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公会|“宋代福寿沟让赣州城千年不涝”只是一个神话

“宋代修造的福寿沟让赣州古城千年不涝”之说 , 在中文网络世界广泛流传 , 大约已有十年之久 。 此说的常见叙述是:
“一条宋朝修建的城市下水道 , 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 , 仍承担着赣州近10万旧城区居民的排污功能 。 有专家评价 , 以现在的自然降水和污水处理量 , 即使再增加三四倍流量都可以应付 , 也不会发生内涝 , 古人的前瞻性真令人赞叹 。 ”①
这种叙述 , 存在两个问题 。
大象公会|“宋代福寿沟让赣州城千年不涝”只是一个神话
文章图片
图:同治十二年《贛州府志》中所绘“福寿二沟图”
第一个问题:福寿沟究竟是不是宋代人所修 , 还缺乏证据 。
按流行说法 , 主持修筑福寿沟的 , 是宋神宗时代的官员刘彝 。 他是一位水利专家 , 在赣州(当时称虔州)做官时设计建造了这条先进的城市排水系统 。
但是 , 现存宋代史料中 , 并无刘彝主持修造福寿沟的相关记载 。
南宋人曾敏行 , 著有一部笔记史料《独醒杂志》 , 里面记载了刘彝在赣州做地方官时的一大德政:
“彝守赣州 , 城东西濒江 , 每春夏水潦入城 , 民尝病浸 , 水退则人多疾死 , 前后太守莫能治 。 彝至 , 乃令城门各造水窗凡十有三间 , 水至则闭 , 水退则启 , 启闭以时 , 水患遂息 。 ”②
大意是:赣州这座城市紧邻江边 。 每年春夏 , 江水上涨后会通过排水口倒灌进城 , 城中百姓饱受水淹之苦 , 水退了之后又会有瘟疫 。 之前的地方官们全都无可奈何 。 刘彝来了之后 , 让人在城门的排水口处造了十三个“水窗” 。 这种装置可以做到江水上涨的时候关闭、江水下落的时候开启 。 城内的江水倒灌问题 , 就此得到了解决 。
曾敏行出生时 , 距刘彝去世尚不足三十年 。 曾是吉水人 , 吉水与赣州同属江西 , 且相距也不远 。 他会关注到刘彝在赣州“造水窗”这桩德政 , 可以说是很自然的事情 。 他的这段记载 , 也很有可信度 。
值得注意的是 , 除了“造水窗” , 曾敏行并未提及刘彝在赣州还主持修造过“福寿沟” 。 造福寿沟是一项比造水窗更费金钱和劳力的事情——同治年间仅修缮福寿沟就花了小一年的时间 , 用掉制钱48万 。 若福寿沟确是刘彝所为 , 曾敏行似乎没有略过不提的道理 。
换言之 , 赣州自建城之日起 , 就设有通向章江、贡江的排水口 。 宋代人刘彝改造了赣州城的排水口 , 不等于主持修造了赣州城内的福寿沟 。 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 。
大象公会|“宋代福寿沟让赣州城千年不涝”只是一个神话
文章图片
图:清代同治《赣州府志》中绘制的赣州府城与河流位置示意图
将福寿沟与刘彝挂靠在一起 , 首见于明朝人的无依据揣测 。
明人编修赣州地方志时 , 已搞不清楚福寿沟究竟是何人主持修造 。 嘉靖年间的《赣州府志》 , 只是照搬了《独醒杂志》 , 说刘彝在赣州“谋置水窗” , 让城市免受江水上涨倒灌入城之苦 。 天启年间的《赣州府志》里则说:
“福寿二沟 , 在府城 。 昔人所穿 , 以疏城内之水也 。 不知创自何代 。 或云郡守刘彝所作 , 近是 。 ”
意即 , 福寿沟在明代已经存在 , 但地方志的撰修者们既不知道它修造于何年何月 , 也不知道主持修造它的人是谁 。 “或云郡守刘彝所作 , 近是”一句 , 意思是“有人说是宋代人刘彝主持修的 , 大概是吧” 。 “近是”二字 , 透露出地方志的编修者没有掌握什么证据 , 只是靠猜 。
总之 , 要将福寿沟说成北宋的水利工程 , 说成北宋官员刘彝的杰作 , 仅凭目前已发掘出来的史料 , 还远远不够 。
第二个问题:“赣州古城千年不涝”之说 , 是不准确的 。
作为一座建在江边的城市 , 赣州同时面临着内涝和外涝的威胁 。 内涝就是城内的雨水无法及时排出;外涝就是城外的江水涌入城中 。
福寿沟的建造 , 主要是为了解决内涝问题 , 也就是明代人所说的“以疏城内之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