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伟哥降至2元一片( 二 )
为什么外企不降价?是主动放弃集采吗?如果说很多人对原研药企在上一轮带量采购中的印象 , 仍停留在降价生猛的阶段 , 那么这次恐怕又要颠覆很多人的认知:放弃者、不降价者很多 。从怀疑观望到积极拥抱 , 多数原研药企参与带量采购的心态在第三轮发生了过山车似地转变:消极参与 。 很多原研药企的集采品种都因为出价过高(高于限价)而提前出局 。比如 , 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 , 原研葛兰素史克基本未降价 , 报价和原本的市场价差不多 , 904.2元/盒 , 而国产仿制药企石家庄迪康龙泽的报价是11.94元/盒 , 价格差了80多倍 。再比如西地那非 , 也就是伟哥 , 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药物 , 西地那非竞标企业有辉瑞、广州白云山、齐鲁和亚邦爱普四家 , 最终齐鲁以最低价每片2.08元(降幅92.7%)成为唯一中标企业 。有长期研究集采的专家认为 , 西地那非的市场主要在院外 , 而非院内市场 , 辉瑞可能考虑到要维持院外自费市场的价格和全球定价 , 降价中标并非就能受益 。其他出局的品种还有阿斯利康的阿那曲唑、利来的奥氮平口崩片、默沙东的地氯雷他定、西安杨森的多潘立酮和普芦卡必利、罗氏的卡培他滨、诺华的来曲唑、辉瑞的舍曲林等等 。尽管原研药企在报价策略各不相同 , 有意还是无意弃标难以有定论 , 但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是 , 两年下来 , 在“中标者得天下”的主流结局外 , 也出现了意料之外的结局:有中标者死 , 有出局者生 。前两轮落选的一些品种 , 凭借强大的市场推广销售能力 , 即使没有获得集采市场 , 也能收获不错的业绩 , 中标的一些品种 , 却没有完全实现临床替代 , 仅仅完成集采量 , 业绩不升反降 。落选的辉瑞和中标的拜耳就是两个典型的例子 , 让部分原研药企看到了战略性放弃集采的可能性 。当时在糖尿病用药阿卡波糖上报出最低价的拜耳 , 为了抢占集采市场甚至被同行人质疑“恶意竞价“, 当时还被奉为集采经典案例 , 最后的销售结果却不尽人意 。 阿卡波糖今年第二季度营收40亿欧元 , 同比降幅约74%;半年销售金额156亿欧元 , 同比下降54.4% 。 除了疫情影响之外 , 中国带量采购导致非专利药大幅降价是主要原因 。而辉瑞的两款药立普妥(阿托伐他汀)和络活喜(苯磺酸氨氯地平)在去年集采扩面中均流标了 , 但今年二季度财报 , 因这两款药的推动 , 辉瑞旗下主要从事中国市场普药业务的辉瑞普强收入增长了17% 。根据IQVIA发布的中国医院医药市场一季度回顾 , 立普妥销售额下降19.5% , 但依然排名第8 。 在零售市场 , 立普妥则保持正增长 , 是销售额排名第一的处方药 。
如果深究原因 , 以阿托伐他汀为例 , 可以看到百亿级的阿托伐他汀的市场 , 去年集采量占市场规模只有五分之一 , 当4家中标企业去抢五分之一的市场时 , 反而给了辉瑞专门抢占五分之四市场的决心 。 说到底 , 此前集采承诺的量并不大 , 让流标企业看到了集采之外自由竞争市场的希望 。不过 , 虽然立普妥等药品没有进集采 , 要拓展市场 , 也是要降价的 。 立普妥主动降价幅度最高到40% , 降价、品牌优势加上强大的销售能力 , 实现了销售额继续上升 。和辉瑞一样 , 一些落选的药企也开始重点针对集采外市场进行销售 , 主要把包括基层和社区市场、民营医院、OTC市场 。 被拜耳打败的华东医药也走上了这条路 。 据了解 , 今年1月17日集采丢标后 , 华东医药召开电话会议时 , 华东管理层提到“集采外市场总量不低于这次集采的总量 , 基层和院外市场仍会按计划加大力度积极开发” 。目前来看 , 集采外的市场是一些落选企业重点布局的方向 , 由于集采产品增量不增收 , 德展健康在4+7到期之后未再续标 , 也在积极布局集采之外的市场 , 如零售终端销售渠道 。集采常态化以后关注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从政策趋势上看 , 带量采购正走向常态化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规定:全面实行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 , 相关分工方案要求在2022年达成此一目标 。东莞证券的研报预测 , 全国性的集采将再搞三年 , 做5-6批 , 目标是将医院采购金额由高到低排下来的前160多个品种作为未来集成的重点 。而国家医保局价采司负责人在接受《财健道》采访时说 , “原则上是应采尽采” , 他举了香港的例子 。比如中国香港地区公立医院就分3档:第一档是使用金额10万元以内的药品 , 由公立医院自主采购 , 约有1541种 , 占采购金额的5%;第二档是10万元-150万元之间 , 采取邀标采购、竞争性谈判 , 有420种药品 , 占采购金额的9%;第三档是超过150万元以上的品种 , 就集中招标采购 , 有1260种 , 约占采购金额的86% 。随着带量采购的常态化 , “三医联动”将进一步深化 。国家医保局价采司这位负责人说 , “特别希望下一步医改能够在若干领域持续深化、取得突破” , 例如“加快改革医院内部分配制度 , 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 , 维护医生的医德 , 从制度上保障落实因病施治、合理用药” 。这样的期望和2019年11月29日发布的《关于以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若干政策措施》一脉相承 。《措施》中提出:在总体上不增加群众负担的前提下 , 稳妥有序试点探索医疗服务价格的优化 。 2020—2022年 , 各地要抓住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取消医用耗材加成等降低药品耗材费用的窗口期 , 每年进行调价评估 , 达到启动条件的要稳妥有序调整价格 , 加大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力度 , 因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增加的费用原则上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 与“三医”联动改革紧密衔接 。也就是说 , 带量采购常态化之后 , 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值得期待 。谭卓曌 吴晔婷 吴靖|撰稿王吉陆|责编实习生陈初懿对本文亦有贡献
推荐阅读
- 普京开国产豪车上高速 笑称不系安全带会罚款
- 你们吹爆的国产剧,还是不争气地开始烂了
- 大家看我是不是被国产芯片套路了,怎么办?
- 30年曲折发展,麒麟国产操作系统这样炼成
- 国产疫苗这个价格,目前看没有优势可言
- 国产飞机新成员领雁AG50轻型运动飞机首飞成功
- 25年,国产手机是如何一步步干死山寨机的?
- 台风|今日出伏!周四开始降温,周五最高温降至30
- 国产数据库的经济民族主义
- 中国战机全面换装国产心脏,涡扇10大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