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姜话健康|这篇文章颠覆你的认知,关于熬夜和早起( 三 )


反之 , 晚睡晚起的人 , 则容易被目为「脱离社会」「拖延症」「缺乏上进心」——这给许多夜型人造成了困扰 。
同时 , 多数公司要求8-9点上班 , 以及正常的人际交往 , 都会安排在白天——这些 , 都会对夜型人造成压力 , 迫使他们改变自己的睡眠习惯 , 变成「晚睡早起」 。
长此以往 , 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2012年 , 一项针对65000名欧洲人的统计数据表明:晚睡早起的人 , 更容易患上抑郁症 , 同时超重的几率也会更高 。
2015年 , 一项睡眠跟踪实验也发现:晚睡早起跟胰岛素密切相关 。 实验中 , 被试者每天只睡5小时 , 连续一周 , 对胰岛素的敏感度就会出现显著变化 , 难以保持正常的血糖水平 。 这会提高患上心脏病、糖尿病和肥胖的几率 。
同时 , 长期睡眠不足 , 还可能导致不可逆的脑损伤 , 以及β蛋白的明显堆积 , 后者是导致阿兹海默症的元凶 。
更不用说明显能感受到的症状 , 如头痛、疲劳、记忆力衰退 , 等等 。
简而言之:罪魁祸首不是「睡得晚」 , 而是「睡得少」 。
每天睡眠少于6个小时的人 , 正在不断透支自己的身体 。
04
可能有夜型人朋友会说:我睡得也不少 , 每天都能睡足7-8小时 , 但为什么还是感觉难受 , 非补眠不可?
原因很简单:很多时候 , 你以为你睡足了 , 其实并没有 。
众所周知 , 调节睡眠、产生「困意」的 , 是一种叫做褪黑素的激素 , 由松果体分泌产生 。 那松果体是如何调节褪黑素浓度的呢?
答案是:大脑会通过视网膜和皮肤感知环境中的光线 , 再把信号传达给松果体 , 从而调节褪黑素 。
当环境中完全没有光线时 , 褪黑素分泌最旺盛 。 而哪怕有一点点光线 , 都会严重干扰褪黑素的产生 。
所以 , 许多夜型人以为自己睡足了7个小时 , 但其实 , 很可能在早上6-7点 , 环境的光照强度就已经全然不同了 。
这时 , 你的身体早已被唤醒 , 进入半清醒状态 , 只是自己感觉不到而已 。
另外 , 对于「海豚型」的人来说 , 一点点外在环境的声音 , 都会对睡眠造成干扰 , 导致难以进入深度睡眠 。
所以 , 真想睡足7-8个小时的话 , 你可能需要:一扇完全遮光的窗帘 , 一个完全黑暗的房间 , 隔绝一切噪音的环境 , 并且长期坚持这样的生活节奏 。
这是对抗「睡得少」的一个有效方式 。
另一个重要原因 , 是「睡眠周期」 。
我们知道 , 睡眠并不是连贯不断的过程 , 而是分成多个阶段的 。 每一个阶段中 , 我们会经历「快速眼动期(REM)→浅度睡眠→深度睡眠→浅度睡眠→REM」这么一个周期 , 亦即呈现「U型」 。
其中 , 每个周期约90分钟 。 夜型人短一点 , 晨型人长一点 。
具体可以参考这张图:
其中:
1)REM恢复精神 , 起到「清扫」和「整理」的作用 。 如果剥夺REM睡眠 , 会对记忆和情绪造成影响 。
2)深度睡眠恢复体力 , 起到「休息」的作用 。 如果剥夺深度睡眠 , 会造成长时间的疲劳和困乏 。
3)只有经历一整个周期 , 才算是真正进行了睡眠 。
很多人习惯设闹钟 。 但如果闹钟响起时 , 你刚好处于红线以下的部分 , 那么这时其实相当于「打断睡眠」 , 你的整个睡眠周期是不完整的 。
所以 , 最好的方式 , 是经历完整的4-5个睡眠周期(亦即经历4-5个REM , 大约6个小时 , 因人而异)——这时 , 你其实已经处于「半清醒状态」 , 身体已经完成所有的整理和休息——再自然醒来 , 或是由闹钟唤醒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