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代|如何理解《史记》中孔子对老子的“犹龙”之叹

先秦时代|如何理解《史记》中孔子对老子的“犹龙”之叹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作者:张松法
中华传统文化之理论阐释(十)
无我看清做对双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论总纲 , 运用无我的境界上所产生的智慧 , 再结合必要的知识技术 , 就可以看清客观事物的真相 , 若能真正看清客观事物的真相 , 就可以找到恰当适宜的方法手段 , 对症下药的把事情做对做好 。
那么 , 什么才是恰当适宜的方法手段呢?怎么样才算是做对做好呢?这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都有专门的论述 , 在《周易》、《老子》、《论语》、《中庸》等经典中 , 有大量的内容是专门论述这个问题的 。
总的来说 , 只有恰当适宜的方法才能把事情做对做好 , 能够把事情做对做好的方法才是恰当适宜的方法 。从做事情的过程来说 , 要求所用的方法是恰当适宜的 , 从事情的结果来说 , 就是要把事情做对做好 。所以 , 恰当适宜和做对做好 , 是同一个事情的两个说法 , 所说的都是一回事 。
恰当适宜这个概念 , 也有人称之为中 , 但这个中字 , 可千万不能理解为老好人、中间派、和稀泥 , 既不做好人也不做坏人 , 左也不得罪右也不得罪 , 这样理解中字可就错了 。
为了避免误解 , 我们尽量不采用这个中字 , 也不把“中庸”、“致中和”的中字混淆起来 。在本篇《理论阐释》中 , 始终称之为恰当适宜 。
恰当适宜 , 就是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 该做老好人就做老好人 , 该挺身而出就挺身而出 , 该和稀泥时就和稀泥 , 该立场坚定时就要立场坚定 , 该得罪人的时候就要敢于得罪人 。总之 , 一切按客观的需要 , 该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 。
先秦时代|如何理解《史记》中孔子对老子的“犹龙”之叹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恰当适宜就是表示刚刚好 , 不左不右不上不下 , 好比射箭时刚好正中靶心;也好比吃饭 , 吃得不多不少不撑不饿 , 刚刚吃饱吃舒服;也好比医生给病人开的药 , 所用的药是对症下的药 , 药量也是刚好吃完病就好了 , 既没有不够 , 也没有多余 。表示所做的事情 , 既没有过头 , 也没有不及 , 而是刚刚好圆满完成 , 这就是恰当适宜 , 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做对做好!
现在社会上有很多的心灵鸡汤 , 并不注重恰当适宜和做对做好 , 却一味的劝人做个善良的人 , 劝人做个谦让的人 , 劝人做个肯吃亏的人 , 却不知道一味的善良谦让肯吃亏 , 其实并不一定是好事 , 极有可能反而会助长了某些人的不善良不谦让不肯吃亏 。更由于自己已经习惯了善良谦让肯吃亏 , 在碰到了过分不善良不谦让不肯吃亏的人时 , 却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了 , 或者索性放弃了善良谦让肯吃亏而走向另一个极端 , 最终闯下大祸 。
那么 , 怎样才算是真正的恰当适宜呢?怎样才算是刚刚好呢?或者问 , 该做不该做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一 , 从目的上讲 , 恰当适宜的目的肯定是双赢!凡是做对的 , 一定是双赢的 , 一定是利人利己的 , 一定是符合双方利益的 , 即我们大家现在都在讲的互利共赢 , 而不会是损人利己 , 也不是损已利人 , 更不是损人损己 。
即使是在对敌斗争中 , 打死敌人消灭敌人也是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 , 为了保证大多数人的生命财产的安全 , 对少部分的坏人敌人进行打击 , 也是属于互利共赢 , 如果不对坏人敌人进行打击 , 就会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 。所以 , 在对敌斗争中打击坏人敌人 , 无疑也是属于互利共赢 。
二 , 从方法上讲 , 能够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益的方法 , 就是恰当适宜的方法 , 能够以最小的付出来达到最大限度的双赢的方法 , 就是恰当适宜的方法 。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两害相较取其轻 , 两利相较取其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