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期|年内权益新品悉数为偏债混基,爆款权益时期中加基金脚步放缓

在今年权益产品发行频出爆款时期 , 多数公募基金加大了权益类基金产品发行力度 , 而中加基金却坚守在固定收益品种上 , 即便新发权益产品也为偏债混基类 , 如此结果的背后与该基金公司权益类基金经理团队相对薄弱有关 。
年内 , 权益类新品爆款潮再度来袭 , 公募基金大多抓紧机会大发新品 , 特别是头部公募频频利用明星基金经理“带货”提前锁定爆款 , 然而也有部分基金公司依然我行我素 , 不为权益产品发行频频爆款所动 , 如基金规模排行榜上位列第38位的中加基金就是其中一员 。 今年以来 , 中加基金公司仅发行成立了中加科丰价值精选等三只产品 , 且三者还皆属于偏债混基 。
权益类基金数量稀少规模迷你
Wind数据显示 , 中加基金成立于2013年3月底 , 前两大股东分别是北京银行(601169,股吧)和加拿大丰业银行 。 公司今年一季度末的资产管理规模约为1114.5亿元 , 排在内地基金公司第38位 。 从产品结构来看 , 其仅债基和货基的规模加总就已经突破千亿 , 这种极度倾斜的产品结构在基金公司中还颇为少见 。
《红周刊(博客,微博)》采访人员注意到 , 公司目前尚无纯股票型基金产品 , 除债基和货基外 , 其拥有的混合型基金数量为9只 。 从今年首季末混基偏股权益产品规模看 , 除去中加心享A能够突破10亿元大关外 , 其余产品的规模皆乏善可陈 , 如中加改革红利的规模约为0.57亿元;中加紫金AC两类份额合计规模约为0.31亿元;中加转型动力AC两类份额合计规模约为0.69亿元 。
显然 , 偏股权益类产品的迷你规模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基金经理的手脚 。 以最早成立的中加改革红利为例 , 其昔日成立时的规模约为2.28亿元 , 按照今年一季度末的规模计算 , 至今份额大约减少了四分之三 。 规模的束缚使得基金经理在重仓行业和重仓股票的选择上谨慎有余而攻击性不足 , 其中颇为突出的一点是对大金融板块配置分量明显偏重 , 如去年三季报时 , 其十大重仓股中的前四只标的皆来自大金融板块 , 工商银行(601398,股吧)、中信证券(600030,股吧)、中国人寿(601628,股吧)和华泰证券(601688,股吧)的合计持仓市值占净值比超过了20% 。 今年一季度 , 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601328,股吧)又占据了前两大重仓的席位 。 作为上市不久的次新股 , 虽然基金经理减持邮储银行10万股 , 但一季度末的持仓市值占基金净值的比例仍高达9.05% , 接近于10%的规定持仓比例上限 。
值得注意的是 , 重仓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似乎是基金经理今年投资的“败笔” , 截至7月16日收盘 , 邮储银行股价年内下跌了18.6% , 而交通银行年内也下跌了12.79% 。 此外 , 首季财报中的第三、四大重仓股洲明科技(300232,股吧)和保利地产(600048,股吧)同样年内表现不佳 , 年内下跌了12.71%和0.25% 。
相对来说 , 中加基金同处混基阵营的偏债混基就活得相对有滋有味 。 以中加科盈为例 , 该基金首季末两类份额恰好越过4亿元大关 。 因配置以金融蓝筹为主的稳健型思路叠加配置转债的固收策略 , 使其今年以来在同类产品中净值表现排在前三分之一之列 。
附表 中加基金部分混基年内表现一览
数据来源:Wind资讯 数据截至7月15日
或许正是看到了这种对比的反差 , 中加基金年内又连发了三只偏债混基 , 特别是中加聚庆的规模逼近15亿元 , 让公司尝到了“混搭”思路的甜头 。 然而在目前权益产品爆款时期 , 这种小富即安的思路或许对公司发展不利 , 毕竟同处头部的公募基金都在积极赶制公募权益爆款 , 甚至连排名较为靠后的华富等公司也在近期加入权益爆款之争 , 而中加基金却选择绕开股基 , 这种发展模式显然是有些另类 。
在接受《红周刊》采访人员采访时 , 爱方财富总经理庄正指出:“最近三年 , 中加基金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总体回报26% , 加权净值回报是26.63% , 在同期同类111家基金公司中排第97位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