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杂志|“巨兽”的生死:现代工厂如何改变世界( 二 )


弗里曼曾在《新劳动论坛》(New Labor Forum)杂志上开设专栏 , 探讨当今社会中的劳工问题及其历史根源 。 这些写作最终促成了他转而研究大型工厂的历史 。 所以经过追根溯源的研究之后 , 作者试图通过《巨兽》反过来告诉世人 , 工厂在创造我们当下这个相对富足世界的进程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 在他看来工业生产的发展不是什么外在力量所发挥的必然结果 , 而是“一系列人类非凡智慧、努力和牺牲所缔结的果实 。 ”
创造性破坏
1721年 , 在英国德比郡的德文特河流域 , 一座工厂拔地而起 , 成为世界上第一座兴办成功的工厂 。 这座建筑是现代世界的产物 , 也将为现代世界的构建与发展助一臂之力 。 此后更多纺织厂和其他工厂相继修建起来 , 德文特河谷也成了世界闻名的工业区 , 更被视为工业革命的发祥地之一 。 今天制造业的规模越来越大 , 效率也越来越高 , 那些巨无霸工厂仍然明显保留着300年前德文特河谷那家纺织厂的影子 。
弗里曼认为 , 大工厂虽然肇源于英国 , 却是在美国和后来的苏联发展到了更为成熟的状态 , 它们在美国和苏联甚至成为民族自豪感的来源之一 。 富有远见的那些早期工厂创办者 , 既具备利用科学提升效率的头脑和冲动 , 也具备巨大的冒险精神 , 以及丰富的组织与管理才能 。 这些元素在他们身上凝结成企业家精神 , 成为工业革命至今 , 社会与经济发展的一股重要推力 。
英国数学家和发明家查尔斯·巴贝奇于1832年出版《论机器与制造业经济》 , 颇具先见地解释了工厂这种大规模集中生产模式何以行得通:机械化生产能带来巨大的生产力提升;专业劳动分工可以做到高度细化 , 从而极大提高效率;生产各个阶段集中在一座大楼 , 运输成本也可降至最低;参与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担负起质量控制责任 , 降低了失误的可能性 。
工厂大规模使用自动化机器 , 又借助一系列管理创新(泰勒主义、福特主义 , 等等)显著提升效率降低价格 , 更创造出不可胜数的工作机会 , 从而在数百年时间里持续地提升着人类生活水平 。 大型工厂成了人类野心和成就的象征 。 它们被作为一种实现新的、更好生活方式的途径而得以推广 。 大型工业项目不仅是增加利润或储备的一种手段 , 还被视为实现广泛社会改善的有效途径 。
熊彼特曾提出 , 新重大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会以创造性破坏(Creative Destruction)的方式对人类原有生产与消费方式形成摧毁式的冲击 , 从而破环、重构原有产业并造就新兴产业 , 进而以更新颖、更高效、更低成本的方式满足人类的物质与文化需求 , 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梯式上升而非线性上升 。 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 , 制造业在工业技术创新基础上 , 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到工厂制的进化 。 可以说 , 大型工厂的出现正是一个创造性破坏的典型范例 。
梦想与梦魇
工厂引领了改变人类生活和全球环境的革命 。 从18世纪的英国开始 , 观察者们就意识到了工厂的革命属性 。 工厂显然带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 那些新颖的机器、规模空前的劳动力和源源不断产出的标准化产品都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 生理、社会和文化方面的新安排也是为了适应它而被创造出来的 。 大型工业企业生产了大量的消费品和生产资料 , 它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都带来了相较于过去的彻底的突破 。
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 , 直到工业革命最初爆发和18世纪初第一批工厂建立前 , 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口是农民和城市贫民 , 他们受困于饥饿和疾病 , 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 。 但在18世纪 , 全球经济开始加速发展 。 工厂所带来的进步意义可谓史无前例 , 但同时工厂也成为人们带来痛苦 。 企业主一方面为许多人提供了谋生途径 , 但工厂作为一种社会实体 , 背后的本质理念是功利主义的 , 必然因利益分配格局引发种种冲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