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含谈健康|如何研发“彻底治愈”高血压的降压药?


2018年 , 全球降压药物的销售总额高达225亿美元 , 这些药到底“缓解”了什么?为什么药企研发不出一个疗程之后就能治愈的降压药?
上期说药 , 我论证了即使仅从商业利益考量 , 药企也不可能“故意不做能治愈的药物” , 有读者在我的文章下留言:“绝大多数的西药 , 目前确实只是缓解症状 , 并不治愈 , 例如‘三高’的 , 这些只缓解症状的药 , 一吃几十年……”
老梁:这个问题非常具有代表性 , 值得深入讨论一下 。 跟以前一样 , 我们先定义一下什么是“症状” , 怎样才算“治愈” 。 治愈就是让患者回到生病之前的健康状态 , 这应该没有争议;症状也许有不同的理解 , 一般是指患者可以感觉得到的 , 影响正常生活的病变 。
举个例子:疼痛是一种很常见的症状 , 因为疼痛会影响你的正常生活;但骨密度低不是 , 因为你感觉不到 , 所以也不会改变你的行为 。 (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 , 欢迎提出来讨论 。 )
现在我们来看现代医药是如何治疗“三高”的 。 今天仅以高血压为例 , 高血糖和高血脂都非常类似 。
根据上面的定义 , 血压是一项诊断指标 , 并不是症状 , 因为患者并不能直接感觉到血压的变化 , 必须用血压计测量 。 那么高血压的症状是什么呢?如果你去维基百科查一下就会发现:“高血压一般是没有症状的(High blood pressure typically does not cause symptoms.)”!
那就奇怪了:既然高血压一般没有症状 , 那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吃药?还有这么多人认为降压药是“缓解症状”呢?2018年 , 全球降压药物的销售总额高达225亿美元 。 这些药到底“缓解”了什么东西呢?
有两点是肯定的:第一 , 它们可以降低大部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 , 而血压是一项诊断指标 , 这些药是可以“治标”的;第二 , 它们并不能让患者回到生病之前的状态 , 所以不能治愈 , 也就是“不治本 , 一吃几十年……”
既然“治标不治本” , 也没有症状需要缓解 , 这每年225亿美元拿来干点别的不好吗?
不但不好 , 而且很不好 。 维基百科“高血压”的条目还告诉你: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长期高血压是引起冠状动脉疾病、中风、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周边动脉疾病、视力下降、慢性肾脏疾病和痴呆的主要风险因素 。 ”
脑子快的读者肯定已经反应过来了:吃降压药并不是“缓解症状”而是降低风险 。 血压是一个风险标 , 把它给“治”了 , 风险就大大降低了 。
问题是 , 我们每年花225亿美元来降低高血压带来的各种健康风险值得吗?要讲清楚这个问题 , 我们需要一点简单的医药经济学的概念 。
在这个社会效益天平的两边 , 一边是降低血压 , 减少与高血压相关的各种风险 , 我们目前压上的筹码是全球每年225亿美元的花费 , 非常沉重;另一边是不治疗高血压 , 把省下来的钱用在治疗与高血压相关的各种(有症状的)疾病上 。 这样做的花费是多少?会超过225亿美元吗?
对于任何一个患者以及家庭 , 你也许有权决定自己吃不吃降压药 , 但是一个国家应该如何决定 , 也许只是某几个专家的取舍 , 而以盈利为目的的私营医疗保险公司是不是为降压药买单就没这么简单了 , 必须有大数据的支持 。
到目前为止 , 在所有中高收入的国家里 , 医保目录上一定有降压药 , 也就是说 , 无论是私营保险公司还是国家医保 , 大家都一致认为支付降压药的费用 , 降低高血压带来的各种健康风险是值得的 , 不但省钱也节省医疗资源 。
阿含谈健康|如何研发“彻底治愈”高血压的降压药?
本文插图
摄影 | 杨爽
读到这里你也许会说 , 不管是“缓解症状”还是“降低风险” , 反正是“治标不治本” 。 为啥药企就研发不出像抗生素那样一个疗程之后就能治愈的降压药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