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青眼 | 从“使用”到“收藏”,消费者购买护肤品的目的变了
_原题是:青眼 | 从“使用”到“收藏” , 消费者购买护肤品的目的变了
一段时间以来 , 社交网站Instagram上开始出现了晒护肤品的潮流 , 一些博主的浴室美容架上甚至有上百个瓶瓶罐罐 。 不过 , 这样的潮流最近也开始遭到质疑 , 人们愈发觉得囤护肤品没有必要 , 并且发现过于繁琐的护肤步骤会伤害皮肤 。 疫情过后 , 经济和环境的压力让人们进一步对护肤品狂热进行反思 。 我们为什么偏爱护肤品?又为什么决定抛弃它?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Getty Images 摄影Anna Efetova
Ins新潮流:晒出你的浴室美容架
1957年 , 著名建筑师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曾说过一句经典的话:简单就是美 。 不过 , 如今的护肤界掀起了一股反对“简单美”的风潮 , 人们开始向公众展示自己复杂的护肤产品 。
近期 , 美妆品牌The Gloss的账号在Instagram上发布了一张图片 , 图片上展示的是一个浴室的柜子 , 里面堆砌了超过125种护肤产品 。 这个美妆护肤品牌在Instagram上非常有影响力 , 它在2010年推出了Top Shelf系列 , 正式踏入护肤品市场 。
此外 , Instagram上的美妆网红马特·伍德考克斯(Matt Woodcox)也经常晒自己的护肤品 , 照片里有小一百个瓶瓶罐罐 。
无独有偶 , 美容师德斯皮娜·达尼利迪斯(Despina Daniilidis)也喜欢拍她的护肤品 , 她家里至少有67罐护肤品 , 填满了三层橱柜 。
这些护肤品既有我们熟悉的大牌 , 也有很多从网络上流行起来的小众品牌 。 2018年《美容独立报》就写过 , 越来越多的护肤品牌把销售重心从线下转移到社交网络 , 而这些大V、博主们发布的照片 , 则成了影响力相当强的“照片口碑” 。
在过去的十年中 , 美国人浴室的美容架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换作以前 , 人们可能会把看别人家浴室的行为当作偷窥癖 , 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向公众展示自己的架子上的护肤品 , 还热衷于相互交流 。 从本质上来讲 , 这说明我们对护肤这件事越来越痴迷了 。
“所有的护肤品都让皮肤更糟糕”
这种痴迷对商家来说可能是件好事 , 但是对消费者来说却不一定 。
如今气候变暖、疫情严重、经济崩溃 , 我们却把越来越多的钱花在囤护肤品上 , 哪怕有些护肤品我们根本用不上 。
在美容品行业工作的内达·德特斯(Neada Deters)说:“五年前 , 我的浴室的柜子里也是塞满了各种各样的护肤品 , 我每天的护肤程序也非常繁琐 。 我后来还患上了慢性痤疮和皮肤过敏 。 ”
她的经历并非个例 。 《纽约时报》曾登出了一篇名为《所有的护肤品都让你的皮肤更糟糕》的报道 。 在文中 , 采访人员称护肤产品的更新速度和皮肤病的患病率保持了一致 , 这些皮肤疾病包括痤疮、酒渣鼻、湿疹、牛皮癣 , 等等 。
德特斯说:“当你用12种步骤去护肤 , 你的皮肤其实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 皮肤科的医生告诉我们 , 我们的护肤无非就是把脸上天然的油脂洗掉 , 然后用一层又一层的产品代替这些油脂 。 ”
对皮肤的损毁开始于毛孔清洁的产品 。 市面上大部分的清洁护肤品都含有酸性物质 , 可以剥落角质层 , 但是由于角质的水分往往多于其他细胞 , 角质的脱落就会使皮肤流失更多的水分 。
在锁住水分的“屏障”被破坏的情况下 , 护肤品中的其他成分(比如香精)可能会渗进皮肤 , 引发炎症 。 一些说法认为保湿喷雾或者精油可以补充水分 , 但这些产品到头来又回堵住毛孔 , 形成恶性循环 。
此外 , 长期的清洁、补水会导致皮肤的自愈能力下降 。 美容师爱普尔·加尔久洛(April Gargiulo)说 , 一旦皮肤接受了来来自外界的补水 , 它本身的活性就会下降 , 无法再靠自己进行水油平衡 。
如今 , 我们的美容柜里塞满了大大小小的护肤产品 , 但它只能带来短暂的心理安慰 , 实际效果却远非广告上宣传的那样好 。
德特斯说:“护肤行业就是这样 , 大家会千方百计地想办法让你多买产品 。 后来我自己精简了护肤的程序 , 我现在的皮肤变得非常健康 , 简直难以置信 。 ”
皮肤科医生也警告人们不要过多依赖于护肤品 。 医生艾米·派克(Aimee Paik)说:“我的许多病人都是被护肤品中的刺激成分伤了皮肤 。 我不反对大家做基础的护肤 , 但是我主张跳过大多数没必要的护肤步骤 。 ”
护肤品:从“使用”到“收藏”
既然已经有这种反对的声音 , 为什么人们还是对购买护肤品如此狂热?
