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渐被遗忘的“中式美学”

逐渐被遗忘的“中式美学”
人对于美的认知 , 大多数是感官上的认知 。 而中式美学是超出事物本身的美 , 一种意境之美 。 著名艺术家陈丹青曾经在《局部》里说:“八十年代我和木心也经常在这儿(纽约大都会美术馆)徘徊 。 有一次他忽然脸上很骄傲的样子 , 抬起头来对我说:中国的器物 , 中国的雕塑 , 之成熟之高雅 , 一上来就独步世界 。他说着上海话 , 我到现在印象还很深 。 他说 , 一上来就独步世界 , 独步 。 ”逐渐被遗忘的“中式美学”
这不禁因为中国艺术在美学领域独树一帜 , 更因为中式之美 , 蕴含了中国数千年的文化传承 。01水墨之美“less is more”翻译为中文为“少即是多” 。这是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建筑师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说过的一句话 , 他认为简单的东西往往带给人们的是更多的享受 。其实这句话在中国的水墨画中同样是最佳见证 。逐渐被遗忘的“中式美学”
蓑衣策马 , 立身山水之间;挥毫泼墨 , 游走庙堂之上 。山水、城楼、竹林、灯火、油伞、屏风、琴笙、剑刃……用传统的中国元素 , 勾勒出别有韵味的水墨画卷 。逐渐被遗忘的“中式美学”
极简的构图 , 适当的留白 , 肃杀内敛的美学风格 , 张艺谋的《影》 , 即使不喜欢影片所讲的故事 , 也没人对它的美有所质疑 。逐渐被遗忘的“中式美学”
中国绘画之中 , 水墨独领风骚 。 简单的笔墨 , 却能勾勒出世间万象 。 所谓水墨之韵 , 在于意境 , 在于自然 。中国水墨 , 在墨与墨之间层层渲染 , 之所以飘逸出尘 , 只因它的本源在大地山川 。逐渐被遗忘的“中式美学”
温婉曼妙的山水 , 在水墨的笼罩中 , 多了几分朦胧与神秘 。 影影绰绰的亭台 , 虽极简约 , 却似乎有更多的故事 , 令人回味无穷 。逐渐被遗忘的“中式美学”
奇松、怪石、云海 , 远山层叠、薄雾笼罩 , 墨色的浓淡交织 , 勾勒出磅礴雄姿 , 也多了几分诗情画意 。逐渐被遗忘的“中式美学”
还有参差错落的村镇 , 水墨烟雨 , 青瓦飞檐 , 被轻纱似的薄雾笼罩着 , 像是被包裹在了清风中 , 有种云雾缥缈的感觉 , 让人深觉安静幽远 。中国的锦绣河山 , 都在水墨的泼洒中 , 或宁静或深远 , 或酣畅或迷离 , 给人以无穷的意境之美 。逐渐被遗忘的“中式美学”
写意的水墨 , 从古至今 , 从文人意趣到寻常生活 , 始终自带一股气韵 , 生动而自然 。中国水墨 , 用自然的灵性深远 , 在时光里 , 勾勒成一卷卷 , 独属于中国的飘逸和悠然 。02木之美“木者 , 春生之源”本意是指木乃生命之源 , 发自春天 , 代表一种温存和温良 , 这迎合着中国人的本源和性格 。逐渐被遗忘的“中式美学”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崇尚“木”文化 , 在华夏文明中 , “木”乃万物之源 , 是人类在自然界中最亲近的东西 。在五行学说中 , “木”代表着东方 , 代表着生生不息 , 代表着“气”的舒放运动 。 中国人对木头有一种极为特殊的情感 。几千年下来 , 中国人一直在用神奇的木头建造家园 。 对木材不断的打磨加工和精雕细刻 , 记录着数千年的中华文化 。逐渐被遗忘的“中式美学”
每个生活细节无一不与“木”息息相关 , 这是一个用木头打下根基、用木头建立文明楼阁的东方大国 。中国古代木建筑是世界的瑰宝 , 历史悠久且体系完整 , 从宫殿到园林 , 从民居到寺庙 , 都包含着工匠们对木材的智慧使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