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产能”过剩,质量下滑!券商研究所转型路在何方?( 四 )


申万宏源研究所总经理周海晨称 , 我认为一名优秀的分析师应该是认同所在机构的研究价值观 , 能团队作战 , 能将其优势对研究体系有贡献 , 两者相得益彰 。 一味强调分析师个人品牌可能与研究的体系优势脱离了关系 , 导致研究机构品牌弱化 。 相反如能用好明星分析师的个人品牌效应协同研究机构品牌发展 , 就变得更有价值 。
券商投研商业模式裂变
研究所探索多元化转型
中国基金报采访人员 张莉
资本市场变化迅速 , 券商研究所传统商业模式遭遇冲击 , 投研业务也面临价值重估的问题 。 在客户需求、业务升级等变化下 , 券商研究所转型迫在眉睫 。
据采访人员采访了解到 , 如何做好研究所业务转型 , 如何完成对内对外双重赋能 , 各家券商机构战略不同、打法各异;而券商转型谋变之际 , 研究所战略地位和价值也正在加速提升 。
券业投研转向内外并重
研究价值走向跨界延伸
在业内人士看来 , 券商研究的商业模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 投研的价值面临重估 , 卖方业务转型也是大势所趋 。
申万宏源研究所总经理周海晨表示 , 当前证券研究行业的研究和服务方式较为同质化 , 研究换佣金的模式已经遇到天花板 , 机构客户的研究服务竞争更加激烈 , 得分压力严峻 。 同时 , 券商行业集中度提升 , “龙头效应”凸显 , 头部券商优势将更加明显 。
中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表示 , 过去市场过度关注第三方评选 , 让不少研究员或分析师过度注重关系而忽视研究 , 对投研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 在监管规范下 , 投研行业正在逐步健康发展 , 实际上也促进了投研市场的回归 。 “所谓转型我们理解的还是回归本源 , 投研人生更应注重研究能力的提升 。 ”
联储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全表示 , 市场探讨的“研报过剩、投研价值不高”争议 , 实际上反映的正是券商研究所的同质化的问题 。 目前的券商研究所基本上都是差不多的架构 , 但是券商之间的差异却是显著的 , 这就导致研究所与券商之间的关系是否匹配的问题 。
券商人士认为 , 投研转型 , 其价值也正在从传统的二级市场研究延伸到大资管、财富管理等更广泛领域 , 研究所的转型也是适应客户需求和需求的变化而变化 。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所所长武超则分析 , 当前研究所的业务主要有三大方面变化 , 一是由对外服务转向内外并重;二是由对公募保险等机构的单纯投研服务延伸至对银行、产业的全产业链服务;三是由单纯二级市场投研报告延伸至一二级市场研究、政策研究、产业研究等 。
在周海晨看来 , 证券公司整个价值链的综合竞争力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 。 注册制下 , 证券研究面临转型 , 也必将重塑自身专业价值和业务模式 。 “当前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更趋多元化和精细化 。 以客户需求为导向 , 以业务关联为基础 , 打造一个全价值链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至关重要 。 ”周海晨表示 。
券商研究所打法多元化
差异化竞争日益凸显
据了解 , 目前不少券商研究所已经将研究范围从原本的二级市场向外拓展延伸 , 业务内容日益多元 。 以中信建投证券为例 , 其研究发展部正将研究从二级市场拓展到产业链研究 , 从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研究拓展到经营战略、风险管理的研究 , 从A股研究拓展到全球市场研究 。
据武超则分析 , 研究所转型最重要的是要辅以长期化、多样化、国际化为导向的考核激励机制 , 使得部门在没有挤压对外服务工作量的情况下 , 充分激发对内服务的积极性 。 “新的市场环境下 , 大型券商的优势更多在于业务线条齐全、具备综合服务能力 。 未来对机构客户的服务应该是大研究服务、大交易服务、大投行服务这三个维度 。 ”
另一方面 , 随着大类资产配置及财富管理转型的需要 , 研究所的投研体系也更加丰富和多元 , 基于产业视角和资产配置的研究变得日益重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