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文学出版社|小小一个善念或许无法撼动偏见大厦,却能够悄悄温暖一个人( 二 )


白人也好 , 黑人也罢 , 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 , 这个梦想也许是黑人女佣艾比琳的有一份稳定的收入;也许是黑人女佣米妮的不会被白人解雇;也许是白人女孩斯琪特的为黑人女佣写一本书 , 替黑人发声 , 然后坐飞机能够去纽约工作;也许是所有黑人梦想的没有歧视、压迫、流血、能够安身立命、与白人平等相待地生活 。 但所有的梦想都是一个共同的梦想 , 那就是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里的梦想 。
“我梦想有一天 , 我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 , 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价他们的国度里生活 。 那时 , 上帝的所有儿女 , 黑人和白人 , 犹太教徒和非犹太教徒 , 耶稣教徒和天主教徒 , 都将手携手 , 合唱一首古老的黑人灵歌:‘自由啦!自由啦!感谢全能上帝 , 我们终于自由啦!’”
生而为黑人 , 但不应被歧视!此刻 , 我们更应彼此相助!我想 , 这也是《相助》所要传达的最美好的梦想吧 。
人民文学出版社|小小一个善念或许无法撼动偏见大厦,却能够悄悄温暖一个人
本文插图

影片《相助》 剧照
书评人 周航达:
到底把黑人与白人区别开对立起来的是什么?《相助》里的黑人活的小心翼翼 , 甚至自我警告 , 不要去招惹白人 。 面对不公的责难 , 仍然选择默默忍受 。 女佣的孩子仍然是女佣 , 艾比琳的妈妈从小就给她灌输着“如何服侍好白人太太的理念” 。 他们生活在一起 , 在同一片土地上 , 不是作为互相信赖的朋友 , 而是作为互相警惕的敌人 。 同样 , 在库切的《耻》中 , 那些没有撤离的白人 , 也成了黑人眼中的毒刺 , 尽管这些留下的白人很多也和自己一样穷困潦倒 , 从未伤害过自己 , 但他们仍要驱逐这些曾经的邻居 。 因为白色对于他们来说就是耀眼的伤痛 , “人”的属性被抹去了 , “人”的意义消亡了 , 只剩下了肤色的对立 。
从小说最后的自述中可以看到 , 一个优秀的作家永远是与自己的家乡共命运、共呼吸的 。 在鞭策家乡的文字中 , 读出的永远是对故乡浓烈的爱与期望 。 她们深刻的解剖自己的生活 , 把它们毫无保留的展示给读者 , 让大家看到一种新的重塑生活的可能性 。 她们用隐藏在事实背后的秘密和声音召唤更多的朋友加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 她们摒弃政客华丽的词藻和慷慨激昂的宣言 , 用温情的文字催生出锋利的变革之花 , 插在这些人胸前的口袋里 , 宣告一种新力量的诞生 。
很喜欢列侬的一首歌《Imagine》 , 他在设想一个没有对立、分裂 , 和平共处的世界 , 每个人都是朋友、家人 。 尽管这只是乌托邦式的幻梦 , 但却是他内心真诚的期许和祝愿 。 还有鲍勃迪伦《Blowing in the wind》 , “一只白鸽要飞越多少片海 , 才能安歇在沙滩 , 一个人要倾听多少次 , 才能听到人们的呼喊 。 ”有时候这可能就是文学艺术的魅力 , 它让深陷困境的人们看到一种新的希望 , 它用文字让更多的人团结到了一起 。
人民文学出版社|小小一个善念或许无法撼动偏见大厦,却能够悄悄温暖一个人
本文插图

影片《相助》 剧照
书评人 张烈鹏:
美国长篇小说《相助》最大的艺术特色 , 就是视角转换 。 小说共三十四章 , 除了第二十五章《慈善晚宴》是以旁观者的视角和第三人称叙事外 , 其他三十三章都是第一人称叙事 , 而且叙事线索人物“我”分别是艾比琳、米妮和斯琪特小姐 。 这样 , 既有黑人女佣的视角 , 也有白种人的视角 。 视角的交替和转换 , 一是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情节叙事;二是横看成岭侧成峰 , 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发现 , 但却产生同样的感受 , 这就比单一的视角更有新意更有立体感;三是多种视角不断变换 , 成功地将黑人的亲身感受和白人的外在观察有机地结合起来 , 增强了故事的真实度和可信度 , 也使作品具有直击人心的艺术魅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