原因非常复杂 。 除了商家越来越疯狂的营销之外 , 护肤本身也成了一种身份认同问题 , 这就像是人们沉迷自拍一样 。 心理学家尼奥马·欧德利(Nneoma G. Onyedire)说:“美容架是许多人睁眼看到的第一个东西 , 也是睡前看到的最后一样东西 。 我的美容架就是一个安全的、独属于我的小角落 。 每个产品都是我精心挑选、花了大价钱买下的 , 就像是我的宝贝 。 它们和我一起分享这个家 , 它们在我人生充满波折的时刻保护我 。 ”
她还补充说:“一个人的护肤品就是他的身份象征 。 ”
文章图片
一位Ins博主晒出的美容架|图片来自Medium
许多人对护肤品产生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感情寄托 。 美是一种天然的情感 , 是人人渴望的特征 , 而护肤品(至少表面上看)是美的保障 。 由此 , 这种对产品的需求慢慢变成了心灵的寄托 。
此外 , 护肤这件事还顺带着培养了我们的其他习惯:为了护肤 , 我们除了做皮肤护理 , 还学会了睡美容觉、多喝水、保持营养、多运动 , 为的是减少皮肤的压力 , 让它更加美丽 。
一位博主写到:“护肤不是心灵的自省 , 而是把你为了追求美所做的努力、你的‘自我’转移到所有的护肤品上 。 ”
在Instagram上 , 一些细心的网友发现 , 某位博主的107瓶护肤品里 , 其中大多数都是重复的 , 他们就在评论区艾特博主 , 问她怎么在过期之前用完这些护肤品 。 另一些网友则回复说 , 他们从来都没有用完过自己的护肤品 , 至少仅靠自己的力量从来没用完过 。 “哪怕我每天做两次护肤 , 也没办法在一年内用完这107瓶 。 ”
购买护肤品 , 目的渐渐从“使用”变成了“收藏” 。
在护肤品行业创业的格罗西尔(Glossier)说:“我刚开始创业的时候 , 发现这很多消费者和博主都喜欢展示自己的美容架 , 我觉得自己也迫切需要这样一个架子 , 放各种各样的‘收藏品’ 。 我不是很懂这些潮流 , 但是我不想被大众抛弃 , 毕竟所有的品牌都在美容架上宣传 , 如果我们放一个产品加牛油果的广告图 , 就会显得格格不入 。 ”
反思的趋势开始出现
格罗西尔认为 , 这种展示浴室美容架的潮流终有一天会终结 。 随着整个行业的营销在朝透明化的方向发展 , 消费者不会再喜欢这种刻意的“收藏”和“摆拍” 。 格罗西尔预测 , 以后的趋势将是“不加修饰的照片、真实的成分信息更受欢迎” 。
德特斯说:“我注意到 , 在浴室美容架照片中 , 发布者越来越不愿意标记他们的护肤品品牌名称了 。 ”这是不是说明人们意识到这种摆拍形式大于内容 , 开始为此感到羞愧了呢?
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 , 生产和运输这类护肤品所造成的浪费开始引人关注 。 消费主义社会下的我们终于开始意识到:自己疯狂购买的行为不仅对自己的经济造成损害 , 还有更严重的社会影响 。 护肤品牌Reflekt的创始人南希·施诺尔(Nancy Schnoll)甚至说 , 当她发现网友的浴室美容架照片上有他们家的产品 , 她觉得很愧疚 。
越来越多的护肤品牌在找网红合作时 , 也避免自家的产品出现在他们的浴室美容架照片上 。 德特斯说:“改变可能要从潜意识里开始变 , 人们现在看到的可能只是照片风格不一样了 , 还并不能意识到这里面传达的信息 。 ”
不过 ,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如今都成了环保主义者 , 这样的潮流倒逼护肤品牌践行环保 , 无论是从制作、运输还是从宣传上来说 。 2008年经济危机时 , 消费者开始摒弃那种浮夸大礼盒包装的产品 , 市场上曾短暂出现了供应和需求出现断层的问题 。
此外 , 消费者似乎也开始对自己的囤货行为进行了反思 。 施诺尔说:“人们开始扪心自问:我真的需要这么多护肤品吗?既然我已经知道某种护肤品很适合我了 , 为什么我还要去买另一个类似的产品呢?”
囤货和收藏护肤品的潮流将在这一时期迎来转折 , 人们终有一天会意识到:为了自己的皮肤也为了地球 , 实在是没必要买那么多护肤品 。 这个偏离正规的护肤行业 , 也终将被扳回正轨 。
(来源:神译局 , 侵删)
【消费者|青眼 | 从“使用”到“收藏”,消费者购买护肤品的目的变了】(青眼:让美妆新闻不软)
推荐阅读
- 从小就馋此口,比肉香多了,几块钱做一大盘,咋吃都不腻
- 这早餐我从3岁开始吃,三十多年了,从没吃腻过,晶莹剔透很好吃
- 自从学会做这个,我家隔三差五吃,拌一拌上锅一蒸,蘸着料吃,老香了
- 听力障碍|预防耳聋从身边小事做起
- 自从学会这道肉卷,我家隔三差五吃,一卷一蒸,不用蘸酱也好吃
- 我家零食从来不用买,切一切锅里一炸,比油条薯片好吃,越嚼越香
- 馄饨的家常做法,从擀皮到调馅全教你,汤鲜肉香,太好吃了
- 我家茄子从不炒着吃,淋入3个鸡蛋,比吃肉还香,上桌瞬间被扫光
- 引力波|从暗物质到暗物质引力波
- 有两种谷物被称为“长寿食材”,却很少人当主食吃,从今天要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