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远|路径依赖。( 四 )


03
如何规避消极的“路径依赖” 。
路径依赖的本质是“讯息化的内容”对自身认知的强化 , 所以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让自己“接受新的知识” , 但是多数人在接受新知识时 , 会有“防御的状态” 。
比如自己做的一件事情觉得90%是对的 , 但是拿到会议上探讨 , 结果被同事瞬间否决 , 这本质就是“信息的颠覆” 。
信息的颠覆也就意味着认知层面需要接受新的内容 , 大脑的路径依赖本质就是这样一次一次强化“已知和未知” 。
1.第一步:让自己尝试突破信息的囚笼
信息的茧房本质是指人们的信息领域会随着时间 , 习惯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 , 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的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 。
经常刷“短视频” , 网络新闻的朋友可能会有所察觉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我们手机屏幕刷出的内容 , 基本上会越来越“趋同” , 自己的视野也会变的越来越窄 , 仿佛陷入了一个“封闭的圈子里面” 。
这就是“信息茧房” , 在当今这个算法流行的时代 , 为什么一直要强调独立思考呢?就是因为有这种不断上瘾的推荐模型 , 会让自己随着路径一步一步的陷入当中 。
所以 , 当自己有了这方面意识之后 , 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就要多关注除了感兴趣以外“领域”的内容了 , 然后浏览学习不同的观点 , 让自己保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 , 来对待外界的信息 , 这样才能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
从而突破大脑中的“信息茧房 , 能够找到更多的路径 , 避免错误的路径给自己带来的危害” 。
那么从执行层面 , 破除这种“茧房”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第一:除了学习新的知识 , 尽可能在社交平台少点赞 , 收藏 , 甚至转发 , 因为技术可以对用户特征精准的进行刻画 , 然后对用户的反馈进行预测 , 在一定的范围内 , 机器真的能做到“很懂你” 。
第二:便是“注意知识获取的渠道” , 知乎依靠关注 , 微博是热门 , 头条是兴趣 , 所以你关注的“平台”就成了“信息茧房” , 自己尽可能清醒的认知到这个方面 , 才不会轻易的上瘾所推送的内容 。
第二:走出圈子 , 不要沉迷于当下的圈子 , 想要成长本质就要不断更换自己的社交圈 , 走出小圈子才能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 否则你看到的 , 听到的都只是“自己固有圈子的声音和意见” , 认知的层级也是相同的事物和领域 。
第三:独立思考 , 这个时代我们的问题不是信息太少 , 而是太多了 , 大部分的朋友圈或者微信群推荐的内容我基本不看 , 因为对我们来说都是“垃圾信息” 。
这些信息回把自己束缚在同质化信息的孤岛当中 , 一方面还不断地清洗着我们的头脑 , 因为同一类信息回不断的强化 , 让自己不由自主的接受它 。
所以 , 对自己来说最宝贵的便是“独立思考” , 今天和过去相比不变的一点是很难在人云亦云的情况下坚持自己的意见 , 跳出茧房才能打开思路 , 多听多想外 , 最重要的就是精准的判断力 。
王智远|路径依赖。
本文插图

(配图仅供方便阅读体验)
2.第二步:舍弃沉没的成本
当自己意识对某件事物产生“依赖”时 , 其实改变还是很快的 , 那么这时对自己来说挑战巨大的便是“舍弃原有付出的沉没成本” 。
在初期 , 沉没成本都不算太大 , 并且可见的收益也是小于“投入的成本” , 不限于时间上 , 精力上 , 当自己想要改变的时候 , 就不要把目光放在已经“付出的成本上了” 。
因为如果沉没成本过大而自己不舍得放弃 , 最终会为此付出更大的代价 。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在公交站台边上 , 下班的时候你可能会经常看到这样的案例 , “身边总有人抱怨 , 车都半个小时了怎么还没有来 , 心想再不来就叫出租车了 , 一会儿还有其他约会 , 不然就迟到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