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产能”过剩,质量下滑!券商研究所转型路在何方?( 三 )


在大多数人眼中 , 顶着“名校”、“高薪”光环的券商研究员向来是金融精英的代名词 。 而近些年来 , 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以及优秀人才的不断涌入 , 研究员的竞争压力也与日俱增 。
一基层研究员更是对采访人员直言 , “虽然金融行业不存在生存方面的压力 , 但市场变动、高强度工作都会让研究员身心俱疲 , 这个职业外表光鲜 , 但背后吃得苦并不比其他行业少 。 ”
中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认为 , 各行各业存在焦虑感非常普遍 , 尤其是对于竞争激烈的投研人员 , 焦虑感很深 。 但实际上 , 如果通过自己的努力 , 有真正的本事 , 研究员依旧能够脱颖而出 。 而且研究员的晋升通道也非常多 , 比如内部高升为管理层或者进入买方做投资等等 。
徐高同时提到 ,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年轻人愿意加入投研行业 。 参考优秀研究员的标准 , 只要自己有真材实料 , 只要肯勤奋 , 努力还是会有回报 , 也会有一定的成绩 , 这需要时间 , 并不是短期能够实现的 。 ”
在谈到券商研究员如何克服焦虑并稳定进步时 , 多位受访者表示 , 研究员应该在“目光长远”的同时 , 打造快速学习能力、积累更多的产业经验 。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所所长武超则表示 , 这几年大家对职业生涯有很多焦虑我个人觉得还是因为低头赶路太久太急 , 很少思考行业的长期出路 。
武超则强调 , “其实我觉得分析师的黄金时代才刚刚开始 。 因为券商研究的商业模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 武超则认为 , 这些变化 , 都离不开有定价能力的资深分析师 , 最终好的分析师应该是越老越吃香的 , 而不是被市场的短期考核压得喘不过气 。 当然 , 这种变化也会导致行业竞争格局分化和去产能 , 从追求数量到追求质量 , 从追求短期到追求长期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
对于基层研究员 , 开源证券总裁助理兼研究所所长孙金钜建议道 , “对刚入行的研究员 , 研究占绝大部分 , 路演、调研等较少 , 所以打造好知识体系和研究框架体系至关重要 , 要培养快速学习能力 。 ”
武超则建议研究员积累更多的产业经验 , “过去几年券商和基金行业的市场化使得很多优秀的年轻人对这个行业趋之若鹜 , 其中不乏名校毕业的各类优秀人才 。 但我还是坚持觉得如果想做好一名优秀的行业分析师应该尽可能在你所专长的领域做过一定时间的产业研究 , 比如我们的电子、通信、医药研究员很多事在产业工作过后再成为行业研究员 , 尤其是你大学本身的专业就是这些专业领域的话 , 这样后发优势也会更明显 。 ”
人才培养强调卖方特质明星分析师打造更重品牌协同
作为卖方研究员 , 券商研究员在成长路径及能力要求等方面与买方研究员存在诸多不同 , 这些差异也使得券商研究所的人才培养有了不同的侧重 。 近些年 , 佣金分仓等业务的发展 , 也使得“卖方特质”在研究所团队建设时更受关注 。
武超则认为 , 卖方研究员和买方研究员的本质是不同的 , 卖方更像一个老师或者教练的角色 , 而买方更像一个运动员 。 所以就决定了卖方的价值更多体现在过程研究、逻辑框架、信息的广泛性、分析方法的系统性 , 而买方的价值更多体现在结果的判断、独立思考的能力 。
孙金钜称 , 由于工作目的不一样 , 卖方研究还需要特定“卖方素质”的强化 , 以适应对外服务的需要 , 如性格特征、沟通能力等 。
申万宏源研究所总经理周海晨认为 , 全面的知识结构、沟通能力、勤奋踏实、高自我驱动和抗压能力等都是卖方研究不可或缺的特质 , 是行业专家+资本市场专家 。
培养“卖方特质”研究员队伍的同时 , 各家券商也希望能打造“明星分析师”IP 。 而在媒介传播方式转变、民间股神频出的背景下 , 明星分析师的打造也面临着不一样的挑战 。
开源证券总裁助理兼研究所所长孙金钜认为 , 明星研究员的打造 , 除了行业的机遇、平台的整体氛围等外部因素外 , 自身的综合能力要求也会比较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