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历史单集|宋代创造了复杂的地方行政体系,为了防止藩镇割据再现

8世纪中期 , 绚丽辉煌的大唐王朝在安史之乱的战火中轰然倒塌 。 尽管只用了八年的时间 , 叛乱得到平息、两京得以收复 , 但是这种表面胜利 , 并不能掩饰平乱过程中的各种妥协姑息 , 以及此后漫长重建过程中 , 强藩占地为王各自为政的历史现实 。
中唐以来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 , 绵延了二百年之久 。 中央朝廷和地方藩镇之间、藩镇与藩镇之间的勾心斗角、你争我夺也从来没有停止过 。 即便唐王朝最终解体 , 随之而起的五代十国政权 , 不过是这种藩镇割据的延续 。 在陈桥兵变后 , 取后周政权而代之的大宋赵匡胤 , 不过是这数百年间数百位幸运掌了权的地方军阀之一 , 或许用不了很久 , 赵家又会被另一位幸运者取而代之 , 重蹈许多前辈的覆辙 。
古代的历史单集|宋代创造了复杂的地方行政体系,为了防止藩镇割据再现
文章图片
五代后期形势图
如何结束这种频繁取而代之的历史循环 , 如何摆脱被地方军阀以下克上的被动局面 , 就成为了宋初统治者亟需破解的难题 。
重组地方行政体系 , 是宋代集权于中央的最重要步骤之一 。 自秦统一天下分三十六郡以来 , 郡县制是地方行政的基础制度 , 数十郡或者数百郡统辖千余个县;此后在郡之上又设立州一级政区统辖郡 , 形成州-郡-县这样的三级制 。
改造州一级的高层政区(唐代的节度使大体相当于汉代的州 , 但比州的管辖权力更大) , 就成为再造地方行政的关键之步 。
宋初朝廷先以“杯酒释兵权”等方式 , 革除了藩将的实权 , 节度使成为空衔 , 不理州事 , 各州直属中央 。 然后再将全国的州一级的政区(包括府、军、监等)划分为若干区域 , 每一区域设转运使负责征收和转输各地的财赋 。
转运使的工作主要和运输相关 , 就与交通路线关系紧密 , 因此 , 宋代转运使的管辖区域就被称为“路” 。 “路”在宋代地方行政体系里面 , 地位就相当于过去州一级政区 , 属于统县的高层政区 。
古代的历史单集|宋代创造了复杂的地方行政体系,为了防止藩镇割据再现
文章图片
北宋疆域图
随着制度的运转 , 路的长官--转运使 , 权力逐渐有扩大的趋势 , 兼及“边防、盗贼、刑讼、金谷、按廉之任” , 越来越像过去的郡守、州牧、节度使那样形成大权在握的一方诸侯 。 其实这在地方行政工作中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
【古代的历史单集|宋代创造了复杂的地方行政体系,为了防止藩镇割据再现】高度敏感的宋代统治者很快就意识到了这个严重的问题 , 果断出手制止趋势进一步发展 。 宋真宗时期(998年--1022年) , 增设了提点刑狱使 。 总揽一路的司法和监察;增设安抚使 , 主持一路的地方军事;增设提举常平使 , 主管一路的储备粮食平抑物价 。 而旧有的转运使专理一路的财赋和民政 。
这样在地方的最高政区这一层面 , 一官独大的局面被打破 , 而是形成了四个地方长官分管一地事务的格局 。 转运使(简称漕司)、提点刑狱使(简称宪司)、安抚使(简称帅司)和提举常平使(简称仓司) , 总称为监司 。 四个长官各管各的事务 , 互不关涉 。 郡守、节度使那样权力集中的局面就很难再现 , 诸侯割据的历史极难复活 。
古代的历史单集|宋代创造了复杂的地方行政体系,为了防止藩镇割据再现
文章图片
提点刑狱使 , 在宋代地方管理体系中专掌司法工作
四个监司各自管辖的区域并不完全一致 , 由于转运使负责地方民政 , 所以其辖下的区域--路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所以提到宋代的政区 , 通常指的就是转运使负责的路 。
北宋一代 , 路制不断完善 , 997年(至道三年)分天下为十五路;1001年(咸平四年) , 分西川路为益州路和利州路 , 分峡路为夔州路和梓州路(合称川峡四路 , “四川”即是“川峡四路”的简称);此后 , 又经历了十八路、二十三路、二十六路不同阶段 。 整个北宋 , 以二十三路体制最为稳固 。


推荐阅读