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之居|人类全麻后意识及认知能力的恢复
来源:山中麻署
前言
大脑无意识状态(lossofconsciousness,LOC)可出现在睡眠、麻醉镇静和病理状态 。 意识中断后脑功能的重建类似于模拟病理状态的恢复 , 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由于病理状态的恢复本身不可预判 , 因而本文作者将麻醉视作一种可控、可重复的干预方法:通过麻醉影响意识和认知 , 以对恢复过程进行系统研究 。 研究结果对于麻醉后有无持续的认知损害这一公共健康话题亦提供了一定的科学解释 。
Part1.评估麻醉后认知功能的恢复顺序基于俗成观点 , 研究人员假定认知恢复(recoveryofcognition,ROC)顺序如下:注意力-高级视踪-工作记忆-决策力 。 联合三个研究中心对3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3小时临床剂量的异氟醚麻醉 , 比对麻醉前基线水平以及意识恢复后3小时内每30分钟进行的认知测试结果 。 同时设立30名健康志愿者组成无麻醉干预的对照组 。
AM>PVT>VOLT>MP>NBCK>DSST;在测试速度方面 , 不同认知功能的恢复速度存在30分钟以上时间差 。 其中 , AM测试结果是最准确 , 也是最先回归基线的 。 因AM测试(反馈人脑高级认知功能——决策力)最快恢复至麻醉前水平 , 说明决策力在全麻中受抑制程度最低 。 最后一个测试节点(3h) , 5项测试的准确率在麻醉组和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 仅麻醉组在VOLT测试里准确率下降 。 这些结果提示在麻醉苏醒后发生认知下降但局限于一段时间内 , 认知重建随时间推移而循序渐进开展 , 而决策力在所有高级认知功能中最先恢复 。
Part2.评估麻醉后的大脑皮层动力学脑电非线性动力学指数(PE排列熵和Lempel-Ziv复杂度)是通过量化的指标评估大脑皮质受抑程度 。 研究人员采用脑电非线性动力学指数来反映麻醉前、麻醉期间和苏醒之后的大脑皮质动力学改变 。 PE排列熵由原始脑电图(EEG)数字化后采用傅立叶变换加以公式计算出特定频谱带的不规则性 , 因其将大脑活动在空间、时间上的变化进行定量反馈而提供特定脑区与麻醉深度、知晓水平和意识觉醒相关的信息 。
PE信号值存在脑区特异性 。 额叶PE值即使在静息状态也明显高于后叶脑区 。 为观察全麻过程中额叶和后叶脑区的脑电局部动态变化 , 研究人员提取2分钟连续的非抑制期进行分析 。 异丙酚诱导至意识丧失时额叶PE值较基线(闭眼静息状态)明显降低 , 转至异氟醚麻醉的维持阶段额叶PE值进一步下降 , 仅意识恢复前才回归或超过基线水平 。 后叶脑区仅异氟醚维持阶段PE值有所下降 。
LZ复杂度反映全脑的脑电动态变化 , 其与额叶观察到一致的麻醉状态下的动态变化 , 即LZC值在意识丧失时下降 , 在麻醉维持期进一步下降 , 苏醒前堪恢复至基线水平 。 非麻醉组在7个静息闭眼周期里(7个2分钟的时间段)则无任何差异表现 。
推荐阅读
- 地震|地震竟然还和二氧化碳排放有关?不过这次可不是人类造成的
- 晨报精选|与科学家畅聊微生物,走进“真菌与人类”科普展厅
- 菌情观察室|它是驱动人类健康的引擎,肠道菌群的重要性值得反复强调
- 美之居|造成甲状腺结节发作的原因有哪些?
- 超意生活|麻醉前锁骨下静脉/腋静脉超声检查可预测全麻诱导后低血压
- 基因遗传|人类的自然选择加剧近视“流行”?研究称近视基因或与生殖优势相关
- 陈根|那些对肿瘤的错误认知,陈根:免疫系统与免疫治疗中
- 美之居|要牢记这4点,别不当回事,到时候吃亏的是家里人,早上吃鸡蛋
- 人类研究所|让戒酒变得简单,如何戒酒更加“舒服”?3个正确的戒酒方法
- 美之居|会诱发痛风、肾病和乳腺癌吗?医生:这是饮食界的大谣言,吃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