , 拼尽一切想搏出一个好未来;
有人把荒野当练习场 , 成就自己的舞台梦……
一方屏幕印下酸甜苦辣、众生百态 , 总让人目不暇接 。
可真正的人生 , 远不是短短几分钟的文字、视频就能描述彻底 。
“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 , 我们不能全部看见 。 ”
孩子|“读完他们写的诗,我看见了世界的另一面”
本文插图

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里 , 主角是一群被打上“坏孩子”烙印的学生 , 生活在一个名为“池塘之底”的学校 。
在扎眼的 “问题儿童”标签下 , 从校长、老师到他们自身 , 都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无药可救 , 因此更加顽劣成性 。
孩子|“读完他们写的诗,我看见了世界的另一面”
本文插图

“池塘之底”的标签 , 意味着麻烦和让人不安
直到音乐家Clément来到这所“可怕”的学校 , 担任助理教师 。
他用音乐和艺术作为媒介 , 打开了孩子们尘封的心灵 , 不仅发现了他们耀眼的才华 , 更将他们拉出了生活的“池底” 。
孩子|“读完他们写的诗,我看见了世界的另一面”
本文插图

Clément组织孩子们唱歌、学习音乐
“每一颗心都需要爱 , 需要温柔 , 需要宽容 , 需要理解 。
每一个孩子都来自纯净无邪的地方 , 永远都应该是人间万分疼惜的珍宝 。 ”
心理学上有一个说法 , 叫晕轮效应:人们评价一个人时 , 受某种突出特征影响 , 据此推论此人其他所有方面的特征 。
身材不完美的人一定“不自律、没毅力”;
90后、00后就是“自私、凡事先考虑自己”;
老年人肯定“落伍了 , 什么都不懂”……
本质上 , 就是依据固有经验 , 以偏概全、以点代面 。
斩钉截铁说下论断的同时 , 也擅自替对方抹杀掉了所有可能 。
世事纷繁复杂 , 没有任何一种生活、一种人生 , 能被单一的标签完全概括 。
我们司空见惯的“常识” , 或许正禁锢着我们的脚步 。
我们自以为“熟悉”的世界 , 或许也还有没发现的、更美好的样子 。
孩子|“读完他们写的诗,我看见了世界的另一面”
本文插图

诗人木心曾说:
“记忆就像滚滚浪潮 , 撞上海湾里的礁石激出巨响 , 记忆的巨响人们是听不到的 。 ”
事实上 , 不仅是记忆 , 那些闪耀在每个人一生中的快乐、绽放在每一颗心里的思念、滴落在每个深夜里的眼泪 , 我们一样没法悉数听到、全部看见 。
光鲜亮丽的生活之外 , 一样有着苦涩的汗水、辛酸的眼泪;
粗茶淡饭的日常里 , 也有闪光的灵感和幸福的笑脸 。
前些天 , 贵州海拔最高的小学 , 海嘎小学 , 火了 。
这所海拔2000多米的小学 , 曾由于环境苦、条件差、缺老师 , 一度面临关停 。
这里的学生以留守儿童为主 , 胆小、内向、怕生、不自信 , 别说授课 , 日常交流甚至都成问题 。
一次偶然的机会 , 一位支教老师发现了孩子们对琴声的兴趣 , 决定从零开始 , 试着教他们音乐 。
结果 , 孩子们的才华 , 超出了他的想象:一年下来 , 基本每个孩子都会弹点和弦 , “玩点东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