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论信息化时代高等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兼论从传统大学到“数字化大学”的颠覆性创新何以可能( 四 )


1.创立新的大学 , 树立前行灯塔
如同本·纳尔森所说的一样 , “当下的大学比20年前更迫切地需要变革”[24] , 但是“综合型大学在保护中生存 , 却停滞不前 , 变得更加奇特和昂贵 , 并日益受到它不连贯的内在结构的侵害 。 互联网时代的第二个十年末期 , 传统大学改变得显而易见还不够快 。 只有当新的竞争者设法渗入大学 , 才能够重燃大学革新的火把 , 泛在大学才会出现 。 ”[25]可见 , “与其在传统大学内部进行改革 , 还不如创立新的大学 , 为其他大学树立前行的灯塔”[26] 。 因为相对变革传统大学 , 创立新的大学可能要更容易 。 传统大学虽早已经意识到了转型的必要性 , 但往往受到传统学术制度等多方面的阻碍与保护 , 无法在短期内实现突破 。 所以 , 创立新的大学就成为破除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危局的先手棋 。 从大学的发展史来看 , 这也符合新型大学的产生机理 。 而且 , 新的大学一旦取得成功 , 就会在高等教育系统中触发“蝴蝶效应” , 必将促使众多传统大学竞相效仿 , 从而推动整个高等教育的数字化转型 。 为了迎接信息化时代数字化大学的崭新未来 , 我们必须勇敢地面对转型 , 果断地甩下包袱 , 像密涅瓦大学的创办者一样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 , 积极探索创办能引领信息化时代发展的新大学 , 用信息化时代新的理念、方法、技术、模式来创新大学的职能 , 设计课程体系和课程形式 , 实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 。
2.积极重构再造 , 全面实现转型
信息化时代需要数字化大学 , 但是仅仅通过创立数字化大学来应对时代所需显然是不现实的 。 传统大学仍占大多数 , 我们不能看着传统大学就这样不断走向衰落和灭亡而无动于衷 。 因此 , 要实现整个高等教育的数字化转型 , 既需要有像密涅瓦大学之类的新样态来引领 , 还需要占大多数的传统大学能突破束缚 , 清醒认识 , 进行自我革命 , 推进自身向数字化大学转型 。 任何其他企图在制度层面的小修小补都只能是慢性自杀或自取灭亡 , 只有全面、彻底地完成数字化转型 , 让自身成为名副其实的数字化大学 , 传统大学才能真正在信息时代赢得生机 。 然而 , “现代大学的改革除了在个别‘点’上有所突破 , 整个学术界 , 尤其是精英大学群体 , 依然是保守的、充满惰性的 , 对于信息技术潜能的挖掘和应用远远不够 。 ”[27]因为“我们仍然身处于这个转变之中 , 在我们目前的文明中 , 属于新生代技术经济的科学知识、机器体系、实用设施、技术手段、生活习惯和人性目标远远未占优势地位 。 ”[28]所以 , “在颠覆的框架下 , 也就意味着:除非高层积极推动创新 , 否则组织的颠覆式创新都会变成持续性创新(也就是匹配目前情况、价值观和经济模型的改进) , 因为一个组织不可能自发地颠覆自己 。 ”[29]换言之 , 这也是传统大学在数字化大学转型路上最大生存悖论的原因所在 。
因此 , 传统大学要完成数字化大学的真正转型 , 需要从以下三个方向进行努力 。 一是应自上而下地推进转型 。 作为传统大学的举办者和管理者要对转型有清醒的认识 , 明确自我革命的意义 , 应明白转型所带来的阵痛只是暂时的 , 而转型的成功却是对整个高等教育崭新未来的重塑 。 二是全面构筑数字化的技术环境和社会环境 。 数字化的大学只能存在于数字化的技术环境中 , 而数字化的技术环境也只能存在于数字化的社会环境中 。 [30]只有构筑起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大堡垒 , 让一切印刷技术时代的环境得以颠覆 , 从而才可能构筑起适应数字化大学生存发展的数字技术环境和社会环境 , 并在数字文化与数字理念上形成共识 。 三是全面对传统大学实施数字化再造与重组 。 转型是对整个大学系统的变革 , 既要从理念、组织、制度等方面破除传统大学的学术制度的保护机制 , 还应基于新的课程形态、学习方式推行学历与学位认证的新形式 , 同时转变教师角色与职能 , 准确认识师生关系等 。
结语
数字化大学建设决不是简单地“传统大学+现代信息技术” , 本质上应该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网络逻辑或互联网思维对传统大学进行全面、系统性的重塑 , 具体应从终结性教育转向终身化学习 , 从线性科层制结构转向扁平网络结构 , 从面授课程形态转向混合课程形态 , 从统一化教学转向个性化教学 , 从他律性学习转向自律自主性学习 。
数字化大学就是对传统大学的颠覆性创新 , 它的建设将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一场深刻革命[31] , 将创造信息化时代高等教育的未来 。 面对高等教育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 我们应审视其影响和变革的可能前景 , 探寻我们人类能够接受的技术革新、智能革命和人类深度科技化前景 。 与此同时 , 还须警惕再一次陷入数字化转型的迷思之中—不可忽视数字化技术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缺陷 , 避免落入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可能蕴含的陷阱 。 总之 , 我们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与理性的认识 , 数字化大学建设之路才会走得更远、更好!(作者单位:罗元云,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工学院教评中心;杨杏芳,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互联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课程供给侧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7C0456)的研究成果;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人才需求预测视域下的高等教育结构优化规律及机制研究”(项目编号:XJK016QGD004)的研究成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