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家|针灸名家张缙:烧山火与透天凉手法操作规范之立论依据( 四 )
六、烧山火与透天凉手法的真工夫在书外
烧山火、透天凉的历史传承 , 是始自《灵枢·九针十二原》:“徐而疾则实 , 疾而徐则虚”;下接是《灵枢·小针解》的解释:“徐而疾则实者 , 言徐内而疾出也;疾而徐则虚者 , 言疾内而徐出也 。 ”简而言之是“徐入”为补(热) , “徐出”为泻(凉) 。
古人行文 , 言简意赅 , 如果直接讲“针入”是热、“针出”是凉 , 人们还无法完全理解 , 因为这里没有讲行手法的技巧 。 这“技巧”是练出来的 , 其内涵是“力” , 通过“久习” , 就能够“力贯针中” , 使针成为“力”的载体 。 这时行针就不单是“针”的问题 , 而是“带力”的针 。 再与“徐”字结合起来 , 技巧就出来了 , “徐”是慢 , 是把进出针的时间拉长 , 时间一长 , 其力自强 。 “徐入”就是慢用力向穴内插针 , 这是取热技术关键 。 《难经·七十八难》上提出“动”(动而伸之)、“推”(推而内之)两种方法 , 这是对《小针解》篇上对“徐疾”解释的最好补充 , 他把“力”加进来 , 即用力进针叫“推” , 用力出针叫“动” 。 动”、“推”两法的带力含义 , 才是两法的真谛 , 他们全在书外 。
汉·郭玉说“腠理至微 , 随气用巧” , 这“巧”在书内没有 , 也都是在书外 。 窦汉卿总结了前人这些研究成果和实践中得到的技术要领 , 写出来用“动退空歇”取凉和用“推内进搓”取热 。 窦氏不仅仅用“动”与“推”来领军 , 还在这两句的组合中 , 表露出其用力方向 , 用力强度和用针的综合趋势 。 这些都在字里行间 , 也是在书外 。 窦氏学派的传人泉石心把《内经》上“徐疾” , 《针经指南》上的“寒热补泻”和《标幽赋》上的综合归纳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 给这两种手法正式命名为烧山火和透天凉 , 还为烧山火和透天凉确立了一套完整的术式 。 这是寒热手法的第一次规范 , 而且采取了对举的方法 , 使人们能一目了然的看清楚烧山火、透天凉在主治上操作上是完全相反的 。
这也是一套规范的教学模型 。 杨继洲又对此术式进行了三点补充:一是两次强调了得气;二是用口腔在呼气和吸气中的温差来诱导寒热;三是可以分两层而不一定用天、人、地三才法 。 我们研究了二十世纪已故的七位针刺手法专家的烧山火与透天凉的操作术式 , 可以看出他们的手法术式来自《金针赋》和《针灸大成》 , 而这两部书中的论述则是源自窦汉卿 , 而窦氏则是传自《内经》和《难经》 。
针灸学是一门知识与技术相结合的学科 , 而针灸的操作技术 , 尤其是针刺手法 , 是针灸技术的灵魂 , 因此实际操作技能就显得格外重要 。 张缙教授是国内外著名的针灸学家、知名学者 , 从20世纪50年代起致力于针刺手法的研究 , 他的研究至今已经到了相当精准的程度 。 张老在针刺手法的研究中涉及了7个大的方面:
①练手法基本功的研究;②行针刺手法时进针法的研究;③二十四式单式手法的研究;④以烧山火、透天凉与龙虎龟凤四法为核心的复式手法的研究;⑤针刺补泻的研究;⑥针刺得气的研究;⑦针感的研究 。 这些研究覆盖了针刺手法的全部 。
针刺手法中最基本的是单式手法 , 单式手法的组合应用就是复式手法 。 关于单式手法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 , 至元代窦汉卿 , 在其所著《针经指南》中记有14种手法 , 明初泉石心(是其号不是其姓名)在《金针赋》里也是讲十四式单式手法 。 高武的《针灸聚英》、汪机的《针灸问对》记述的都是十四法 。 杨继洲把单式手法简化为下手八法 , 近人陆瘦燕提出十六法 。
张老认为单式手法已够繁多 , 不宜再创新项 , 进行古法整理 , 厘定术式 , 制定标准 , 才是当务之急 。 张老从文献的正本清源到临床实践 , 用20年的时间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 并总结出6句口诀 , 背诵时可以朗朗上口 , 分组时可以配对比较 , 即:揣、爪、循、摄(穴上、经上) , 摇、盘、捻、搓(左右动作) , 进、退、提、插(上下动作) , 刮、弹、飞、摩(在针柄上) , 动、推、颤、弩(在针身上) , 按、扪、搜、拨(在穴与针尖上) 。
推荐阅读
- 雷晓明|《每期一星》汉俳名家北冰篇
- 关节骨头|膝盖疼痛难忍,针灸都不管用了,靠一个土方法治好了!
- |针灸名家张缙:烧山火与透天凉手法操作规范之立论依据
- 诸葛青云|两本同名《怒马香车》,出自两位武侠名家之手,各有千秋
- 书法字画,乾隆|名家谈画竹还需掌握好这三点
- 任静美文|名家丨冯积岐:鞭子
- 生活养生|秒懂针灸,人人都可学会的针灸术,灵运针法
- 内分泌疾病|甲状腺结节越来越大?中医消掉它:名家谈甲状腺肿的中医治疗
- 融融福清|名家笔下的福清|叶弥:到福清去浮想连翩
- 医案|明末医家易思兰用畅胃舒中汤排痰理气化湿健脾滋阴法治膈满案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