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和明清的中轴线是重合的吗?︱明北京的中轴线和历史上中轴线有什么不同?︱

点击上方
“徐徐道来话北京”

, 我们天天和您闷得儿蜜!

今天推送图文与音频内容不同 , 点击音频可直接收听!





北京的中轴线始于元朝对大都城的规划设计 , 至明清两朝形成了现有的规模 。 明清时的北京城 , 皇宫居全城中心 , 受三重城垣包围 , 皇城是朝廷重地 , 禁止一般百姓进入;内城居住着官僚和商人;外城为一般平民居住 。 整个北京城的布局体现了以皇室为主体的思想 。 一条中轴线从永定门、正阳门、天安门、太和殿、景山到钟鼓楼 , 将外城、皇城和内城串联起来 。 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平衡对称、高低有别、错落有序 , 形成一幅独有的壮美画卷 。
【元代和明清的中轴线是重合的吗?︱明北京的中轴线和历史上中轴线有什么不同?︱】

元代和明清的中轴线是重合的吗?︱明北京的中轴线和历史上中轴线有什么不同?︱
文章图片


元明清三朝中轴线的变化




中轴线是北京城的脊梁 , 就跟人的脊梁一样 。 朱祖希先生大多数时候会用中山装 , 为北京的中轴线做一个“原创”的比喻:老北京城就像一件中山装 , 脑袋是太和殿 , 领子是紫禁城 , 五颗纽扣分别是午门、端门、天安门、正阳门和永定门 , 上面两个小口袋是太庙和社稷坛 , 下面两个大口袋是天坛和先农坛 。

元代和明清的中轴线是重合的吗?︱明北京的中轴线和历史上中轴线有什么不同?︱
文章图片

  • 中轴线的起源


说过了朱祖希先生对北京中轴线的比喻 , 我们要探讨一下中轴线的起源 , 这就需要先了解一下中国古代建城思想 。

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的《周礼·考工记》记述了关于周王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 , 方九里 , 旁三门 。 国中九经九纬 , 经涂九轨 。 左相右社 , 面朝后市 。 市朝一夫" 。

元代和明清的中轴线是重合的吗?︱明北京的中轴线和历史上中轴线有什么不同?︱
文章图片

也就是说 , 在周朝的时候 , 皇城中间是宫城 。 皇城比宫城大一点 。 这在北京城的布局中没有变化 , 北京城的皇城就在中间 , 然后就是层层包围 , 层层套着 。 可见 , 这个思想在周朝就确定了 。



但是周朝城和现在的北京城有一个不同 。
那时候 , 人们建城讲究每面要有三个城门 , 而且道路要都对着 , 它这个九经九纬 , 经和纬就是横的竖的它都对着 , 皇城在中间 , 这就是古代最早的建立都城的思想 , 这种思想有好多专家考证过 , 说是源于中国的井田制 , 因为中国的井田制就是方块的 , 方块不断地叠砌在一起 , 是中国最早的建城的思想 , 所以中国很多城是方的 , 凡是规划的城都是方的 。 《周礼·考工记》记述的周代城市建设的空间布局制度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实践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体现的是儒家的礼制思想 。 《周礼》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规划 , 这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