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杂志|“巨兽”的生死:现代工厂如何改变世界( 四 )


对许多城市来说 , 工厂走向衰落造成的问题 , 丝毫不亚于它曾经制造出来的困境 。 新世纪以来 , 不少全球闻名的大工厂倒闭 , 给当地留下了有形的废墟和无形的社会苦痛 。 菲利普·罗斯的小说《美国牧歌》就将美国工业城市的悲惨毁灭作为背景 , 工薪阶层饱受命运脱缰带来的折磨 。 与此同时 , 人们对工厂及工业世界的怀旧之情和旧有生活的田园视角也在潜滋暗长 , 在蓝领社区中尤其如此 。
如今在西方学界 , 对于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等现象有过多种解读 , 其中最频繁出现的一种解释便是将这一切部分归咎于这些国家工厂的衰落 。 原本围绕工厂而繁衍生息的社区 , 在厂子衰败之后 , 如同被物理隔离于国家看似繁荣红火的经济增长 , 也让曾经承载一个国家骄傲的整个工厂工人阶层 , 感到被隔离于自己国家主流的生活方式之外 。
艾米·戈德斯坦所著《简斯维尔》便提供了对这一情境的生动描写 。 2008年12月23日 , 圣诞节前两天 , 美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旗下历史最悠久的装配厂简斯维尔 , 走完85年的历程 , 最终关闭了大门 。 9000多名员工走出装配厂的瞬间 , 他们的生活 , 以及整个城市都被卷入天翻地覆的变局 。 那些庞大工厂以及围绕在其周边的城镇蜕变为所谓的“锈带” , 居民们也开始对当下的政治论说失去耐心 , 坚信政府完全不把他们的死活放在心上 。 推动改变精英政治的民粹力量开始集结 。
历史走到了尽头
新世纪以来 , 工厂在世界范围内的萎缩已然是一个无需多言的大趋势 。 尽管在世界某个地方 , 仍会有新大型工厂破土而出 , 但制造商们已经开始转型 , 试图降低劳动力成本 , 避免他们的工人利用生产集中的优势来增加与资方谈判的筹码;机械化和自动化也在持续发展 , 挤掉大量就业岗位 。 《巨兽》中提到的大多数工厂早已成为历史 , 或者只是艰难维持 。 工会日趋强势 , 用工成本高企;大工厂造成的环境污染总引起周边居民反对 , 有时甚至需要支付巨额赔偿金 。 在这样的形势下 , 要保持大工厂的生产和效率变得困难 , 唯一足取的方式便是不断搬迁 , 寻找新的厂址 , “利用新的劳动力、自然资源和有待开发的落后条件” 。
被大工厂抛弃的城市要想重塑自己 , 并没有多少选项 。 比较常见的做法是利用低廉的土地价格和废弃的工业结构为基础 , 重新打造文化和创业中心 , 但这样的努力并不足以填补工厂留下的收益空白 。 英国、美国和其他一些工业先驱国家的资本开始从制造业转向金融领域 , “以前是从工厂系统本身获得持续的经济收益 , 现在是通过为该系统及其许多附属活动融资” 。 但这一战略却加剧了不平等 , 只有少数人从中获得巨大财富 , 社会裂痕加深了 。
【财经杂志|“巨兽”的生死:现代工厂如何改变世界】巨型工厂作为一种巨大的、等级分明的工业设施 , 曾经被视为现代性的表征之一 。 但今天 , 当人们都开始反思现代化的真正意义时 , 巨型工厂的历史可能已经走到了尽头 。
诚如作者所说 , 无论巨型工厂的未来命运如何 , 它都已经留下了一个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世界 。 工业巨人主义将源自启蒙时代的人类理想付诸现实 , 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事情 。 巨型工厂所推动的工业革命不仅提高了生活水平 , 而且促成了现代国家、城市化社会的建立 , 改变了地球的面貌 。
巨型工厂从出现之时起 , 就与乌托邦幻想联系在一起 , 它的终结也被认为是社会萎靡和理想主义消逝的体现;工业革命和巨型工厂 , 留下了对进步、技术决定论和目的论的持续信念 。 但巨型工厂走向终结留给人们更大的疑问是 , 如何在巨型工厂所带来进步的基础之上 , 打造一个后工业世界 , 肇造一种新的现代化方式 , 以及一种可持续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
《巨兽:工厂与现代世界的形成》 , (美)乔舒亚·弗里曼著 , 李珂译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5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