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 解析光电效应
1.36解析光电效应侯工光电效应是一个神奇的现象 。 在高于某特定频率的光照射下 , 某些物质内部的电子吸收能量后逸出而形成电流 。光电现象由德国物理学家赫兹于1887年发现 , 人们因此认为光有波粒二象性 , 即光既是波又是粒子 。其实 , 波与粒子是矛盾的 。 波的传播 , 就像水波一样 , 是水的振动 , 水的分子并没有随着水波传播 。 同理 , 光是一种电磁波 , 是宇宙球面中的最小粒子振动 , 最小粒子也不会随着光波传播 。既然认为光子是有质量的粒子 , 就不可能一边“上下(前后)”摆动 , 一边向“前”移动 , 根据最节省能量的原则 , 有质量的粒子的运动是走捷径的 , 而波动不是捷径 , 波动定义为质点在原地有规律的摆动 , 所以粒子的单向运动与波动是不可能共同进行的 。光波遇到较小的障碍物可以绕过去 , 粒子就不能了 。如果光束是由粒子组成 , 将光束照射于一条狭缝 , 通过狭缝后 , 在探射屏应该会观察到对应于狭缝尺寸与形状的图样 。 可是 , 实际进行这单缝实验时 , 探测屏显示出衍射图样 , 光束会被展开 , 狭缝越狭窄 , 则展开角度越大 。 在探测屏上显示出 , 在中央区域有一块比较明亮的光带 , 旁边衬托著两块比较暗淡的光带 , 说明光是波而不是粒子 。如果光束是由粒子组成 , 将光束照射于两条相互平行的狭缝 , 则在探射屏上会观察到两个单缝图样 。 但实际并不是这样 , 在探射屏显示出一系列明亮条纹与暗淡条纹相间的图样——波干涉效应 。以上这些实验结果意味着光是一种振动波 。用双缝实验来检试电子的物理行为 , 发现电子也会发生干涉现象 。 1974年 , 皮尔·梅利(Pier Merli), 在米兰大学的物理实验室里 , 成功的将电子一粒一粒的发射出来 。 在探测屏上 , 他也明确地观察到干涉现象 , 这又是什么原因呢?电子是公认的粒子 , 但是电子运动是半奇数形式的 , 一边自旋一边作线性运动 , 这样就产生了波动 。 电子的波粒二像性是由电子的特殊结构和运动方式决定的 , 而光就没有这样的结构和运动方式 。既然没有光子 , 光电效应就不是由光子引起的 。 那么是由什么引起的?——是由光的频率引起的 。事实上 , 由于电子的固有频率与光的频率产生共振或谐振 , 使其能量增大逸出原子而成为自由电子 , 从而形成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与光波的频率有关 。 马克斯·普朗克发现的普朗克关系式E=hv (h为普朗克常数 , v为光波频率) , 将电子逸出能量 E与光波频率 v关联在一起 , 而与“光粒子”(质量)无关 , 说明光电效应是电子对光波的频率响应而导致的共振现象 。 同时说明光电效应不能证明光的粒子说 , 因为 , 光电效应必须要达到一定频率的光 。 如果存在光子 , 只要普通的光就可以了 。再说 , 光是由电子跃迁产生的 。 电子由5个最小粒子构成 。 最小粒子是不可再分割的粒子 。 如果电子在跃迁时放出光子 , 这些光子从何而来?如果从电子来 , 一个电子只能放出5个光子 , 那么光源很快就消耗殆尽了 。由此可见 , 光电效应证明光的波动性 , 因为这里不需要粒子的特征——质量 , 只需要波动的特征——频率 。 在光电效应中 , 与粒子无关 , 与光的强度也无关 。 达到或超过一定频率阈值的光可以使电子获得逃逸所需的能量 , 这就是光电效应的实质 。
推荐阅读
- 解析伊斯兰命运共同体和中东局势的变数
- 重读《狂人日记》-个人解析
- 围棋棋理解析
- 石头记第国回解析
- 焦糖老干妈|快保藏!ATFX带你解析FCA全新官网最新查询方法
- 宠物养成|剑桥雅思14Test3写作Task2范文解析
- 透过率|解析透过率检测技术在食品包装材料阻隔性上的应用
- 铁路|深度解析列车晚点未定的原因:一、铁路汛期行车那点事
- 洪水规模如何预判?损失怎么算?
- 台湾军力详细解析:约10万陆军番号、驻地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