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国|澶渊之盟并非是“丧权辱国”式的城下之盟,其实宋辽两国都是赢家
首先 , “澶渊之盟”签订前 , 北宋在与辽国的战斗中并未获胜 , 直至签订盟约那刻 , 双方都依然是处于对峙状态 , 是谁也奈何不了谁 。宋军虽在草城川、瀛洲等战场上打赢了辽国 , 击杀数万辽军 , 并斩杀了辽军主将萧挞凛 , 但是辽军的主力尚在 , 其主心骨萧太后与辽圣宗也尚在 , 同时 , 定州、祁州、德清等也被其占据着 。因此 , 如若辽军铁了心要继续打下去 , 胜负尚不可知 。
其次 , “澶渊之盟”真的是一个屈辱的盟约吗?
要知道 , 它到底是不是一个屈辱的盟约 , 我们得先来看看 , 这个盟约的内容是什么:
“以风土之宜 , 助军旅之费 , 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 , 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 , 只令三司差人搬运至雄州交割 。沿边州军各守疆界 , 两地人户 , 不得交侵 。或有盗贼逋逃 , 彼此无令停匿 。至于垄亩稼穑 , 南北勿纵骚扰 。所有两朝城池 , 并可依旧存守 , 淘濠完葺 , 一切如常 , 即不得创筑城隍 , 开掘河道 。誓书之外 , 各无所求 , 必务协同 , 庶存永久 。自此保安黎献 , 谨守封陲 , 质于大地神 , 告于宗庙社稷 , 子孙共守 , 有逾此盟 , 不克享国 , 昭昭天鉴 , 当共殛之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南北通和 , 实为美事 。国主(指辽圣宗)年少 , 愿兄事南朝”—《续资治通鉴长编》
宋与辽签订的“澶渊之盟”主要有四项内容:
一、北宋每年以“以风土之宜 , 助军旅之费”的名义向辽国提供银十万两 , 绢二十万匹 。而因这笔钱在宋朝看来并不是纳贡 , 也不是战争赔款 , 因此 , 宋廷在盟约中特别注明 , 对于这笔钱的交付 , 宋廷不会专门遣使前往辽国都城交付 , 而是会有三司在雄州与辽使进行交割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二、宋辽以白沟河(今河北省保定市境内)为界 , 以西归宋朝 , 以东归辽国 , 双方撤回在所划定好的所属对方疆土中的军队 , 辽国退出所占领的定州、祁州等数十州之地 , 并将之前所占的遂城及涿、瀛、莫三州归还于宋朝 。之后 , 凡有越界盗贼逃犯 , 双方不得藏匿 , 需交还对方处置 。此外 , 自盟约签订起 , 双方不得在边境新建城池 , 及开凿河道 , 原建城池和河道可予以保留 , 可派兵驻守 , 但双方边境军队都不能再相互袭扰 , 更不能毁坏对方城池、房屋及庄稼 。
三、宋辽两国互为兄弟之邦 , 两国君主互为兄弟 , 辽圣宗为弟 , 宋真宗为兄 。
四、宋辽两国于边境地区互置榷场 , 以此方便两国贸易往来 。宋朝于雄州(今河北雄县)、霸州(今河北霸州)、安肃军(今河北徐水)、广信军(今河北徐水西)等四地置榷场 , 而辽朝则于新城(今河北新城东南)置榷场 。
以上就是宋辽所签订的“澶渊之盟”的主要内容 。
那它屈辱吗?显然不屈辱 。
以我们现在人的眼光来看 , “澶渊之盟”无论是对宋 , 还是对辽 , 它都不是一份屈辱性的协定 。直白的说 , 这份协定的内容是宋辽两国在当时的那个环境下所能得到的最好的结果 。
宋初 , 宋廷不似宋中晚期那般不敢打战 , 这时宋廷为了夺回燕云十六州 , 还是颇有血性的 , 经常主动的与辽国发生战争 。当然 , 自“雍熙北伐”失利后 , 宋就基本上放弃了武力收回燕云地区的计划 , 但是却并未完全的放弃 , 其在与辽国接壤的地区 , 尤其是河北地区 , 是布置了重兵 , 这些军队不仅是用来防御辽军的 , 也是用来攻击辽军的 , 一旦辽国有变 , 这些军队势必就会由防转攻 , 再次继续执行武力收回燕云的计划 。基于此 , 这就逼得辽国为了防御宋朝的进攻 , 他也只能是在与宋接壤的地区布置重兵 。
但是 , 我们都知道宋辽当时的经济状况 , 呈现出的是“宋富辽穷”的局面 , 因此如若长时间的对峙下去 , 辽国肯定要比宋朝更早崩溃 。此外 , 自辽圣宗登基后 , 辽国国内局势又趋于分裂 , 此时是“母寡子弱 , 族属雄强 , 边防未靖 , 奈何?” , 附属于辽国的女真、党项等族纷纷壮大 , 对辽国已造成相当大的威胁 。因此 , 对于辽国而言 , 跟宋拼时间 , 他是拼不起的 , 若依旧与宋对峙着 , 宋搞不垮他 , 党项、女真等族也会要了他的命 。
推荐阅读
- 辽宋夏金,五代十国|勉为其难的最后胜利——大宋朝澶渊之盟
- 宰相|檀渊之盟,宰相持战;宋帝媾和:底线100万,30万谈妥,皆大欢喜
- 辽宋夏金|神域之物海东青,备受统治者追捧,如何成为辽国灭亡的导火索?
- 契丹族|辽国灭亡后,百万契丹人去哪了,为啥现在没有契丹族?
- 任谅|任谅:我大宋要削弱辽国,防备金朝,群臣:胡言乱语
- 辽国|北宋为什么会选择联金灭辽,是对是错,该怎么评价联金灭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