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品会|唯品会快撑不住了?( 二 )


相较之下 , 唯品会与头部两大电商平台已不在一个层级上——唯品会明显掉队了 , 甚至可以说 , 连第二梯队都保不住了 。 管理层预估 , 2020年第三季度是服装类商品的淡季 , 总净营收同比增长预计为5%-10% , 也将低于市场预期 。
即使是特卖这一核心卖点 , 唯品会也快要守不住了 。 自宣布回归“特卖”以来的8个季度时间里 , 唯品会的用户增速也没有明显改善 。
截止2020年6月 , 唯品会活跃用户总数达到3880万 , 总订单为1.7亿单 , 在2019年第四季度 , 其活跃用户数已达3860万人 , 订单量为1.75亿 。 无论从用户数或订单量 , 半年间几乎停滞 。
唯品会原地踏步不前 , 但电商领域的竞争却从来没有停歇 。
除了拼多多在近两年开始发力 , 成为拥有6亿用户的超级电商平台 , 快手、抖音等也凭借短视频入局电商领域 。 各大互联网平台纷纷入局直播带货 , 也极大地分散了消费者的注意力 。
反观唯品会 , 当平台失去了吸引力 , 获取新用户越来越 , 未来还能凭什么维持增长?
资本市场的尴尬与垂直电商的困境某种程度上 , 唯品会是一家非常有争议的电商公司 。 一方面 , 在资本市场上 , 它长期不被看好 , 股价如同过山车一般 , 大起大落 , 成为名副其实的「妖股」 。
截至2020年3月 , 沈亚持股12.7%、腾讯持股9.6%、京东持股7.5% , 联合创始人洪晓波持股6.8% , 高瓴资本持股6.7% 。
除了腾讯的不离不弃外 , 高瓴资本正在逐步退出 。 近日 , 高瓴资本发布2020年第二季度的美股持仓情况 。 报告显示 , 高瓴资本减持了合计156.77万股的唯品会股份 。
高瓴资本的退出正是源于对唯品会未来的担忧 。 在2018年富达基金甚至已经清盘唯品会 , 转而重仓拼多多 。
过去十二年 , 国内垂直电子商务经历了过山车一般的兴奋、失控 , 与回归现实之后的冷静 。
作为起步最早的垂直电商 , 唯品会的经历是中国垂直电商发展的缩影 。
垂直电商兴起初期 , 由于门槛相对较低 , 加之综合型电商发展尚未成熟 , 在美妆等细分领域还未完成布局 , 投资人对电商领域行业细分存在机遇的预判 。
2010年至2015年 , 垂直电商遇到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
除了以美妆为主打的聚美优品 , 特卖垂直的唯品会、服装垂直的麦考林、鞋类垂直的乐淘、酒类垂直的酒仙网、网酒网、1919、包袋垂直的麦包包等 , 都在这段时期有过一段辉煌 。
极盛时期 , 麦考林、当当网、聚美优品、唯品会等均赴美上市 。 然而 , 随着综合电商的飞速发展以及消费者对于一站式购物的需求 , 本来就难以把口碑转化为流量的垂直电商受到极大冲击 。
两三年内 , 曾经的巨头纷纷凋零 。 2016年 , 当当网和麦考林先后私有化退市;
曾为女性化妆品消费领军者的中国美妆电商第一股天天网 , 因未能按照规定时间披露2016年年度报告 , 被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出具警示函 , 将终止其股票挂牌 , 由此深陷生死迷局;
网倒闭 , 1号店卖身京东 , 考拉投靠阿里 , 聚美优品转型综合电商;唯品会和酒仙网则积极求助综合电商平台 , 与天猫、京东等平台合作分销 , 分销平台为其带来的收益已占全年销售额的1/4以上 。
当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 彼时与唯品会一起做网络特卖模式的公司 , 至少有几十家 , 可惜因为资金断裂、战略失误、竞争压力太大等各种各样的原因默默地倒闭了 。
有趣的是 , 外界常把唯品会和另一家垂直电商平台——聚美优品拿来对比 , 两家公司确实有不少相似之处 。
创立于2010年的聚美优品可以称得上是一家老牌垂直电商 。 但面对红利不断压缩的电商市场和来势汹汹的拼多多等后起之秀 , 聚美优品逐渐没落 。
如今 , 聚美优品的陈欧不知去哪儿 , 沈亚和他的唯品会还在垂直电商领域负重前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