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产能”过剩,质量下滑!券商研究所转型路在何方?( 二 )
李全表示 , 券商的研报过剩是一个相对而不是绝对的问题 , 目前部分领域的研究仍然是券商研报的稀缺地带 , 比如关于全球局势、芯片等领域 , 显然 , 研报中前瞻性的研究不足;此外 , 由于缺乏商业激励 , 关于资本市场制度的基础性研究 , 比如新三板分层及其交易规则等内容的研究报告覆盖也并不多 。
在周海晨看来 , 问题关键还是要分析师回到研究本源上 , 注重研究的深度、广度和高度 , 出研究精品 。 通过研究揭示资产价值 , 有效的为资产定价 , 为投资者提供高质量的研究服务 , 从而提升市场影响力 。
下猛药才能治沉疴 。 让券商研究回归本源 , 绝非一日之功 , 需要外部监管和内部管理的共同努力 , 双管齐下 , 方能药到病除 。
近两年来 , 监管部门持续加大对研究报告的合规管理和处罚力度 , 全面划定了分析师执业的红线 , 以及券商内部加强执业行为监管的措施 。 今年6月21日开始实施的《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执业规范》、《证券分析师执业行为准则》就为券商研究报告发布提供了很好的方向指引 。
外有监管对券商研究业务新媒体管理端严格规范 , 对内 , 多家券商也正探索实现对自家研究业务的闭环管理 , 从研报专业性、合规、传播等多方面提升研究质量 。
首先是规范研报传播渠道 。 近期 , 申万宏源、华泰证券等部分券商研究所分析师的个人微信公众号被停用 , 乃至注销 。 其中 , 申万宏源研究所所有分析师已经关闭个人新媒体账户 。 华泰证券部分账号如“华泰地产真心话”公众号也早在今年7月1日就发布了停用声明 。
在徐高看来 , 收紧之后 , 券商研报可以精准送达专业投资者手中 。 过去投研覆盖面过广 , 投资者对投研内容理解不深 , 也会产生部分误解的情况;此外 , 优质的卖方研究报告实际上是稀缺的 , 投研报告需要推送给券商的付费客户身上 , 也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了其高价值 , 过度发放也会稀释研报的价值 。 而这样的流程形成之后 , 反过来也更能确保优质研报的稀缺性和高价值 。
孙金钜表示 , 券商研究必须将合规及质控作为生命线 , 要严格规范研报发布行为和分发渠道 , 形成对研究报告上传、审批、发布的闭环式管理 。 另一方面 , 类似通过“小程序”等平台分发研报 , 可以与金融科技相结合 , 创新客户模式 , 实现一站式服务 , 有效提升核心客户的服务质量 。
此外 , 研报的专业性是券商研究定价的基础 , 也是这项闭环管理中的重要一环 。
“我们一直强调坚持研究回归本源 , 要求所有分析师必须严格做好基础的研究工作 , 将“专业性”作为考核的第一依据” , 武超则告诉采访人员 , 从去年开始 ,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所根据行业特点和人力配置 , 设立了10个行业研究大组对应35个研究领域 , 以加强产业链研究的协同性和前瞻性;同时完善了本研究领域的报告考核体系 , 通过设立研报数量质量PK榜加强研报考核 , 并启动了夜间和节假日报告审核制度 , 以在加强合规管理的同时保证研究效率和产出 。
在李全看来 , 要解决券商研报相对过剩等问题 , 核心可能还是监管机构乃至券商自身对研究部门激励机制的问题 , 要鼓励券商研究部门以基础研究为本 , 以此延伸出各类研究体系 , 并且要做前瞻性的、有战略导向的研究 , 完整的研究体系是券商研究部分能够长久生存的根本 。
研究员焦虑情绪突显券商人才培养体系转型
中国基金报采访人员 李迪
随着行业竞争的逐渐加剧以及转型的不断深化 , 券商研究员面临的竞争环境产生变化 , 自身焦虑情绪也愈发凸显 。 面对不同的行业格局 , 多家券商机构的人才培养战略也更加精细化 , 对于研究队伍的搭建强调卖方特质 , 对于明星分析师的打造则更重品牌协同效应 。
光鲜背后压力重重券商研究员如何克服焦虑?
推荐阅读
- 北青网综合|因漏水等质量问题延迟5年收房 业主被催缴13万天价物业费
- 北京日报客户端|免费检测车内空气质量,京津消协再发新购汽车征集令
- 北斗|北斗卫星高密度发射 产品质量如何保证?专家回应
- 累计亏损|青客3年累计亏损12.42亿元再砸1.3亿美元购公寓资产能否破局?
- 央视网 产品质量如何保证?专家回应,北斗卫星高密度发射
- 产能|[公司]领益智造:Q3、Q4订单充足 预计明年情况好于今年
- 笑一星|我有点慌,搞笑GIF:看着大胖子跑过来
- 小艾说车|一公里4毛,质量媲美丰田,17万放弃凯美瑞,90后的首选座驾
- 直播吧|前助教:如今这支拜仁的阵容质量强于三冠王时期
- 公司|【读财报】唐人神:上半年净利润增逾8倍 生猪产能持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