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找中医治病,该说的和不该说的,你都知道吗?



耳鸣|找中医治病,该说的和不该说的,你都知道吗?
本文插图

今天聊聊找中医治病 , 应该怎么样与医生沟通和描述病情的问题 。
中医的诊断结论是靠四诊合参得来的 , 四诊即是望闻问切 。
望:望体型 , 望神色 , 望脸色 , 望患处 , 望病理产物 , 望小儿指纹等等 。
闻:包括听声音和闻气味 。
切:主要指把脉 , 也包括切胸腹部等身体各个部位 。
这三项是医生主动实施的 。
相比来说 , 问就要求患者的积极配合 。
一个脑筋正常的患者 , 都会希望医生把病情问的越详细越好 , 这样才能大大降低误诊率 。 只有个别偏执者 , 面对医生绝口不愿提病情 , 以考验医生的心态来看病 , 这是非常不可取的 。 问诊 , 可以帮助医生获得更全面的第一手资料 。
所以 , 历代医家都很重视问诊 。 早在明代 , 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就提出了十问歌 , 总结医生应该要向患者询问的十个方面 。 清代的陈修园在《医学实在易·问证诗》中对十问歌进行了补充:
一问寒热二问汗 , 三问头身四问便 ,
五问饮食六胸腹 , 七聋八渴俱当辨 ,
九问旧病十问因 , 再兼服药参机变 ,
妇女尤必问经期 , 迟速闭崩皆可见 ,
再添片语告儿科 , 天花麻疹全占验
对于患者来说 , 如果看医生时能有意识地针对这十个方面来讲述病情 , 有的放矢 , 不讲废话 , 将会大大节省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成本 , 提高诊断的准确度 。 也就是 , 我们应该和医生说什么 。
一、说寒热:
无论对于外感病还是内伤病 , 寒热都是必须说到的 。 怕冷还是怕热 , 哪个部位更明显 。 或头面热还是胸腹热还是五心烦热 , 或是胃部灼热 , 或是上面热下面冷……等等 , 都需要说清楚 。
二、说汗:
汗对于中医诊断意义很大 , 它是津液的重要组成 。 平时爱不爱出汗 , 哪个部位汗出的多 , 白天自汗还是夜间盗汗等等 。
三、说头身:
张景岳有言:问其头可察上下 , 问其身可察表里 。 头是诸阳之会 , 从头痛的情况能够判断是因阳虚 , 还是阴虚 , 还是火 , 还是风 。 眩晕亦然 。
身体哪个部位疼痛 , 怎么个疼法 。
四、说二便:
二便 , 就是大小便 。 大便几天一次或一天几次?成型不成型 , 什么颜色 , 是溏稀的还是干结的还是先干后溏?小便量多不多 , 颜色是什么样 , 清长淡白 , 还是黄色 , 还是茶色偏红?小便有无泡沫 , 是否如牛奶等异常情况 。
五、说饮食:
胃口好不好 , 想不想吃饭 , 喜欢吃什么口味?饭后症状减轻还是加重?一般来说 , 饭后症状减轻感觉舒服的 , 多是虚证 。 饭后症状更严重的 , 多是实证 。
平时喝水多不多 , 爱不爱口渴 , 喜欢凉水还是热水 。 喝水的问题 , 经常在诊断时用于判断寒热的真假 , 所以非常重要 。 比如 , 一个真寒假热的人 , 外在表现可能是出汗怕热穿的少 , 看起来是一个热证 。 但是 , 如果喜欢喝热饮 , 甚至滚烫的水才好 , 稍微放温一点的水都不愿意喝 , 那很明显 , 里寒证才是他的本质 。 这种情形 , 我确实遇到过 。
六、说胸腹:
胸即膻中 , 上连心肺 , 下通脏腑 , 胸腹部是重要器官所在地 , 所以有什么不适都要细说 。 胸部有没有憋闷疼痛 , 胃脘部有没有痞满或疼痛 , 有没有吞酸等 。
七、说耳聋:
耳朵虽然是少阳经所过 , 实为肾脏之官 。 我们都知道 , 肾开窍于耳 。 很多老年人有耳聋的问题 , 而很多年纪不大的人也常有耳鸣的症状 。 耳聋耳鸣是暴发还是由来已久 , 是怎么个鸣声 , 局部有无肿痛等 , 这些能帮助医生分辨虚实和病位 。
八、说渴:
渴与不渴 , 可以察里证的寒热 。 我们知道 , 阳明病一个重要的鉴别特征就是口渴 。 如果不渴 , 多数属于邪尚在太阳 , 或者脾湿内有水饮 。 如果渴而不欲饮 , 要么湿热为患 , 要么瘀血内停 , 要么肾阳虚衰气化不利 , 不能蒸腾津液上承等 , 再结合其他症状鉴别 。 或者渴而喜热饮 , 上面的例子也举过了 , 对判断寒热至关重要 。 所以 , 渴不渴这一点 , 十问中单独提出来 , 确实有重大意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