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蚂蚁金服、滴滴们掀起A/H上市潮,它们能打破折溢价的烦恼吗?

【钛媒体|蚂蚁金服、滴滴们掀起A/H上市潮,它们能打破折溢价的烦恼吗?】
钛媒体|蚂蚁金服、滴滴们掀起A/H上市潮,它们能打破折溢价的烦恼吗?
本文插图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文丨螳螂财经(ID:TanglangFin) , 作者丨易牟
今年来 , 港A两地都很争气 , 科创板也对二次上市敞开怀抱 , 以蚂蚁金服为首的一些超级大独角兽 , 甚至在港A两地同步上市 , 在可见的未来 , 效仿的公司肯定也更多 。
这是一个好现象 ,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
一直以来 , 港A两地的股票一直面临着严重的折溢价问题 , 那些即将两地上市的新兴科技公司 , 是否会有所不同?又将如何面对?
港A折溢价 , 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 港A两地的折溢价 , 一直非常严重 , 也是老韭菜从资本市场套利的一大参考指标 。
理论上来说 , 同一个公司如果A股价格低于H股价格 , 则A股具有估值优势 , 若A股价格高于H股价格 , 则A股的有估值较高的嫌疑 。 在现实中 , 大部分H+A的股票中 , 香港市场都要相比于A股折价 , 或者说内地A股市场获得了溢价 。
二十几年来 , 港股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H+A公司 , 它们以传统领域的企业居多 , 同时国企标签也非常浓厚 。
根据wind数据 , 截止到7月30日A/H两地上市的股票一共123只股票 , 市值达15.7万亿港元 , 占港股总市值的25.7% , 其中不乏“四大行”“三桶油”“四大保险”这样的大龙头 。
先来看A/H股溢价率 。 根据计算公式 , A/H股溢价 =A股(人民币元)/H股的汇率后的价位(H股 , 港元) 。 在个股之外 , 还有一个恒生AH溢价指数 , 指数越高 , 代表A股相对H股越贵(溢价越高) , 反之 , 指数越低代表A股相对H股越便宜 。
过去十几年 , AH股溢价平均指数在100-120之间 , 国内牛市时候 , 溢价指数可达140以上 , 因为A股波动更大一些 , 容易短期暴涨 , 熊市的时候 , 溢价指数甚至低于100 。
截止到7月30日 , AH溢价平均指数为133 , 在牛市线附近徘徊 。 根据wind数据显示 , 128只A/H股中 , 全部相对于港股折价 , 这也间接说明A股已经不再便宜 。
那么 ,这种价差是怎么形成的呢?
最基本的股价定价模型告诉我们 , 股票的价值等于公司未来的现金流在当前的贴现 。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 股价决定因素是企业的盈利(分子)和折现率(分母) 。 作为分母的折现率包括无风险利率和风险溢价 , 前者主要由本国央行视经济情况而定 , 后者主要由投资者结构决定 , 受到情绪的一定影响 。
从定价模型出发 , A/H两地上市公司是相同的 , 企业盈利也一样 , 所以价差就来自于折现率 。
由于港元与美元是联动体系 , 汇率恒定在7.75~7.8之间 , 美联储又长期保持低利率水平 , 导致香港的利率水平也非常低 。 而内地金融市场无风险利率由央行决定 , 无风险利率长期高于香港 。 所以按道理 , A股应该对港股折价 。 但事实并非如此 , 反而是A股长期相对于港股溢价 , 港股通之后 , 这种现象“变本加厉” 。
这说明 , A/H股折溢价的决定性因素 , 并不是利率水平决定的 , 而是投资者的风险偏好 。
风险偏好的背后 , 估值体系存在根本差异 首先 , 内地市场以散户为主 , 香港市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 , 内地市场的投资者偏爱小盘股或成长股 , 香港市场的投资者偏爱大盘蓝筹 , 所以流动性主要聚集在大盘股上 。
所以我们能够看到 , 那些溢价率低的都是一些大盘股 。
举个例子 , 在全部的128只A/H股票中 , 溢价率最高的是洛阳玻璃 , 港股价格为每股2.7港元 , 市值15.3亿港元 。 它在A股的价格则是15.3元人民币 , 市值达到84.6亿人民币 , 溢价率高达508% 。
钛媒体|蚂蚁金服、滴滴们掀起A/H上市潮,它们能打破折溢价的烦恼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