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疾病|打破糖尿病的防治误区,科普健康生活方式
什么是糖尿病?大家都不会陌生 , 据2019年统计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超1.16亿且持续上升 , 每年糖尿病人数在不断上涨 , 2型糖尿病患者人数的增加是社会经济、人口、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主要诱因包括城市化、人口老龄化、身体活动减少以及超重和肥胖程度日益严重 , 此外 , 1型糖尿病患病率也在上升 , 原因尚不明确 。
本文插图
2型糖尿病多与我们的生活工作等息息相关 。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 , 糖尿病有哪些防治误区
高血糖不一定是有糖尿病 , 糖尿病一定有高血糖 。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 , 遗传、和环境等各种因素相互作用 , 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 , 常表现为"三多一少"的症状 。 正常人在空腹血糖3.9-6,1mmol/L , 餐后血糖6.1-7.1mmol/L , 空腹血糖值在6.1mmol/L以上 , 餐后两小时血糖值在7.8mmol/L以上 , 称之为高血糖 。
本文插图
除1型糖尿病的诱因外 , 引起血糖升高的原因
1、长期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大鱼大肉、无糖不欢、挑食 。
2、不良生活习惯:工作加班忙 , 长期办公室办公久坐 , 运动量少 。
3、作息时间不规律:长期熬夜、睡眠不足、作息时间不规律、情绪波动、应激反应、妊娠心理因素以及疾病的影响都可能引起血糖升高 。
本文插图
【内分泌疾病|打破糖尿病的防治误区,科普健康生活方式】
血糖恢复正常以后 , 无需打针吃药?
这样的认知是错误的 , 高血糖在服用降糖药后恢复正常 , 降糖药和胰岛素是不能停的 , 突然停服停用会导致血糖突然骤变或血糖反弹 , 糖尿病目前是无法根治 , 只能控制血糖 。 血糖降得快就是好药?
降血糖只能缓慢降 , 不能骤降至正常 , 如:糖尿病病人突然将血糖降至正常 , 会引起其他脏腑功能失调、低血糖反应等 , 降糖药要在医生开具的量下服用 。
本文插图
得了糖尿病就不能吃水果?
糖尿病的饮食控制:可根据劳动程度来控制饮食 , 体型肥胖者饮食可控制严格 , 少吃多餐 。 避免高热量、高蛋白 , 高糖的食物 。 蔬菜类每天可进食12种以上 , 在血糖处于稳定的情况下 , 可以吃少量糖分不高的水果 , 如:苹果、青瓜、草莓等 。 研究表明全谷物、果蔬、鱼类、禽肉膳食的摄入 , 同时减少红肉、饮料及淀质食品的摄入 , 健康的生活习惯可以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 。
本文插图
运动治疗
适宜本人身体状况的运动量 , 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 , 可慢跑、太极、广场舞等有氧运动 。 运动时间在餐后1-2小时开始运动 , 每次运动持续30分钟左右 , 运动量可循序渐进 , 每周运动量在150分钟左右 。 微汗出即可 , 勿大汗淋漓 , 运动完以后仔细检查双脚 , 有无红肿、破损、青紫、水泡等必要时找专业人士处理 。 户外运动应携带食物 , 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
本文插图
运动疗法的禁忌:合并严重糖尿病肾病 。 、伴严重高血压或缺血性心脏病、伴有眼底病变者、糖尿病足(肢端溃疡、坏疽等)、严重骨质疏松 。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血糖的监测
推荐阅读
- 五官疾病|一岁宝宝近视100度 眼科医生:两岁前不能接触电子产品
- 女性健康|妇科疾病总是治不好,若能这7个坏习惯改掉,就能好一半
- 消化疾病|3种食物堪称“烂肝王”,吃得越多,肝病越重,早早忌口
- 心脑血管|高丹枫主任讲这4种心脑血管疾病很常见,心脑血管的危害有哪些?
- 内分泌疾病|得了糖尿病之后寿命到底有多久?医生的答案或许你没有想到
- 偶尔治愈|400 万国人的隐痛:一个古老疾病和它背后的现代医疗难题
- 消化疾病|关于结肠炎的一切,都在这儿了!(患者分享经历)
- 内分泌疾病|如何一步步作成“尿毒症”?
- 内分泌疾病|27岁青年辟谷54天去世!用来治疗糖尿病?风险大,不安全
- 哮喘|儿童反复咳喘,真的是哮喘吗?家长不妨关注这几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