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典籍|世人为何多贬低曹操,若没有这本书,曹操绝对算是大英雄

都知道 , 历史是人写出来的 , 所以 , 肯定会掺杂作者的主观情绪 。因为 , 后人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 , 往往会对某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持有不同的观点 , 因此 , 史学界从不乏辩论和争议 。
名著典籍|世人为何多贬低曹操,若没有这本书,曹操绝对算是大英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可以说 , 在我国古代的历史人物里 , 曹操无疑是最具争议的角色之一 。
有人说他是祸乱天下的奸臣 , 有人说他是匡扶朝政的豪杰 , 亦有人说他是企图篡汉的枭雄 。一句“宁我负天下人 , 毋天下人负我” , 让曹孟德成为了史上最“招黑”的政治家 。而《观沧海》等慷慨名作 , 也赋予了他受万世景仰的资本 。
就笔者本人而言 , 曹操之所以声名不佳 , 多半要“归功”于“拥蜀反魏”的《三国演义》 。
该书的作者罗贯中先生以这种颇具主观色彩的架构 , 直接将曹操批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罪魁祸首 。于是 , 随着《三国演义》的盛行 , 在未来数百年里诞生的戏曲、文学作品均沿用了这种框架 , 将曹操彻底打造成世人不齿的坏人 。但实际上 , 曹操的形象在《三国演义》面世之前还算不错 。
【名著典籍|世人为何多贬低曹操,若没有这本书,曹操绝对算是大英雄】名著典籍|世人为何多贬低曹操,若没有这本书,曹操绝对算是大英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陈寿所撰的《三国志》里 , 我们能看到这样的基调 , 那就是:魏国才是汉之正统 。
从一个细节上 , 我们就能看出 , 陈寿先生对曹魏颇多褒扬 。在《三国志》里 , 总共收录了十五卷的《蜀书》 , 二十卷的《吴书》 , 而《魏书》的部分足有《蜀书》的一倍 , 有三十卷 。如果 , 不是倾向于曹魏 , 他是断然不会将该势力如此大书特书的 。
此外 , 从对书中诸侯的称谓上 , 我们也能看出陈寿先生对曹操的尊敬 。陈寿称曹操为“太祖武皇帝” , 而只是管刘备、孙权两人称作“先主”和“吴主” , 这足以看出 , 在陈寿心中曹操的地位远高于后者 。此外 , 还有他拥有称帝的合法性 , 以及所建立的曹魏属于汉之正统 。
唐朝时期 , 李世民在远征高丽的过程中 , 有感于自己建立大唐盛世的经历 , 亲手为曹操写了一篇祭文:
“帝以雄武之姿 , 当艰难之运 , 栋梁之任 , 同乎曩时 , 匡正之功 , 异于往代 。”
名著典籍|世人为何多贬低曹操,若没有这本书,曹操绝对算是大英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虽然 , 李世民此举 , 有借曹操替自己歌功颂德之嫌 , 但能被英明神武的唐太宗给予这般待遇 , 足以说明曹操拥有流芳百世的资本 。
但比较有意思的是 , 在国家纷乱的南北朝时期 , 时人对曹操的评价却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折 。当时 , 裴松之在注解三国志时 , 就引用了大量让曹操声名扫地的负面内容 。从这里我们能看到 , 但凡盛世 , 国家由强盛的统治者治理时 , 曹操的评价便偏向于正面 。一旦国家运势衰微 , 面临内忧外患(像汉末一样)时 , 就会将曹操批判为图谋不轨的奸佞之徒 。
例如:在北宋司马光写《资治通鉴》这部巨著时 , 北宋正值强势期 。所以 , 在该书中 , 曹操的形象是非常正面的 。整部《资治通鉴》 , 在讲起三国史时 , 都沿用了曹魏纪年 。显然 , 司马光认为曹魏才是三国之中的主流 , 亦是继承了汉魂的正统 。
名著典籍|世人为何多贬低曹操,若没有这本书,曹操绝对算是大英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然而 , 到了南宋时期 , 宋人对曹操的印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折 。当时的南宋偏安一隅 , 这种际遇让宋人对蜀汉有了极高的代入感 , 以至于“尊蜀贬魏”的思想扶摇直上 。在南宋名著《资治通鉴纲目》中 , 描写三国部分的内容开始采用蜀汉纪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