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远|路径依赖。( 三 )


中度的路径依赖表现在:意识清醒 , 行为无法决策 。 自己知道这件事情不能做 , 或者长期做会让自己陷入不好的状态 , 但是现实状态下还无法逃脱 。
比如 , 你知道刷短视频会上瘾 , 看着也挺爽 , 满足了自己内心的愉悦 , 你也知道看的时间久了就会无法自拔 , 但是“自己还是停不下来” , 今天发誓完 , 明天还想做 。
在比如玩游戏 , 说好的玩两局 , 结果两局结束自己输了 , 但是为了“那口气” , 自己还会继续玩一把 , 来满足心理的欲望 , 这就是典型的“中度依赖” , 中度依赖在某些方面伴随“意识清醒” , 控制力不足 。
我曾经的一个好朋友 , 在一次吃饭中得知 , 他每天晚上睡觉之前必须喝两瓶啤酒 , 如果不喝酒 , 自己将无法入眠 , 这种就属于某些物品的重度依赖 。
当然也有工作层面 , 比如前些年我们看到的报道 , 高速公路收费站因为技术的改革 , 将取消人工收费更改为“AI识别” 。
我想这种问题其实多数的从业者应该是可以察觉到的 , 但是“自己仍然抱有侥幸的心理” , 最后在“无法选择的时候被淘汰” , 也属于典型的“重度依赖”某个工作类型 。
王智远|路径依赖。
本文插图

(配图仅供方便阅读体验)
2.路径依赖认知凝滞与转化成本
由于每个人自身的认知都是有局限性的 , 所以人在面临复杂决策的时候 , 思维就习惯性选择对已经知道的信息进行稍微加工处理 , 即人的思维具有粘粘性 。
黏粘性会习惯用过去场景中做出的决策思维模式来看待新的问题 , 所以认知凝滞一方面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和“了解信息的成本过高”而导致人具有的认知懒惰 , 从而产生认知凝滞 。
其另外一个层面是不确定性造成的 , 在复杂的环境或者事物中过去的成功经验会造成自己“盲目自信” , 最后产生认知凝滞 。
比如:为什么父母总觉得在家发展有的时候比在一线城市做互联网强 , 有的父母觉得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 , 就是不靠谱等 , 这些都是“认知旧思维的依赖产生的凝滞” 。
所以“认知凝滞”本质会从根源给我们带来路径依赖 , 那么它的转化成本呢 , 在某些方面也是巨大的 , 因为背后都涉及对时间 , 利益等评估 。
比如我们看到一个人因为职业的发展瓶颈想转型 , 但是自己又担心学习新的技能 , 熟悉新的环境投入的时间巨大 , 且不能直接带来收益 , 最后就会选择算了 。
在比如本科毕业的大学生想考研 , 但是自己很有可能考不上 , 而且考不上也不清楚以后要不要基于搞科研等 , 这一系列的行为 , 都会有“转化成本”的阻止 。
对于个人而言 , 在重大决策面前一旦做出选择就要不断的投入精力 , 财力甚至物资 , 如果哪天发现自己选择的这条路不太适合自己 , 也不会轻易改变 , 因为这会使自己以前投入的巨大价值变得一文不值 。
比如自己从事的领域 , 目前做的工作可能不喜欢 , 但是也莫名其妙的做了很久 , 比如“现在的工作 , 自己明明知道不好 , 却因为工资稳定的原因也一直呆着不想换”等等 。
当然企业方面也会有这种“转化成本”的形成:
比如我们经常看到一个公司因为某个业务瞬间强大起来 , 但是经过2-3年的发展就会增长瓶颈 , 可是在面临瓶颈的时候 , 企业难以转型 。
本质原因是什么呢?组织人员思维的固化 , 一种制度体建设和形成要很久 , 那么转型也就意味着对部分人的利益受到冲击 , 其次就是“业务层面” , 业务瓶颈的核心就在于“一把手” 。
当企业从外面招聘新的业务线负责人的时候 , 他的直接汇报上级也会影响项目的发展 , 最后可能“困难重重” , 就不了了之了 。
最明显的案例就是“中西方文化” , 原本中国治病从来都是以中草药为主 , 后引进西方西药 , 这当中其实面临巨大的博弈和困难 , 经常遭受保守派的质疑 , 其本质还是因为“认知的凝滞”和“批量的转化成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